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环保财政支出与污染治理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首先按照各省环保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与按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地方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数的排名情况把中国30个省份分成两个区域,区域1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较强,区域2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较弱。区域1包括北京、海南等14个省市,区域2包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市。其次基于2007—2014年中国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分析开放经济、环保财政支出对污染治理的影响。最后借鉴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开放经济是否存在环保财政支出与污染治理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①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区域1呈现出开放程度和污染物排放双低的特征,而区域2则表现为双高特征。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污染物排放较高,采掘业污染物排放年均增长速度最快。②样本期内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均表明开放经济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对外开放不是助推环境污染的原因。③中国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环保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污染治理效应。④开放经济对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具有门槛效应,当进口和出口贸易总额高于门槛值-1.221、-1.016时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很难发挥。⑤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为门槛变量时,有107个观测值低于门槛值,占总观测值的44.58%,其中有59个位于区域1,占55.14%。鉴于此应继续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支出,进一步提升环保财政专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保持适度的对外开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开放经济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
  关键词 开放经济;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 F062.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10-0010-09DOI:10.12062/cpre.201704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以9.81%的年均速度增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也面临不断恶化的状况。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趋好,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不乐观,大气、土壤、水、辐射等污染状况依然严峻。在过去30多年里,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速达到16.3%,而贸易顺差中相当大部分出口行业及产品以能源密集为主要特征,即贸易顺差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开放经济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和两种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缓解国内工业化、人口增长导致的资源紧缺问题,开放经济的技术效应能够实现降污减排,可见开放经济是把双刃剑。对于污染防治,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国家财政环境保护专项支出从2007年单列以来逐步加强,年均增幅21.15%,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2%以上且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而人均工业三废(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废)排放量2007年为18.69 t,2014年下降为15.03 t,出现了负增长,中国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显著。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仅仅依靠国内生产,资源耗费和污染排放无疑会加大。因此在国际贸易和FDI持续增长的开放经济背景下,研究中国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强度意义非凡。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政策的污染治理效应进行了研究,但是结论不一,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环境政策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Magat等[1]以加拿大魁北克省纸浆和纸制品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检验环境规制对生物需氧量和固体悬浮物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减少20%的排放量;Laplante等[2]以美国相关行业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环境政策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张玉[3]分别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角度分析了环境治理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环境治理效应显著而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还有待提高。Wissema等[4]运用CGE模型分析碳税征收对爱尔兰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税的征收显著改变生产及消费的方式。第二,环境政策环境治理效应不明显。Goldar[5]研究发现一系列针对印度集群产业的环境政策并没有显著改善其下游的水质量。Blackman[6]研究證实墨西哥的环保机构增加环境监察次数不能显著刺激企业采用先进的“净化”技术,正式的环境政策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Eli等[7]强调“向污染者收费”机制会导致企业和政府之间讨价还价,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高。
  关于开放经济与环境污染,Grossman[8]认为国家之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使得环境污染整体恶化。国内学者[9-12]研究结论多认为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只有少数学者[13-16]认为自由贸易的总环境效应是积极的。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研究方法上,将传统投入产出模型扩展运用到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问题上,基于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开放经济、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并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是否存在开放经济门槛效应,探讨开放经济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为环境财政政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二,本文开放经济的指标选择包含了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FDI、对外直接投资等,避免因度量指标的选择对结果稳定性产生影响;关于开放经济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绝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从行业面板数据来探讨的是少之又少,因此研究结论有较强说服力。
  2 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2.1 模型设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华西里·列昂惕夫在《环境影响和经济结构:投入产出法》中提到将污染物排放和治理运用到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中来研究环境问题。假设ep为污染物排放总量,w表示直接排放系数,从生产角度看,满足最终需求而形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式中,v表示污染完全排放系数,即直接排放系数w与列昂惕夫逆矩阵(1-A)-1相乘。y表示产出,由于产出将最终被分配使用,本文基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对模型(1)进行如下分解:   式中,ep表示环境污染物排放,C,inv,G表示分别表示居民消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即hbzc)。ex、im分别表示出口、进口总额,即开放经济表征指标。
  为了获得较为稳健的计量结果,引入以下控制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②能源消费结构;③工业结构;④人口规模。
  为了分析开放经济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本文采用200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公式(2)建立模型如下:
  式中,i、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αi表示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εit为“白噪声”。fs、so2、gf、ep分别表示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废排放量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数;hbzc、im、ex、C、inv、GDP、nyjg、gyjg、rks分别表示环境保护财政专项支出、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加入GDP平方项是为了检验EKC假说是否成立。
  考虑到不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差异,需要考察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门槛效应,在(3)式基础上,借鉴Hansen[17]门限回归模型,设定单门槛回归模型如下:
