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南阳市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农村成人教育,提升办学培训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南阳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局有关领导带领,相关科室人员配合,组成了三个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调研组,分赴12个县区,深入12所县区中等职业学校和50多所乡镇成人学校、部分村级成人文化学校和农村社区教育场所,在政府统筹、制订规划、政策保障、学校建设和培训网络构建、培训内容、办学培训水平和特色,以及人才培训、服务“三农”等方面,通过发放《乡镇成人学校调查统计表》、听取工作汇报、进校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观看实习实训基地、走访基层学员、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近年来农村职成教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目前我市农村职成教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状况。现就南阳市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在此略去)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状况
此次我们对我市12个县区的56所乡镇、街道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研的学校占到全市218所乡镇成人学校的四分之一,其中具有国家级科技教育示范校1所(新野县王庄镇成人学校),具有原省教委和省教育厅组织验收并命名的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27 所,我局验收通过达到市级一、二类标准的乡镇成人学校23所,三类乡镇成人学校5所;此外,还深入到部分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校两牌:村小学、村成人学校)和农村社区教育场所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我市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现状用20个字概括为:机构还在、阵地尚存、人员未散、经费无保、工作有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
1.办学条件状况
办学条件是各类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经过调研后汇总归纳,我市的农村成人教育和成人学校目前状况如下:
①机构编制:绝大部分县区的乡镇成人学校机构仍然保留,大部分县区乡镇中心校仍然确定1名成人教育辅导站站长(或中心校副主任)具体负责全乡镇的成人教育工作,乡镇成人学校都能按照省定标准配备专职、兼职教师,3万人口以上乡镇配备3—5名教师,3万人口以下配备2—3名教师;村级成人学校仍然是一校两牌,一长管两校,村小学确定1名兼职成人教师。西峡、淅川、南召原有的成人中专学校整合附设在县职业中专。
②学校阵地:大部分乡镇成人学校阵地仍然存在,并具有“三独标准”,即独立法人地位,独立建制,独立校园。但与乡镇中心校合署办公、部分校舍挪作他用或流失现象存在。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试验设备等虽然陈旧,但有所保存,原有的试验实习基地除少部分学校真正发挥作用,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外,大部分出租、出让,变相流失。
③师资队伍:每所乡镇成人学校现有教师,最少1—2名,最多7—8名,大部分学校配备在3名左右。但成教专职教师数量少,兼职(教育内部)教师数量多,文化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均出现老化状态,整个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
④办学经费:我们调研的所有乡镇成人学校均缺乏必需的办学经费,县区政府均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按县域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少学校负债办班,负债培训。也有少部分学校通过兴办经济实体、盘活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与当地支柱产业直接对接,增加收入,弥补经费不足问题,增加自身“造血”功能。
2.工作成绩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县区的成人教育工作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困难中谋发展,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知难而上,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回乡知青培训、农村社区教育等,不少乡镇成人学校成为当地规模化产业发展的龙头老大和领头羊,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镇平县杨营镇成人学校,立足本镇实际,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培训和新型农村社区教育,其先进办学培训经验被收录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编纂的《全国农村成人学校助推新农村建设案例录》,该校被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试验校”。方城县整合各部门各种培训资源和培训经费,利用县机电信息职业中专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有利教学条件,积极承担“阳光”“雨露”“劳动力转移”等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机手、汽车维修工、农村气象员、农业技术员和进城务工人员4000余人次。镇平县各级成人学校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支柱特色产业、区域规模效应等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该县石佛寺镇的玉雕基地、涅阳办的花革基地、贾宋镇万亩苗木基地、侯集镇万亩金鱼养殖基地、晁陂镇百亩杏梨鲜桃基地、二龙、高丘千亩香菇木耳栽培基地的先进技术、人才和市场信息,典型引路,现身说法,培训、示范带动辐射了广大农户,培训的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由于办学成绩突出,该县石佛寺镇成人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2013年“河南省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宛城区利用市第四职专与雨润集团合资,建设万头种猪示范养殖场,走“学校+公司+农户”之路,技术培训辐射带动了大批农村养殖户,致富了一方群众。新野县在科技示范实验项目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试验示范——率先致富——科技培训——项目辐射——造福乡里”的适合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路子。西峡县重阳乡、双龙镇成人学校,内乡县夏馆镇成人学校、南召县四棵树乡成人学校,利用山区资源及气候优势发展食用菌,实行校厂合一,从菌种制作、菌材加工、栽种、上门技术服务到加工销售,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食用菌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和后顾之忧,辐射带动了大批食用菌种植户,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由此,西峡县双龙镇成人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2013年“河南省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宛城区茶庵乡、南召县云阳镇等成人学校开办“成教便民服务部”,为群众提供货真价实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并提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推广了先进生产技术,得到群众称赞。