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闻90岁老党员殷寿松,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抗战支前模范乘车方队,到首都北京参加阅兵活动,我们于“八一”前夕驱车前往滨海县界牌镇镇南村实地采访。殷寿松老人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他说:“我这辈子还未去过北京,这次能参加大阅兵,我感到这一生没有白活。都过去这么多年,党和国家还想起我们这些老兵,我心满意足了!”言谈之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峥嵘岁月 终身难忘的记忆
  卢沟桥事变爆发那年,殷寿松只有12岁。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1942年3月,经民兵中队长李德俊介绍,殷寿松参加了民兵组织,加入了“滨海抗日支前团”,为活动在当地的八路军、新四军、滨海县抗日救国大队送水、送饭、送情报。由于他表现突出,参加民兵组织仅三个月,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由于当时对敌斗争形势严峻,入党宣誓是在四巨乡刘圩子一座坟茔场里举行的。按照民兵组织的任务分配,殷寿松和其他四名民兵负责一副担架,在战斗中抢运伤员。
  日军占领东坎后,先后于1943年2月两次侵犯八滩,被抗日军民击溃。1943年3月29日,日军再次派山本中队和200多名伪军,在八滩王桥安设据点,企图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控制和扼杀滨海抗日军民。3月30日夜9时30分,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发起了对八滩日军的攻击。二营由南向北进攻,副营长王光汉率领的突击队,像一把尖刀直插日军的中队部,切断其与外界的通讯联络。一营由西往东进攻,仅20分钟就把伪军消灭了大半,剩下的四处溃逃。
  消灭了镇里的伪军和部分日军后,部队迅速向日军核心据点王桥进逼。以山本为首的日军分住在三个大院内,凭借着有利地形拼命抵抗,战斗异常激烈。为了在天亮之前结束战斗,团长谢振华下达火攻命令。县武装大队和殷寿松所在的民兵中队以及周边群众,纷纷找来火油、柴草等点火工具。民兵同新四军战士们一起,把蘸油的棉花球绑在长竹竿上,点着后抛向大院的房顶,随着大火熊熊燃烧,日军死伤惨重。经过近四小时鏖战,苏北重镇八滩获得了解放。
  八滩王桥战斗,歼灭日军山本中队长以下70余人和伪军一个大队200多人,新四军牺牲副营长王光汉以下48名指战员、地方武装和抗日群众牺牲30多人。殷寿松所在的民兵中队和当地群众,眼含热泪,掩埋了牺牲的新四军指战员、地方武装和抗日群众的遗体。
  一身正气 坚守道德的高地
  新中国成立后,殷寿松先后担任初级社、高级社社长,在集体生产劳动中,他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群众做好样子。他担任滨海县界牌公社学地大队党支部委员兼第二生产队队长20多年,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集体公物。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殷寿松由于子女多,劳力少,粮食不够吃。看到年幼的孩子饿得嗷嗷直叫,殷寿松找来箩筐,准备挑着年幼的孩子外出逃荒要饭。消息传出后,10多个好心的社员从家里拿出山芋干、胡萝卜叶子,让他家里的几个孩子吃,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老队长外出逃荒要饭。说到这里,耄耋老人殷寿松几度哽咽。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第二生产队的财务帐上殷寿松要赔偿四角钱。在走访了殷寿松的品行为人后,县派驻界牌公社社教队队长侯光银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四角钱,交给生产队会计入账。在担任生产队长期间,殷寿松经常要到山东省青口县去买山芋苗,来回全靠步行。尽管他口袋里揣着200多元现金,但坚持煮每斤一角二分钱的山芋干吃。有一个村民想买粉条吃,殷寿松坚决不同意。在实行联产责任制之前,生产队要用履带式拖拉机耕地,每次殷寿松负责将拖拉机驾驶员的饭菜做好后,自己主动回到家里吃饭……由于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望,殷寿松几次提出把位置腾出来让别人干,村民们都不答应,直到1986年初,年满61岁的殷寿松才离开了村民小组长的岗位。
  儿孙满堂 享受幸福的晚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到苏北盐阜革命老区。殷寿松全家靠辛勤劳动,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1974年春,老伴姜红英左眼患白内障,右眼患青光眼,经建湖县建阳眼科医院诊断,需要住院手术治疗。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几千元的手术费,不久便双目失明。1999年春天,国家对农村农户居住的草房实行草改瓦补助政策,国家补助800元,殷寿松又拿出多年的积蓄2000多元建起了两间瓦房。起初,殷寿松的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助费每个季度只有几百元,2014年起每个季度可以领取1200元,2015年每个季度可以领取1700多元,老伴姜红英每个季度也可领取残疾人生活补助金600多元。连续3年,每逢“七一”,镇里总会送来600元慰问金。现在,殷寿松老人和相濡以沫70多年的妻子儿孙满堂、正享受着天伦之乐呢!
