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语言教学中,听力练习篇章的生词语法数量、速度和长度与其难度正相关。笔者将这三个要素整理组合成为一个可操作可复制的听力课堂模式,希望教师们能藉此改变听力课堂长期存在单纯重复播放告知答案阅读文本,实际训练效率较低的状态。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 听力课堂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27-01
一、听力课堂训练存在的问题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与说、读、写等环节相比,听力由于练习过程的黑箱性,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有效帮助最少,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不可控,最易产生瓶颈,最难提高。笔者通过对听力练习难点的梳理研究,以及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多年观察调整,整理出了一个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供各位同行参考。
二、影响听力难度的几个要素
学生听力的理解程度与所听篇章的难度紧密相关,影响听力难度的要素比较多,但在操作上显著可控的有以下几个:
1.词汇与语法点的数量和密度
篇章理解和词汇熟悉度之间呈正相关,所以听力内容中的大量生词是很大的障碍,同样的,听力内容中不熟悉的语法点也会导致理解困难,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导致的困难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解决词汇和语法问题。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难度合理的听力练习材料,需要适当有一些可猜测的词汇和语法点进行技巧练习,那么超出合适数量范围的其余生词和语法都应提前进行足量的听后反应练习,尤其词汇,不仅要会说,更要达到听后快速反应意义的效果,并且由于记忆必然会有遗忘,为了达到长期效果,听词练习应尽量与篇章练习分在不同课时,以利复习稳固,避免词汇练习后即听篇章可能的假性效果。
2.速度
同样内容的篇章,如果用不同的速度播放,难度完全不同,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大纲,比如汉语考试大纲,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不同级别的语言考试的语速分别有不同要求。
这个要求同样可以用在控制听力材料难度上,教师可以用变速软件改变音频语速,将较难的材料难度降下来,让学生听懂,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甚至可以按照文本自行朗读,根据学生表情反应,及对句长等因素的预判,随时改变语速,达到让学生听懂的目的。
3.篇章长度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底层处理技能自动化程度低,听力练习时间缓冲又小,压力较大,练习中极易产生焦虑感,越长的听力练习精神和体力消耗越大。因此听力篇章的长度也是影响其难度的重要因素。
课堂练习中,听长篇章长度是给定的,长度要素不可改变,但可以用节选的方式改变长度,用来处理反复练习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将问题部分所在的段落节选出来,让学生只听这一个段落,问题越难,节选出来再听的段落就可以越小。
三、听力篇章可资参考的模式
听力训练基本形式是听。由于其过程的内在性或者暗箱性,教师只能用听后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练习的结果。但语言材料的播放形式可以有基本模式,以下步骤是笔者总结的有顺序的步骤,这些步骤里嵌入了难度控制技巧。
1.常速播放
为了适应学生语言水平,通常语言教师对学生用目的语说话时速度较慢,类似地,考试使用的听力材料速度一般因级别不同,也较正常语速慢,只是程度不同。但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尽可能逼近母语使用的水平,因此让学生适应正常语速的训练必不可少,课堂训练听力材料用正常语速播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方式也可以检测出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上限。
2.慢速播放
常速播放教师提问检查后,正常情况下所有学生都存在没听懂的地方,这样就需要改变听力材料难度,将没听懂的较难的地方难度降下来,减速是最直接的方法。
3.缩短长度
经过几次慢放,可能仍然有些地方学生并不能准确获得信息,这些地方难度较高,可以将其所在部分单独拿出来,一段段给学生听,如果仍然有问题,可以将材料再一次减短,逐步逼近正确答案。经过这段处理过程,全篇基本就不会有遗漏了。
4.repeat(口头重复)
最后这个repeat练习的方式,是教师将材料一句一句说出来,学生听一句,就口头重复一句。这个过程即使是班课集体练习,通过观察,教师也能立刻发现谁不会,哪儿不会,对不会的地方,不会的学生,立刻再处理,这种方式将篇章片段化到句子,甚至达到词和短语单位,最终确保在听的角度上,材料无死角,学生无遗漏。
四、小结
听力课堂看似简单,教学部门安排时常常将资历最浅的老师放在听力课岗位,但要保证听力训练有效,必须保证学生听懂,这个要求绝不是“播放、提问,再播放,提问,还不行,提供答案,乃至給出文本,读一读,再听,学生貌似懂了”的过程能达到的。本文在梳理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控制方式,并形成了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希望既给予老师们帮助,也可造福学生。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 听力课堂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27-01