  2.2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西藏和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官网等。
  2.2.1 被解释变量
  首先选取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废排放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检验开放经济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五个指标来度量环境污染。
  2.2.2 核心解釋变量:环境保护财政支出hbzc与开放经济im、ex
  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以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来衡量。按照郭艳红[18]对开放经济的阐释和界定,采用进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和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来衡量。
  2.2.3 其他变量
  居民消费支出C采用居民消费指数来衡量,以2007年为基期进行换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nv以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经济发展水平用2007年为基年经过价格平减以后的实际人均GDP来衡量。能源消费结构nyjg,采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来衡量。工业结构gyjg,采用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来表示。人口数rks,采用年末地区人口数来表示。为避免不同变量的绝对值可能造成计量误差,减小异方差性,模型中所有变量做对数化处理(工业固废排放量除外,因工业固废排放量原始数据有很多省份为0,同时为了避免回归系数值过大,工业固废排放量原始数据均除以100,这种处理方式不会改变回归系数的方向)。
  2.3 地方污染治理效应分区测算
  首先把各省2007—2014年环保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按平均数大小各自排名,然后以环保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横坐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纵坐标,按照名次分别标注在散点图上(图1),30个省(市)被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区域1(下半部分)表示在既定财政支出下污染物排放较少的区域,即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非常显著,区域2(上半部分)表示在既定财政支出下污染物排放较高的区域,即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较弱。区域1包括北京、海南等14个省市,区域2包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市。
  由图2可知,全国及两个区域2007—2014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均表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先上升后下降,总体波动幅度不大。区域1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低,对比图3、4,区域1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均低于区域2,各区域均呈现出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情况。对比图2和图3、4,发现区域1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低于区域2,同时开放经济程度也低于区域2。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地方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分析
  对方程(3)分别进行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F检验拒绝不存在个体效应的原假设,豪斯曼检验均在1%水平上拒绝随机效应原假设,因此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以工业废水(①列)、工业二氧化硫(③列)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时,环保财政支出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环保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以工业固废排放量(⑤列)为被解释变量时环保财政支出的系数为正,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环保财政支出的增加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剧了工业固废排放。以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数(⑦列)为被解释变量时,环保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从总体上看,环保财政支出与污染物排放负相关,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明显。同时,以上模型中,进口和出口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工业固废除外),且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可能的原因是开放经济的技术效应有助于降污减排,这与代丽华[16]等的研究结论一致。
  为观测开放经济背景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我们加入环保财政支出与进、出口总额的交乘项重新回归,并把结果汇报在表1第②、④、⑥、⑧列。以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时,进口、出口和环保财政支出的交乘项回归系数均为正,并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开放经济背景下,环保财政支出对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污染治理效应方向发生改变,由正向抑制变为负向促进。以工业固废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时,环保财政支出与开放经济的交乘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以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数为被解释变量时,交乘项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从总体上看在开放经济背景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不明显。   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人均GDP与其他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呈倒U型关系,但与工业固废排放量呈U型关系,可能是工业固废排放量测量存在误差(2011年以后工业固废排放量统计指标发生了变化,以工业固废倾倒丢弃量代替)或者是样本容量大小等原因造成的。下面主要以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对其他变量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加剧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人均GDP一次方系数显著为正,平方项显著为负,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EKC假说成立。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也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的回归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样本期内居民消费、人口规模与环境污染不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
  3.2 开放经济的门槛效应分析
  表1②、④、⑧列回归结果表明在开放经济背景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方向发生改变,但这种效应是否真实存在,需要借助门限回归进一步分析。借鉴Hansen Bootsrap[17]运用Stata13.0反复抽样400次,考察不同进、出口总额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由表2可知,以进口作为门槛变量时,单门槛效应在5%水平下显著,单门槛估计值为-1.221,因此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进口的单门槛效应。以出口作为门槛变量时,双门槛效应在1%水平下显著,但是由于95%置信区间已经包含了第一个门槛值-1.016,所以退化成单门槛模型,因此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出口的单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参数估计结果(表3)显示当进口低于门槛值时,环保财政支出对污染物排放的回归系数为-0.284,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当进口高于门槛值时,环保财政支出对污染物排放的回归系数为-0.225,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当进口高于门槛值时,环保财政支出对污染物排放的污染治理作用降低。出口高于其门槛值时,得到类似的结论。原因是该地区开放经济程度越高,规模效应导致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引起产业聚集,而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加速了环境污染物排放,在有限的环保财政支出作用下,很难实现降污减排。
  3.3 门槛变量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及进一步说明
  接下来提取出进口和出口的门槛值,生成虚拟变量重新回归,并将方程(8)结果汇报在表1第⑨列。环保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环保财政支出与虚拟变量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开放经济的门槛效应显著,说明在开放经济程度较高的地区,环保财政支出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由抑制转向促进。其他控制变量符号未发生改变,解释同前一致。
  由实证结果可知,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开放经济的门槛效应,在观测样本中,位于低门槛区域的结果见表4。以进、出口总额为门槛变量时,240个观测值中有107个观测值低于门槛值,主要分布在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占总观测值的44.58%,而且这107个观测值中有59个位于区域1,占55.14%。进一步说明在开放经济程度较高的地区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很难发挥,而在开放经济程度较低的地区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3.4 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用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代表开放经济对回归结果的稳定性,引入fdi作为开放经济的替代指标重新回归,结果报告在表1第⑩列,fdi回归系数显著为负,环保财政支出与fdi交乘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其他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也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估计结果较为稳健。