  (责任编辑 李赞庭)
其他文献
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位老人乘车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一个标准军礼一度让全国人民动容。他那举起敬礼的手,曾经在战火纷乱中被子弹穿透。为着今天的太平盛世,老人一个坚强的敬礼饱含了太多太多风霜和情感。  2016年猴年春晚上,再次出现了这位老人的身影,当坐在轮椅上的他被搀扶着颤巍巍地站起,面向全场敬礼时,再次戳中了全国人民的泪点。老英雄向人们敬礼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人类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学习了。人们常说“春光作伴好读书”,读书不仅能让精神世界丰盈,还能增强我们实现梦想的动力。  自然之春乐读书。春天里,万物涌动着生机,蕴含着清新别样的诗情画意,此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沐浴在春光里,捧起一本本心爱的书籍,忘情地览过一行行、翻去一页页,喃喃自吟,凝神静思,实乃人生乐事。  让我们捧起书本,在春天里出发,拉开施展才
期刊
本刊讯 根据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精神,拟适时召开“新四军与海洋国防研讨会”。研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军史研究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挖掘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建发展海上武装力量、开辟海上战场通道、进行海上对敌斗争,以至传承铁军精神、建设人民海军、保卫祖国海疆的史料和事迹,包括相关人物、组织沿革、战斗战役、重要事件和文化艺术、军民关系、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史
期刊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吕其明参加纪念新四军活动的信息,知道他在上海生活,非常高兴,当即打电话请上海的战友张玉龙为《寻访新四军老战士》专栏写一篇采访稿,介绍这位可敬的老人。  吕其明是从新四军战士成长起来的我国老一代音乐家,是中国音乐金钟奖及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说起《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微山湖》《啊,故乡》《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大都耳熟能详,而且会唱上几句。这些歌曲,都是
期刊
陈丕显从1940年7月至1952年3月,有将近12年的时间,生活、战斗、工作在江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江苏经历了9年革命战争的洗礼。从江苏全境解放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主持苏南行政区工作,担任中共苏南区委书记、苏南军区政委,也有三年时间的经历。这三年,陈丕显不仅为江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他在主政苏南期间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创造的经验,提出的建议,得到了
期刊
八一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集体学习,并就抗日战争研究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全党、全国的指导方针,尤其对我们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把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  习总书记对抗日战争的研究提出:“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这就指明了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期刊
新年伊始,已经出版的《新四军对日作战》《新四军将领论抗日战争》《新四军女兵传》等60部《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全书》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发往各地,进入了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川、湖北、黑龙江等18个省市区及南京大学、井冈山干部学院等著名大专院校百余家图书馆。  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的号召后,
期刊
今年9月3日,我国首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听闻91岁的新四军老兵、南京警备区原司令员陈乐扬老人将作为受阅人员参加阅兵活动,我们专程到老人家里采访。  陈乐扬是杭州人,出生于1924年。少年时代,他到上海读高小,住在叔父家。叔父的大儿子陈立民,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青年,陈乐扬说:“堂兄是我革命路途上的引路人。”  1937年8月,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陈乐扬在麦伦中学读初
期刊
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参考消息报、新华网、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共海上抗日武装斗争研讨会,7月17日在北京西郊武青会议中心会议大厅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金华、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糜振玉、武警部队原司令员巴中倓、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粟戎生、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徐承云,有关专家学者、新四军和苏中海防部队领导人后代、
期刊
一个成立只有一年半的区级新四军研究会,面对起步较晚、经验缺乏、时间紧迫的重重困难,把新四军史料抢救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一个只有三四名驻会人员的“小微民间社团”,在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任务:全区17名健在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收集基本完成,编撰了数十万字的各类文稿,编辑出版了《东征之初》《新四军在高淳》等书籍,还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媒体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今年4月16日,《中国国防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