内乡、淅川、社旗、卧龙等县区的农村成人教育,都能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富”字抓落实,采用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农闲与农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农民进行了农作物种植和病害防治、果树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的栽培、缝纫、食品加工、电脑电器维修、电焊等技术培训,以及法律常识、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体上看,我市的农村成人教育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积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充分利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骨干作用,联合和利用多部门多种办学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和移民培训、社区教育等,采取“农科教结合、科技实验示范推广”“上挂横联下辐射”“学校+基地(公司)+农户”等先进教学经验和培训模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到农村实用技术、现代农业知识、法律常识、 文明礼仪、卫生及心理健康、进城务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面貌一新的新型农民和城镇文明居民。同时县区职成教部门和职业、成人学校充分利用师资、阵地、教学设施等优势,主动配合农业、科技、人社、扶贫、移民等部门,积极承担“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残疾人员就业培训”“南水北调移民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困难、问题及原因
1.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统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不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受到严重的削弱,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效合作机制,成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成人教育专项经费没有得到落实。根据调研情况看,全市绝大部分成人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实验仪器、教学设施等陈旧老化,正常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3.组织机构不够健全、部分县区乡镇成人学校教师编制落实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成人学校没有专职教师编制,有的虽有但专职不专,被随意抽调借用。
4.乡镇成人学校长期得不到巩固和加强,办学培训条件得不到改善,一部分成人学校的校舍被挤占、挪用,原有的实验实习基地变相流失。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
5.成人学校教师补进机制不够健全,没有长效补进措施,乡镇成人学校教师普遍存在年龄过大、知识老化,专业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难以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
6.培训工作难度较大,目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对象多是留守的农村妇女、老人,培训工作难以组织,加之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组织培训工作难度大,培训效果不佳。
形成上述困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认为,从大的方面看,近些年来,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均衡现象,形成了厚此薄彼,重基教、职教轻成教,成人教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目前整个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基础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大发展,其他教育同步发展的时候,成人教育工作步履停滞,过去那种轰轰烈烈扫除青壮年文盲运动和国家、省政府进行的无盲地市、无盲县的验收活动,“双基”验收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开展、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科教兴宛,成教兴农,县、乡、村成人教育牢固的培训网络,成人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局面不复存在,成人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无所适从。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渐被淘汰,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新生代农民纷纷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教育培训对象——青壮年农民大幅减少,留守的老人、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思想传统保守,又难以接受教育培训,乡、村成人学校面临无学员可教的尴尬局面,再加上成人学校条件差、教学设备老化、教师水平低、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办学吸引力;成人学员等靠要思想存在,不会合理处理学习和劳动收入关系,普遍怕学习培训耽误了劳动生产和收入,“要我参加学习培训,先拿误工钱来”,学习积极性不高。政府各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整合培训资源,协作起来形成合力,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涉农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共享和合理使用,工作中缺乏沟通配合。
但是,由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尤为重要,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新型农民和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应尽职责,更是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如既往,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继续努力奋斗。
四、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职成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县域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成人教育专项经费,加大投入,政策措施到位,落实各级成人学校机构编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县域成人教育资源,形成政府统筹领导,多部门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村成人教育新局面。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支持成人教育事业,加强对乡镇成人学校教育管理,“三教”统筹,优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保证成人教育培训经费到位。
3.各级成人学校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增强造血功能,摆脱目前困境,实现良性发展,要紧密结合当地支柱产业和“三农”需求,联合乡镇“七所八站”,改变传统培训模式,采取灵活培训形式,利用实验实习基地引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农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