  3.5 开放经济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再检验——基于行业面板数据
  省级面板数据表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这一结论在行业面板数据是否同样成立呢?本文拟做出进一步检验。借鉴Cole[19]的模型,着重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建立模型如下:
  (9)(9)式中,i代表行业,t代表时间,模型左端表示各行业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采用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fs)、工业废气排放量(fq)、工业固废排放量(gf)和以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行业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数(p)分别检验;FDI代表外商对各行业的直接投资流量;OFDI代表本国企业在该行业的对外投资流量;Inv表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nyxf表示行业能源消费量,以上变量均做对数化处理以减小异方差性。
  《中国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分行业环境污染物排放数据报告的起始年份有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数据未达到三级细分科目,且没有途径获得细分数据,故采用2007—2014年经过整理后的二级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所分的行业为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
  图5显示2007—2014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掘业和其他行业,各行业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2013年之前上升,以后开始下降,其中制造业、电力、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幅度非常明显,可能的原因是污染治理投资的加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年均增长率来看,制造业和采掘业污染物排放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1%、14.0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样本期内负增长,可见采掘业的污染物排放增长势头较猛,应加以控制。模型9回归结果见表5,①—④列报告了各行业以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废排放量和行业环境污染物综合指数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FDI回归系数为负,均通过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检验,OFDI在以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为被解释变量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以工业废气为被解释变量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负。
  下面主要对方程④的回歸结果进行解释,FDI、OFDI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这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一致,开放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我国环境质   量的改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消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消费的增加是行业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原因。由于无法获得中国环保财政支出的行业面板数据,因此无法检验开放经济背景下环保财政支出对行业污染治理的影响。
  4 结论与政策涵义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结论如下:①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区域1呈现出开放程度和污染物排放双低的特征,而区域2则表现为双高特征。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污染物排放较高,采掘业污染物排放年均增长速度最快。②样本期内省级面板数据和行业面板数据均表明开放经济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对外开放不是助推环境污染的原因。③中国环保财政支出与環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环保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污染治理效应。④开放经济对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具有门槛效应,当进口和出口贸易总额高于门槛值-1.221、-1.016时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很难发挥。⑤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为门槛变量时,有107个观测值低于门槛值,占总观测值的44.58%,其中有59个位于区域1,占55.14%。
  上述结论蕴含政策涵义包括:①继续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支出,进一步提升环保财政专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环保财政支出对污染企业具有激励作用,鼓励污染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或减少产量实现降污减排,而目前中国环保专项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不到1%,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在1%—2%以上,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②保持适度的对外开放。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均表明,对外开放并不是环境污染物排放统计上的原因,其技术溢出效应反而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环境质量。但是从省级面板数据来看,如果对外开放程度过高,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刺激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加速污染物排放并且速度较快,在有限的环保财政支出下,污染治理效应不明显,因此应保持适度的对外开放以扩大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的资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将在很长时间内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因此应加快实现低碳化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AGAT W,-VISCUSI W. Effectiveness of the EPA’s regulatory enforcement: the case of industry effluent standard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90,33(2):331-360.
  [2]LAPLANTE B,-RILSTONE P. Environmental inspections and emissions of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in Quebec[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1(1):19-36.
  [3]张玉.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36-139.[ZHANG Yu.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ffects of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M].Beijing:Economics Science Press, 2014:136-139.]
  [4]WISSEMA W,DELLINK R. AG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 carbon energy tax on the Irish econom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1(4):671-683.
  [5]GOLDAR B,-BANERJEE N. Impact of informal regulation of pollution on water quality in rivers in Indi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73(2):117-130.
  [6]BLACKMAN A,KILDEGAARD A. Clea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developing-country industrial clusters: Mexican leather tanning[J].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2010,12(3):115-132.
  [7]ELI F, YAKIR P. Recycled effluent:should the polluter pa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83(5):958-971.
  [8]GROSSMAN G,KRUEGER A.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377.
  [9]沈利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J].管理世界,2007(10):43-49.[SHEN Lisheng.The change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s harmful to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ing[J].Management world,2007(10):43-49.]   [10]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2):93-105.[TU Zhengge.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 with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8(2):93-105.]