一、听力课堂训练存在的问题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与说、读、写等环节相比,听力由于练习过程的黑箱性,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有效帮助最少,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不可控,最易产生瓶颈,最难提高。笔者通过对听力练习难点的梳理研究,以及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多年观察调整,整理出了一个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供各位同行参考。
二、影响听力难度的几个要素
学生听力的理解程度与所听篇章的难度紧密相关,影响听力难度的要素比较多,但在操作上显著可控的有以下几个:
1.词汇与语法点的数量和密度
篇章理解和词汇熟悉度之间呈正相关,所以听力内容中的大量生词是很大的障碍,同样的,听力内容中不熟悉的语法点也会导致理解困难,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导致的困难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解决词汇和语法问题。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难度合理的听力练习材料,需要适当有一些可猜测的词汇和语法点进行技巧练习,那么超出合适数量范围的其余生词和语法都应提前进行足量的听后反应练习,尤其词汇,不仅要会说,更要达到听后快速反应意义的效果,并且由于记忆必然会有遗忘,为了达到长期效果,听词练习应尽量与篇章练习分在不同课时,以利复习稳固,避免词汇练习后即听篇章可能的假性效果。
2.速度
同样内容的篇章,如果用不同的速度播放,难度完全不同,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大纲,比如汉语考试大纲,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不同级别的语言考试的语速分别有不同要求。
这个要求同样可以用在控制听力材料难度上,教师可以用变速软件改变音频语速,将较难的材料难度降下来,让学生听懂,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甚至可以按照文本自行朗读,根据学生表情反应,及对句长等因素的预判,随时改变语速,达到让学生听懂的目的。
3.篇章长度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底层处理技能自动化程度低,听力练习时间缓冲又小,压力较大,练习中极易产生焦虑感,越长的听力练习精神和体力消耗越大。因此听力篇章的长度也是影响其难度的重要因素。
课堂练习中,听长篇章长度是给定的,长度要素不可改变,但可以用节选的方式改变长度,用来处理反复练习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将问题部分所在的段落节选出来,让学生只听这一个段落,问题越难,节选出来再听的段落就可以越小。
三、听力篇章可资参考的模式
听力训练基本形式是听。由于其过程的内在性或者暗箱性,教师只能用听后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练习的结果。但语言材料的播放形式可以有基本模式,以下步骤是笔者总结的有顺序的步骤,这些步骤里嵌入了难度控制技巧。
1.常速播放
为了适应学生语言水平,通常语言教师对学生用目的语说话时速度较慢,类似地,考试使用的听力材料速度一般因级别不同,也较正常语速慢,只是程度不同。但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尽可能逼近母语使用的水平,因此让学生适应正常语速的训练必不可少,课堂训练听力材料用正常语速播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方式也可以检测出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上限。
2.慢速播放
常速播放教师提问检查后,正常情况下所有学生都存在没听懂的地方,这样就需要改变听力材料难度,将没听懂的较难的地方难度降下来,减速是最直接的方法。
3.缩短长度
经过几次慢放,可能仍然有些地方学生并不能准确获得信息,这些地方难度较高,可以将其所在部分单独拿出来,一段段给学生听,如果仍然有问题,可以将材料再一次减短,逐步逼近正确答案。经过这段处理过程,全篇基本就不会有遗漏了。
4.repeat(口头重复)
最后这个repeat练习的方式,是教师将材料一句一句说出来,学生听一句,就口头重复一句。这个过程即使是班课集体练习,通过观察,教师也能立刻发现谁不会,哪儿不会,对不会的地方,不会的学生,立刻再处理,这种方式将篇章片段化到句子,甚至达到词和短语单位,最终确保在听的角度上,材料无死角,学生无遗漏。
四、小结
听力课堂看似简单,教学部门安排时常常将资历最浅的老师放在听力课岗位,但要保证听力训练有效,必须保证学生听懂,这个要求绝不是“播放、提问,再播放,提问,还不行,提供答案,乃至給出文本,读一读,再听,学生貌似懂了”的过程能达到的。本文在梳理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控制方式,并形成了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希望既给予老师们帮助,也可造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