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汉语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从第一到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2021年开始,民族小学也全面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那么课外阅读的引进与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又如何呢?其实,我们老师完全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有效地、多形式地把课外阅读与之相结合,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研读四年级上册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
《汉语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从第一到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2021年开始,民族小学也全面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那么课外阅读的引进与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又如何呢?
其实,我们老师完全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有效地、多形式地把课外阅读与之相结合,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研读四年级上册教材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我们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建议如下几种方法:
一、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
本册书中有些句子、段落在表达上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排比、举例、语言描写、提示语等写作手法,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并为日后的写作进行积累。
如4课《陶罐和铁罐》一课中出现了人物对话中的具体的提示语,如“傲慢”、“谦虚”、“轻蔑”,“争辩”等,这些人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塑造了人物形象。
二、以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为阅读拓展点。
即根据课文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文拓展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朗读、感悟,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对某一个主题形成统一的认识,深化了课文的主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动。
如,三单元是《七颗钻石》、《给予树》和《搭石》三篇课文组成,主题就是爱能给人温暖、信心和力量。围绕这个主题老师除了给学生推荐自读课文中的《爱之赢》、《倾斜的伞》等文章之外,还可以推荐给学生人教版小学语文书中的《可贵的沉默》、《平分生命》,并且让她们利用课外阅读时间《爱的教育》、杨红樱《孩子们的秘密乐园》等课外书籍。让学生感受到人间温暖并进一步理解“爱”的概念。
三、以课文背景为拓展阅读点。
对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遥远的课文,设法将其背景文章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如六单元是赞美爱国人士的文章,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美满的小学生来说,战争离他们生活比较远,更难理解什么是爱国。为了让学生感受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给学生过推荐几篇战争故事《小兵张嘎历险记》、《掘强的小红军》等。
四、以课文作者为阅读拓展点。
如学习五单元中13课林清玄的作品《和时间赛跑》,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为课外阅读埋下了伏笔,到了课外,学生一定会找来相关的书籍来细细品味,从而收获读书带来的快乐。
五、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
如,二单元4课《陶罐和铁罐》是当代作者黄瑞云编写的童话故事,学完本课之后孩子们兴趣正濃时,再推荐《黄瑞云童话集》。
对小学生来说,读书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要善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遨游。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是汉语教学的双翼,两者之间以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完善课内阅读,才能使阅读教学和谐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德育被视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成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普遍趋势,以及教育与德育之间的有效联系。因为语文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审美观念,从而贯彻德育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全国小学推行德育制度,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德育评价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前言当前,要提高教学素质,必须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德育评价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这主要是由于语文教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进行教学,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前言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策略逐渐发生变化,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不断激发学
摘要: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部门于2021年最新颁布的一项教育指导策略,意在减轻中小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改善教学环境,抵制唯“分数论”的畸形教学观念,打击校外泛滥成灾的培训教育机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因双减政策的实施而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陆续涌现出来。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加学生们的听课效率,以及对知识的掌控能力。本文是针对基于双减政策下,探讨完善高效课堂的意义与实施的策略思考。关键词:双减政策;高效课堂;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前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培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如果要问我中华民族是怎样一个民族,我会自豪地说:“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是一个不断进取、追求梦想的民族。”穿越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多少追梦人的努力历历在目。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那是我们的祖先在追求民族进步的梦想;抗日战争的胜利,那是我们的革命先辈在追求民族自强不息、捍卫民族尊严的梦想;新中国的成立,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在追求国家独立自主的梦想。再回望建国以来我们七十多岁的中华民族,我们依然传承者优秀的文化传统,追逐着一个个梦想。我想要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去保卫我们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对情境教学法予以重视,灵活掌握该教学法的应用方法,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能够勤学好问,不断增进历史情怀以及历史素养,最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运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一、情景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和特征1、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情景教学法是指老师结合课程文本信息和内容,打造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我心中的中华民族,是一棵大树,是一颗根源深厚、枝繁叶茂、仰指苍穹的望天树。大树的根扎得很深,最深处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华夏文明,在土地肥沃、河流充沛的黄河流域,智慧的先祖创造了灿若星斗的文明;大树的根系纵横交错,5000年的历史,20多个朝代更迭,中华民族在变化中前行,逐鹿中原,鼎立天下;大树的根很壮实,百家争鸣、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灿烂的中华文化缔造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树的干,是一代代革命先辈,他们将树根所汲取沃土中的养料输送给树的枝叶,将中华民族歷史沉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我是一个云南孩子,生活在多民族融合的地区,身边不乏少数民族的同学,在民族文化的包围下成长,对于“民族”二字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我们泱泱华夏,曾经历过很多的苦难,而正是这些苦难让我们像石榴籽儿一样抱在一起,紧密团结。2020年,我经历了一场在全世界范围爆发的严峻的新冠疫情,很多国家仍深陷在疫情的泥沼中。而我們中国,感染的患者由国家治疗,疫苗免费打,国家各省市医疗机构、医疗人员,不分民族、不分性别,哪里有疫情就支援哪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这就是我们团结的华夏民族。作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采用激励教育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适应的激励教育方式,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为学生学习进步打下基础。本文立足于职高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职高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职高教育;班级管理;激励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引言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动作用。教师采用激励教育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探究的动力。学生只有在主动探究学习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提升学习的效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快速发展,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微课对小学数学课堂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微课在课堂中的有效促进作用,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即研究如何借助微课,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开始融入信息化教学和网络资源,小学数学作为小学学习中的重点学科,强化微课教学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各学科都积极推进教学革新,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们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后,其会面临高考。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当下多数任课老师在英语课堂中推进英语阅读教学,这能够培育学生们的英语思维,提升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详细分析。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高中英语课堂知识讲授中,加入阅读类知识的培育,高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