正如去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第五次理事会上指出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我们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总之,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到,只要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的成人教育工作一定能走出低谷,重铸辉煌,为南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 李亚婷)
一、目前状况
此次我们对我市12个县区的56所乡镇、街道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研的学校占到全市218所乡镇成人学校的四分之一,其中具有国家级科技教育示范校1所(新野县王庄镇成人学校),具有原省教委和省教育厅组织验收并命名的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27 所,我局验收通过达到市级一、二类标准的乡镇成人学校23所,三类乡镇成人学校5所;此外,还深入到部分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校两牌:村小学、村成人学校)和农村社区教育场所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我市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现状用20个字概括为:机构还在、阵地尚存、人员未散、经费无保、工作有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
1.办学条件状况
办学条件是各类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经过调研后汇总归纳,我市的农村成人教育和成人学校目前状况如下:
①机构编制:绝大部分县区的乡镇成人学校机构仍然保留,大部分县区乡镇中心校仍然确定1名成人教育辅导站站长(或中心校副主任)具体负责全乡镇的成人教育工作,乡镇成人学校都能按照省定标准配备专职、兼职教师,3万人口以上乡镇配备3—5名教师,3万人口以下配备2—3名教师;村级成人学校仍然是一校两牌,一长管两校,村小学确定1名兼职成人教师。西峡、淅川、南召原有的成人中专学校整合附设在县职业中专。
②学校阵地:大部分乡镇成人学校阵地仍然存在,并具有“三独标准”,即独立法人地位,独立建制,独立校园。但与乡镇中心校合署办公、部分校舍挪作他用或流失现象存在。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试验设备等虽然陈旧,但有所保存,原有的试验实习基地除少部分学校真正发挥作用,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外,大部分出租、出让,变相流失。
③师资队伍:每所乡镇成人学校现有教师,最少1—2名,最多7—8名,大部分学校配备在3名左右。但成教专职教师数量少,兼职(教育内部)教师数量多,文化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均出现老化状态,整个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
④办学经费:我们调研的所有乡镇成人学校均缺乏必需的办学经费,县区政府均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按县域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少学校负债办班,负债培训。也有少部分学校通过兴办经济实体、盘活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与当地支柱产业直接对接,增加收入,弥补经费不足问题,增加自身“造血”功能。
2.工作成绩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县区的成人教育工作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困难中谋发展,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知难而上,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回乡知青培训、农村社区教育等,不少乡镇成人学校成为当地规模化产业发展的龙头老大和领头羊,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镇平县杨营镇成人学校,立足本镇实际,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培训和新型农村社区教育,其先进办学培训经验被收录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编纂的《全国农村成人学校助推新农村建设案例录》,该校被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试验校”。方城县整合各部门各种培训资源和培训经费,利用县机电信息职业中专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有利教学条件,积极承担“阳光”“雨露”“劳动力转移”等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机手、汽车维修工、农村气象员、农业技术员和进城务工人员4000余人次。镇平县各级成人学校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支柱特色产业、区域规模效应等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该县石佛寺镇的玉雕基地、涅阳办的花革基地、贾宋镇万亩苗木基地、侯集镇万亩金鱼养殖基地、晁陂镇百亩杏梨鲜桃基地、二龙、高丘千亩香菇木耳栽培基地的先进技术、人才和市场信息,典型引路,现身说法,培训、示范带动辐射了广大农户,培训的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由于办学成绩突出,该县石佛寺镇成人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2013年“河南省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宛城区利用市第四职专与雨润集团合资,建设万头种猪示范养殖场,走“学校+公司+农户”之路,技术培训辐射带动了大批农村养殖户,致富了一方群众。新野县在科技示范实验项目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试验示范——率先致富——科技培训——项目辐射——造福乡里”的适合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路子。西峡县重阳乡、双龙镇成人学校,内乡县夏馆镇成人学校、南召县四棵树乡成人学校,利用山区资源及气候优势发展食用菌,实行校厂合一,从菌种制作、菌材加工、栽种、上门技术服务到加工销售,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食用菌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和后顾之忧,辐射带动了大批食用菌种植户,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由此,西峡县双龙镇成人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2013年“河南省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宛城区茶庵乡、南召县云阳镇等成人学校开办“成教便民服务部”,为群众提供货真价实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并提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推广了先进生产技术,得到群众称赞。内乡、淅川、社旗、卧龙等县区的农村成人教育,都能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富”字抓落实,采用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农闲与农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农民进行了农作物种植和病害防治、果树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的栽培、缝纫、食品加工、电脑电器维修、电焊等技术培训,以及法律常识、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体上看,我市的农村成人教育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积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充分利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骨干作用,联合和利用多部门多种办学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和移民培训、社区教育等,采取“农科教结合、科技实验示范推广”“上挂横联下辐射”“学校+基地(公司)+农户”等先进教学经验和培训模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到农村实用技术、现代农业知识、法律常识、 文明礼仪、卫生及心理健康、进城务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面貌一新的新型农民和城镇文明居民。同时县区职成教部门和职业、成人学校充分利用师资、阵地、教学设施等优势,主动配合农业、科技、人社、扶贫、移民等部门,积极承担“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残疾人员就业培训”“南水北调移民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困难、问题及原因
