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施;创新阅读创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有创新的精神,要勇于改革,敢于打破传统的僵化套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插上翅膀腾飞。然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创新。作为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起创新的舞台,唤起其创新的意识,发掘其创新的潜能,展示其创新的才华。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阅读。
1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
古人云:“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传统阅读教学正是规范地按照这样的古训授给学生知识,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教师多致力于“讲清讲明”,学生多致力于“听懂听会”。这样的教学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它是一种依据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宗旨,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智慧,注重塑造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针对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和创造,“寓教于乐”,培养和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仅仅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授人以渔”才是学校教育应发挥的社会职能。作为一个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明确当前课堂阅读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且把这一思想渗透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这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2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
3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其次,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这句话的感情后,要求学生以“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句式,并回忆二至四年级学过的《送雨衣》、《关怀》、《温暖》以及《飞机遇险的时候》记叙周总理光辉事迹的课文说一说。要说好这句话,学生一方面要回忆有关的课文,检索过去贮存的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表象,温故知新,用已知唤起对未知的渴求;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这个检查组合的思维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
4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采取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1.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低段的儿童,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选那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里所谓的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2.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是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5倡导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比如一篇课文,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且说出为什么,这样,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悟出的道理就会丰富的创造色彩。例如《小摄影师》结尾处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象:那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结果会有两种,有的学生会说小男孩还会再来,有的可能会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这个时候老师要对这两种意见都予以肯定,只要孩子们能说出理由,这样就已经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了。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我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陆丽娟.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学周刊.2011年08期
[2]郭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N].延安日报.201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施;创新阅读创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有创新的精神,要勇于改革,敢于打破传统的僵化套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插上翅膀腾飞。然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创新。作为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起创新的舞台,唤起其创新的意识,发掘其创新的潜能,展示其创新的才华。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阅读。
1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
古人云:“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传统阅读教学正是规范地按照这样的古训授给学生知识,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教师多致力于“讲清讲明”,学生多致力于“听懂听会”。这样的教学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它是一种依据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宗旨,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智慧,注重塑造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针对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和创造,“寓教于乐”,培养和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仅仅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授人以渔”才是学校教育应发挥的社会职能。作为一个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明确当前课堂阅读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且把这一思想渗透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这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2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
3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其次,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这句话的感情后,要求学生以“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句式,并回忆二至四年级学过的《送雨衣》、《关怀》、《温暖》以及《飞机遇险的时候》记叙周总理光辉事迹的课文说一说。要说好这句话,学生一方面要回忆有关的课文,检索过去贮存的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表象,温故知新,用已知唤起对未知的渴求;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这个检查组合的思维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
4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采取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1.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低段的儿童,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选那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里所谓的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2.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是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5倡导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比如一篇课文,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且说出为什么,这样,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悟出的道理就会丰富的创造色彩。例如《小摄影师》结尾处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象:那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结果会有两种,有的学生会说小男孩还会再来,有的可能会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这个时候老师要对这两种意见都予以肯定,只要孩子们能说出理由,这样就已经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了。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我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陆丽娟.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学周刊.2011年08期
[2]郭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N].延安日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