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直冲我住的楼房(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柏山上的落叶
  翠绿的山林中
  风在秋日里
  一点点疯狂起来
  红枫叶在空中徘徊
  吓得不敢落脚
  但我强烈的感受
  生命存在的真实
  飘落是来年的再生
  欲望终会散布在长途跋涉中
  痛苦一点点降临它们身上
  我能感觉它们就是
  紫柏山上闪光的鳞片
  冬游风情小镇
  冬天的风情小镇
  显眼的是那钟鼓楼上的表针
  一动不动
  分针挑着左面的太行
  时针昂视空旷的天空
  枯黄的野草随风摆动
  紧抓脚下贴近水面的泥土
  固执等待春天
  树枝上的小红豆窃窃私语
  看远处一对情侣
  害羞地轻触神秘的区域
  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挣扎在不远的电线上
  像是叨叨它主人的无能
  我安静伫立在黄昏中
  假装不闻不问
  天空一点点暗淡
  黑注定是我回家的颜色
  太行村落
  杨柏的乡野,小路弯弯
  饱含着阳光与水分
  特别是秋天
  阴雨绵绵的季节
  群山和小村拉手的地方
  雨水深入山村,深入骨骼
  踉跄于瓦沟之间
  淋湿的灰喜鹊
  缩着头看潮湿的麦垛,土坯墙
  舔著雨水
  听门口的黄犬汪汪
  看一队旅人
  驻足于狼毒花中,等待雨停
  等待下山的女人和羊群
  老人,山包与树
  在一个很高的山包
  有一块比脸大的平地
  还有许多伤疤
  一个喜欢孤独的老人
  让自己住的地方
  挤满了绿色,挂满了秋黄
  老人住的小屋,备感腼腆
  老人,早听鸟儿歌唱
  晚听犬声汪汪
  不管雨天、晴天
  绿荫就是老人与房子的草帽
  树感觉和老人一样
  是一个不会挪动的人
  在静静地等待归人
其他文献
在十几岁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对自己说,如果四十多岁我还口吃,我就去死。  今年,我四十五岁了,在去年年初,我将口吃忘掉了,我不是靠顽强斗争克服了它,而是实打实地忘掉了它。就是说它已经不在我的头脑中,渐远于我的思考范围,大大落后于前行的我。由此我看,任何缺陷不是被戒掉的,而是被我们遗弃掉、超越过的,缺点也不是被克服掉的,而是被我们用优点挤掉的。  事实上,对于口吃我早已不再有烦感,更别说
期刊
临涣是皖北的一个小镇,现存有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嵇康旧居、传统老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据记载,临涣茶馆始建于明代,为过往商贾休闲的重要场所,并盛极一时,延续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作六安的产茶地,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临涣棒棒茶”。而在六安本地却很少有人喝这种茶,这种茶具有生津、消暑
期刊
窗外,夜来了,深邃的夜幕,凝重而朦胧,月亮悄悄隐去,云儿也不喧闹,韩红《九儿》的歌声撩人心怀,催人泪下,《红高粱》里一声声“九儿”的呼唤,如梦呓般将我的思绪牵引回从前,那略带忧伤的青春,带着有些快乐和疯狂的回忆,带着纯真和青涩款款走来,在蓦然回首的刹那,心里开始翻江倒海,点点滴滴轻轻地碰疼了岁月。  一九九五年,我去县里读高中,刚进校门,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就接过行李,引领我们到了宿舍,之后,陆陆续续
期刊
最后一次远望  停在了黄昏的阴山  如何收藏这些晴朗和晦暗的时光。树梢的,心灵的  秋风赶着月亮  把阴山分为两半  一半光洁,一半粗糙  落进眼眸里是最轻的思念  繁茂,荒芜,无处不在  一只蝴蝶的苦痛  一滴露珠的衰老  都在月色下等待时间判决  最后一盏灯火里  残留的梦想,翻山越岭  逃出禁锢的寺庙  像个单纯的少年  挣扎着,落葉般  在逐梦的路上  死去,活来  古往今来的雨再次滴落 
期刊
到了八百米井下深处,我紧紧跟随一盏灯钻入洞穴。我摸索前行,用四肢触摸,我似乎感觉到四壁有牙齿咀嚼的声响。头上的淋水,不停的“滴答滴答”敲打我的帽盔,窑衣早已湿透。矿灯下有一只老鼠,不动声色地看着我,它的目光像两盏小灯,也照着我。就是它——这只黑暗世界的幽灵,经常偷吃我时间和食物。  走过一道坎,跨过一道石门,我终于抵达黑暗的尽头。采面,是挡在我前面的黑暗。我抡圆大镐,啃下一层黑,扒下一层黑,前面还
期刊
家 国  你看,北风只刮了一夜  高速公路兩边的杨树残了  现出孤独的鸟巢,一个,又一个  当年那个手提气枪的青年人  如今成了父亲,想把绿色和鸟鸣找回来  又怕为难了异乡的阵阵北风  你看,千山万水,淮南淮北  经过的都是百姓的家园  去岁的鸟巢添丁进口,今冬的村庄人去房多  想起在屋前大杨树前晒太阳的老娘亲  年关近了,又开始春运了  只怕正在缩小的村庄难以辨别  冬 夜  这个夜晚从五十一年
期刊
山西陽泉煤业一矿是一家60年的企业,60年来,一矿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化,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也积累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同时,十里矿区也涌现出一批书画人才,他们扎根矿区,深积厚养,用手中的笔墨,讴歌当代矿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期刊
早年的煤矿  传出火车的叫声——  火車火车,美丽的人儿在喊谁?  旧时代的蒸汽机  拖挂黑漆漆的车皮——  火车火车,美丽的人儿,你是  远方的情人,换上火红的嫁衣  一座煤矿剧烈地咳嗽,翻身  吞吐暮年的烟尘——  火车火车,美丽的人儿,你  一路领略黑色的抒情,浓密发辫  被风解开,火红的嫁衣随风舞动  在一个叫“鸭口”的小站  你要停下来  用你温情的嗓音一遍遍呼唤  小小少年,莫要悲伤 
期刊
一  手机铃声响起时,区号是010开头,朱儒山一看就知是北京来电,他马上想到那个温处长,拿起手机手有些颤抖,声音几分迫切:“处长,事情办妥了吗?”  “市长,是我,小胡。”手机里传出的不是温处长那温温吞吞的声音,而是驻京办胡主任几分凝重的声音。  朱儒山吸一口气,唔了一声。  胡主任声音压低一分:“市长,煤冶局那个张见之又来京上访了,把举报材料交到中办了……”  一阵沉默。朱儒山心里翻腾开了,张见
期刊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八年了,总想写点儿什么纪念父亲,可每当提起笔,眼睛就湿润了,至今也没写成什么,想想我这个作女儿的也不合格。父亲是煤矿新闻工作者,写了一辈子文章,可至今没有一篇是写他的。  我从小生长在辽西的一个煤城,父亲当过矿工报社编辑、阶级教育展览馆解说词编辑、矿区广播站站长、矿宣传部部长,工作就是采访、写稿、写材料,整天跟文字打交道。父亲写新闻报道紧跟形势,时效性极强,写新闻人物时总是能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