1.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统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不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受到严重的削弱,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效合作机制,成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成人教育专项经费没有得到落实。根据调研情况看,全市绝大部分成人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实验仪器、教学设施等陈旧老化,正常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3.组织机构不够健全、部分县区乡镇成人学校教师编制落实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成人学校没有专职教师编制,有的虽有但专职不专,被随意抽调借用。
4.乡镇成人学校长期得不到巩固和加强,办学培训条件得不到改善,一部分成人学校的校舍被挤占、挪用,原有的实验实习基地变相流失。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
5.成人学校教师补进机制不够健全,没有长效补进措施,乡镇成人学校教师普遍存在年龄过大、知识老化,专业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难以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
6.培训工作难度较大,目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对象多是留守的农村妇女、老人,培训工作难以组织,加之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组织培训工作难度大,培训效果不佳。
形成上述困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认为,从大的方面看,近些年来,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均衡现象,形成了厚此薄彼,重基教、职教轻成教,成人教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目前整个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基础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大发展,其他教育同步发展的时候,成人教育工作步履停滞,过去那种轰轰烈烈扫除青壮年文盲运动和国家、省政府进行的无盲地市、无盲县的验收活动,“双基”验收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开展、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科教兴宛,成教兴农,县、乡、村成人教育牢固的培训网络,成人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局面不复存在,成人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无所适从。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渐被淘汰,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新生代农民纷纷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教育培训对象——青壮年农民大幅减少,留守的老人、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思想传统保守,又难以接受教育培训,乡、村成人学校面临无学员可教的尴尬局面,再加上成人学校条件差、教学设备老化、教师水平低、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办学吸引力;成人学员等靠要思想存在,不会合理处理学习和劳动收入关系,普遍怕学习培训耽误了劳动生产和收入,“要我参加学习培训,先拿误工钱来”,学习积极性不高。政府各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整合培训资源,协作起来形成合力,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涉农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共享和合理使用,工作中缺乏沟通配合。
但是,由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尤为重要,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新型农民和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应尽职责,更是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如既往,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继续努力奋斗。
四、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职成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县域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成人教育专项经费,加大投入,政策措施到位,落实各级成人学校机构编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县域成人教育资源,形成政府统筹领导,多部门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村成人教育新局面。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支持成人教育事业,加强对乡镇成人学校教育管理,“三教”统筹,优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保证成人教育培训经费到位。
3.各级成人学校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增强造血功能,摆脱目前困境,实现良性发展,要紧密结合当地支柱产业和“三农”需求,联合乡镇“七所八站”,改变传统培训模式,采取灵活培训形式,利用实验实习基地引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农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
正如去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第五次理事会上指出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我们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总之,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到,只要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的成人教育工作一定能走出低谷,重铸辉煌,为南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