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思想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谐思想”再次凸显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课堂内、外和地理考试三方面探讨高中地理有效进行和谐思想教育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和谐;教学;途径
  和谐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互补合作、和睦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1]。和谐思想体现在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地理教学过程中若能有意识地发掘和谐思想的内容,进行地理和谐思想教育,则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更好地形成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实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思想教育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包括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和谐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主要体现在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个方面。
  1.自然界的和谐
  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宇宙环境是和谐统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从各方面介绍和运用自然界和谐统一的思想。如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一节介绍地球宇宙环境的和谐:太阳状态稳定,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宇宙环境,为地球上各种生命的产生与繁衍提供条件。再如,地球行星风系、陆地气候带和自然带等都具有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从不同侧面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
  2.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界是和谐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教育是高中地理和谐思想教学的核心,在高中地理的各个模块中都融入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节介绍由于人类在发展中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而造成人地关系恶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破坏,并出现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类需要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从人地矛盾走向人地协调。
  3.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能够有效地协调。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在大多数时候人们总是不断追求与社会相协调、相适应,即与社会和谐相处。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节介绍美国纽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特点:存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区。相同种族的居民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他们居住在一起可以减少感情上的隔膜,减少种族矛盾与冲突,获得社会安全感,这是人们在定居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和谐的结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思想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思想
  (1)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学生理解。多媒体的使用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开阔学生视野,极大丰富情境创设模式与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和谐思想的理解。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亲身体验地理事物,他们就不能获得关于地理和谐思想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技术便弥补了这方面的遗憾。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有关地理事物的图片、影像,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如学习“合理利用水资源”时,教师若能展示近几十年来咸海遥感图像变化,则能够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在发展经济时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使学生领悟地理和谐思想。
  (2)通过学科交融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和谐思想不仅存在于地理学科中,也存在于语文、历史等学科中。长期以分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严重缺乏学科之间的交融,若在地理课上融入其它学科的有关知识,则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提升学习兴趣。如在教授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用语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让学生通过解释文言文,既温习了语文学科的相关内容,又能理解孟子话中包含的地理和谐思想。
  (3)利用乡土地理知识传播和谐思想。如何发挥地理学科“接地气”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和谐思想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乡土地理的运用。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他们最熟知和敏感、最感兴趣的便是自己周围熟悉的地理事物。乡土地理可以将和谐思想落到实处,在地理和谐思想的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如芜湖市教师在介绍“城市空间形态”时,就可以芜湖市为例介绍,避免出现“舍近求远”的现象[3]。芜湖市主城区成南北走向的条带状,这与芜湖市西临长江、东面被大片圩区所环绕易受洪水威胁密切相关,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是充分考虑人、水和谐的结果。
  2.课外活动中的和谐思想
  (1)开展地理小实验。地理小实验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和谐思想。如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室外分别选取一块有草皮和无草皮的地面进行地理试验,用水冲刷相同时间,对比其结果的异同。学生亲手实验、亲身感受,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固,树立保护植被意识。这样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和谐思想的形成会远远超过在课堂上枯燥的讲授。
  (2)进行户外考察。地理调查考察是以地理环境为对象的实地调查与观测。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某工厂的废水排放,指导学生探求污水流向河流后对河流水质状况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以及对人们使用水资源的影响,以此说明人与自然环境不和谐造成的危害,加强对学生的和谐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和谐意识。
  3.地理考试中的和谐思想教育
  考试仍然是目前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发挥地理考试的积极作用,在试题中设计和谐思想的有关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学生答题诊断学生对和谐思想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学生对和谐思想的重视,达到对学生进行和谐思想教育之目的。
  当前地理考试越来越重视对地理和谐思想的考查,如2013年安徽高考文综第35题要求学生针对陕西高原果业发展的问题,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要求学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以和谐思想为指导设计解决当地发展问题的具体方案,要求将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实现人地和谐。
  和谐思想既是地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将和谐思想贯彻到地理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轩.和谐思维——辩证法的新路向[J].理论月刊,2012(3):37-4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彭秋志.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渗透和谐社会思想[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3):83-85.
其他文献
农家乐在中国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在浙江省德清县农村又诞生一种新的农村旅游业态——洋家乐。洋家乐指的是德清县自发形成的外国人农家乐集聚区。目前,德清县洋家乐数量35家,另有30多家正在建设中,已经初显其规模效应。洋家乐的兴起,不仅有效带动了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而且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使得德清成功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一、洋家乐的基本特征  (1)追求低碳环保。洋家乐的建筑物主要经过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表1是世界某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年净增人口最多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图1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
大罗山风景区距温州市区东南部40余千米,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温州市区将环大罗山发展。随着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落户大罗山,大罗山的旅游资源日渐得到开发。于是,第三产业的餐饮业“农家乐”也蜂拥而起。但由于排污基础差,青山碧水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分布特点  (1)布局乱。由于政府没有统一规划,大多数农家乐以原来的农户为基础,靠近路边的房子有设小卖部、点心店、农家乐的;靠近寺庙边的房子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刘玉华教师回答:  听过很多公开课,感觉课堂新颖灵活,学生活动多,展示效果好,好处显而易见。但另一方面想,如果每节课都这样,也并不现实。那么如何通过公开课改进地理常态课,或者说应该如何找准地理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平衡点,实现常态课的突破?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常态课是原生态的基石,公开课是艺术化的雕石。公开课并不排斥常态课,两者相辅相成。常态课不加修饰,浑然天成,一节课
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活动,是为了打造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城市形象,探索与寻求环境友好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重庆作为工业重镇,由于其特殊的重工业历史与盆地丘陵地貌,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因此,重庆市政府提出“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创建不仅是为了落实国家促进重庆发展的政策计划,改善环境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创模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
一、以教师生活阅历代替学生经历,导致学生陷入思维盲区  作为以农村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县城中学,本以为学生跟笔者这一代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一样,对农事活动应该非常熟悉。因此,第一次使用新课标编写地理教材时,为体现“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这一理念,在备课时就以自己已有生活经验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发现这些经验只有教师才拥有,而学生并不具备,造成学生思维缺乏必要的素材支撑,陷入思维盲区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教师回答:  1.利用教学资源的应用种类——多样性  课堂上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除了教材,还有课件、影视资料、图文素材、文物遗迹、网络媒体等。有效发掘各类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学习“巴西”时,展示2014年巴西世界杯图文资料,设问会徽主色的象征意义,借助热点载体通过图文形式设疑引入课题;创设“游山玩水”活动,展示基督山和
177.以QQ群为平台如何提高网络教研活动有效性?  浙江省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刘贵清、嘉兴市第一中学李接君教师回答:  网络教研即借助网站、即时聊天工具(如QQ、UC等)、博客和各种网络工具,有组织、有目标、有方案、有策略、有过程、有反思、有总结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其中“QQ群教研”凭借其方便、实时、高效的“群聊”功能,成为网络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2012年11月,嘉兴市地理学科基地骨干教师培训班以
一、构建心理地图的重要性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由此可见,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图甚至绘制地图,但是反映在地理学习上却是费时多、效率低、死记硬背等。遇到具体地理情景的变更,又会茫然无措。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
153.如何激发农村学校学困生地理学习兴趣?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莫新玉教师回答:  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有部分学生上课时经常提不起兴趣,对所教年级展开调查,了解到导致这部分学生上课充耳不闻的主观原因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意志品质不坚韧等。如何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