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设计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利用主题探究式学习开展研究旅行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庐山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结合具体课例“山地的形成”,从探究主题、背景知识、探究活动和拓展延伸提高等四个方面设计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探究式;研学旅行;实施策略;案例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时间,研学旅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条件的中小学皆开展不同学科、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但整体看来,研学旅行过程中,师生往往陷入走马观花的境地,没有具体的主题和目标,学生知识内化的意识和水平较低。大多数研学旅行徒有其表,缺乏目标设计,鲜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内化、迁移和拓展,学生往往感到知识的“碎片化”。主题探究式教学策略以核心知识为主题进行探究,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抓住重点,形成对知识的构建[1]。因此,将主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融入地理研学旅行,在出发前确定或者行程中逐渐形成地理主题。将“研”“学”和“旅行”三者融为一体,不仅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也能在途中感悟自然之美,陶冶情操。
  一、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内涵
  主题探究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某个主题或某一知识点为探究重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而完成对该知识的构建的教学模式[2]。延伸到研学旅行领域中,即针对某一主题或课题,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依托研学地各类地理资源对该主题或课题进行探究。例如,“探寻诗画庐山背后的地貌知识”“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探究”“庐山是否真的存在冰川地貌”等。基于研学的特征和课程资源,在临行之前确定,或在行程中逐渐生成探究主题,开展研学旅行的具体实践,师生在研学过程中不断围绕该主题进行研讨和探究,得出结论,展示成果。将所探究的主题作为衍生点,回归书本,逐渐拓展、关联、迁移,并形成学生脑海中的思维导图,逐步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迁移拓展。
  二、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设计思路
  1.结合研学地特点,确定探究主题
  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中的“主题”应是地理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1]。人教版必修一课本中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为自然地理知识的重点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也是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值得研学和探究。对于地貌知识的学习,室内授课和野外研学都很有必要。自然界的实际地貌现象复杂多变,学生在野外不能识别出书本上已经十分熟悉的地貌类型。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学,能够把抽象的地貌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貌现象结合起来,因此,选择该节内容进行研学旅行十分有必要。其次,庐山是较为理想的研学地,庐山地区范围不大,区域地层比较齐全,构造明显,新构造运动强烈,第四纪堆积物发育,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地貌,主要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山地夷平面地貌、湖滨地貌、长江九江段地貌以及颇受争议的冰川地貌。同时,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而且分布比较集中。更加不可忽视的是,古往今来,庐山也是众多文人墨客青睐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值得传颂的千古名句。例如,“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貌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庐山地貌和诗词二者结合,确定研学主题,体现学科间的综合,打造“地理 研学旅行”模式。
  2.介绍背景知识,提升探究热情
  为了避免游而不知所学、走马观花的情况出现,在临行之前,教师要详实介绍研学地的地理背景知识以及文学渊源,使得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自然及人文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开展研学旅行。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学生生动的文字、地图、视频等资料,更要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和领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翻转课堂的意识和模式迁移到研学旅行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够做到带着目标出发。
  3.设计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研学旅行中更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升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来启发教学。研学旅行活动是新事物,它需要广大地理师生一起参与此项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优势地位,研究和探索研学旅行活动方式、设计研学旅行类课程,让研学旅行活动真正起到为课程改革服务,为学生发展助力的目的[3]。针对不同的主题和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设计相对应的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和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深化主题。在设计活动和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地理知识的问题化,地理问题的具体化和情境化。
  4.拓展延伸提高,提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点滴积累。主题探究结束后,还应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提高。例如,本次研学活动结束后,可以请学生针对研学内容和主题进行总结和汇报展示。亦可请学生基于庐山研学旅行的经验以及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章节,自主设计主题式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研学旅行中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地理思想和方法。相比于课堂教学,研学旅行同时是实现地理课程“知行统一”的路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4]。在本次主题研学活动当中,不同于以往的走马观花式野外实习,而是将地理和语文学科知识通过诗句和地貌这两个连接点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实地感知,主动探究,使枯燥而抽象的书本知识在野外环境中变得真实、具体、可感。贯穿行前、行中、行后的地理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庐山的区域认知更丰富,也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案例设计——以“山地的形成”为例(表1)
  四、结语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中学地理教学最薄弱的一环,我国中学生普遍缺少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式学习。地理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各类中学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5]。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绝不是将课堂搬到室外,也不是单纯组织学生游玩。而是“研”“学”和“旅行”三者的有机融合,即追求“研”和“学”的科学性及严谨性,也不可忽视“旅行”中不可缺少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将主题探究教学法融于研学旅行,通过确定研学主题,介绍背景知识,完成探究活动和拓展延伸提高四大步骤逐步深入,在研学旅行中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玉岳,吴静文.高中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策略刍议——以“地方时”为例[J].地理教育,2018(06):48-49.