  [11]王红,齐建国.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9(2):105-108.[WANG Hong,QI Jianguo. The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a’s-ecological environment[J].Economic review,2009(2):105-108.]
  [12]孔淑紅,周甜甜.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2(8):108-120.[KONG Shuhong,ZHOU Tiantian.The impact of export trad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J].International trade issues,2012(8):108-120.]
  [13]于峰,齐建国.开放经济下环境污染的分解分析——基于1990—2003年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J].统计研究,2009,24(1):47-53.[YU Feng,QI Jianguo.Decomposing and analyz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the opening economic circumstance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provinces[J].Statistical research,2009,24(1):47-53.]
  [14]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8):119-132.[PENG Shuijun,ZHANG Wencheng,CAO Yi.Does composition effect of trade opening aggravat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prefecture cities[J]. International trade issues,2013(8):119-132.]
  [15]谢文武,肖文,汪滢.开放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中国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5):163-174.[XIE Wenwu,XIAO Wen,WANG Ying.The impact of open economy on carbon emissions:evidences from China’s-provincial&industrial panel data[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1,41(5):163-174.]
  [16]代丽华,金哲松,林发勤.贸易开放是否加剧了环境质量恶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56-61.[DAI Lihua,JIN Zhesong,LIN Faqin.Is trade openness bad for environment quality:test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25(7):56-61.]
  [17]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2):345-368.
  [18]郭艳红.开放条件下我国环境财政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30.[GUO Yanhong.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fiscal policy in China under open economy[M]. Beijing:Economics Science Press, 2013:1-30.]
  [19]COLE MA, ELLIOTT JR, WU S, et al.Industri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an industry level analysis[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3):393-408.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已有大量基于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然而对于弱波特假说、狭义波特假说成立与否,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基于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节能减排技术专利申请、综合能源价格、污染物排放等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命令型和市场型两类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即期技术创新起阻碍作用,滞后一期起促进作
期刊
摘要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支付工具分为自愿支付工具(如捐赠)和强制支付工具(如征税、门票)。支付工具提供了支付情景,为了避免出现支付工具偏差,CVM选择合适的支付工具非常重要。本文运用CVM单边界二分式和双边界二分式两种引导技术,以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为例,通过分别设计自愿支付工具——捐款、自愿支付工具——义务劳动和强制支付工具——门票三种调查问卷获取数据,比较研究了CVM自愿支付
期刊
摘要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当前全球和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健康威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建设健康乡村。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文章主要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生活能源结构调整对中老年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燃气、电能和沼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替代煤炭和柴草等固体燃料作为炊事主要能源,降低了中老年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差的概率和工具性活动能力
期刊
摘要环境税作为政府采用财政手段调整影响生态环境利益相关者行为的重要工具,研究环境税的环境经济效果对于推进健全中国环境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随着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从“双重红利”视角对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政策进行评价,对后续中国环境保护税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2006—2014年中国省以下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改革实践,从地级市层面检验中国环境保护税
期刊
摘要如何减少经济增长中的污染排放是中国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就区域角度来说,理论上存在技术引致的降低污染和排污产业转移的降低污染,后者尤其需要引起警示。同时,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城市群的作用日渐突出,以城市群扩容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方式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城市群扩容的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共同增长,但在环境治理层面上,是否也会带来污染转移而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高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应对海洋经济持续开发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自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及各个海洋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治理政策,成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海洋环境治理政策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实践效果直接影响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政策体系的变迁之路,整体性描绘政策体系全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1982—201
期刊
摘要环境司法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手段,我国从2002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设置专门环境法庭,这一外生事件为准自然实验提供了研究场景。本文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06—2016年共4340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PSM-DID)检验环境司法专门化对企业环境治理影响的异质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环境司法专门化能够有效地促进该地区企业进行环境治理,而且企业是通过扩大整体资本投
期刊
摘要 以中国大陆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对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区域经济,特别是对区域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和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根据中国大陆经济地理带的划分,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三个地区面板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①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地区劳动生产率呈显著的正相
期刊
摘要 随着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增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已经成环境公共利益救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目的是实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活动、正确解释适用法律的指引,准确把握其目的是人民法院做出公正判决的根本保障。“常州毒地”一审判决所暴露出的问题,反映了一审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目的把握的偏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在环境公益诉讼二分结构下,对环境公共利益进行司法救济的具体制度形态,其在整体环境公共
期刊
摘要 对于中国多数资源型城市来说,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一些研究认为治理环境污染可能加重“遵循成本”,进而不利于经济增长;也有研究认为环境规制会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增进当地产品竞争力,弥补企业成本负担并促进经济增长;此外,还有研究认为环境标准提高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为验证中国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本文基于2004—20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