  [2] 周振羽.数学核心知识主题式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27-28.
  [3] 张晓伟,于吉海,陈靖,等.依托研学基地 探索研学途径——以张掖湿地博物馆研学基地为例[J].地理教育,2018(05):52-53.
  [4] 丁运超.地理核心素养与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3):18-20.
  [5] 方晴雯.主题式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J].地理教育,2019(02):55-59.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图表简明、直观、生动、形象,能把文字与数字具体化。初中地理教材中常见大量的图表,文章以利用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图表,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工具开展地理学习、运用各种地理图表落实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为导向,提出促进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6个方面的思考与策略。  关键词:地理图表;区域认知;培养策略  2017年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界定了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区域认知素养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
摘 要:尺度思想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尺度或尺度转换,能有效进行区域认知教学。文章将这一思想作为核心,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及其中的“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时空耦合尺度三个维度详细剖析地理尺度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情况,并提出基于尺度思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材;尺度思想;教学建议  地理尺度思想是目前国际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英国、新加
科研投入加大 中国将在2019年年底公布其2018年的研发支出,届时,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研发支出最多的国家。欧洲也不甘示弱。2018年6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2021—2027年的科研资助框架——“歐洲地平线”。该项目的临时预算约为1 000亿欧元。  “天眼”睁大眼睛远眺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即位于中国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将在2019年全面运作。自2016年调试阶段开
摘 要:地质公园具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在研学旅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分析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和地质公园的优势,提出了地质公园开展研学旅行的思路和推进措施,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优势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0
摘 要:人文地理概念在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在对人文地理概念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提出新课标高中人文地理概念解析的四种思维即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尺度思维、素养思维,四个维度即时空维度、结构维度、发展维度、实践维度,同时,提出以地理概念为出发点、遵循学生成长进阶规律、借助真实情境、现代信息技术、实践研学五大概念教学建议。  关键词:人文地理概念;高
摘 要: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地理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文章在分析总结当前宁波大学地理类本科生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内涵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实践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增设实践课程学时、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等改善措施,进一步完善宁波大学地理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地理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创
摘 要: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以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基于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治理理念,西南大学附中建立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系统,包含学科合作、社团合作、家校合作、中学—中学合作、高校—中学合作、社会机构—中学合作、项目赛事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和旅游交通保险支持九大子系统,有效克服了目前面临的优质师资队伍缺乏、重旅行轻研学、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活动评价手段缺失、组织保障
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知识传承的工具,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因此,教材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作为教材出版的工作者,编辑出版能够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反映新时代的要求,服务一线教学实践的好教材,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精品教材,出版多元化的配套产品,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及个性化的服务。目前新版教材已经在实验区使用,2020年开始会在全国逐步推广,为了便于教师更深刻理解
(1.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91)  摘 要:文章通过对全国卷2017—2019年涉及“河流”的地理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具有频率高、分值高等特点。该部分试题融合生态文明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地貌、开发与治理等必备知识,体现了基础性;依托图文材料等分析地理现象中蕴含的
摘 要: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海洋教育总体滞后,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持续实施,需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海洋教育的地位。地理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体系决定其在学校海洋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文章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利用海岛地区的独特区位与资源优势进行海洋教育校本教材研制,校本教材开发定位于海洋认知能力与素养培养;教材内容兼顾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辅以现代海洋工程技术,突出技术进步的作用;合理组织编排海洋教育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