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活开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应注重和生活的联系,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本文以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浅谈“向生活开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 换个角度看小艇
  导入: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视频
  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大家都不陌生,不少同学还亲身体验过歌曲中的情景,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划船或者坐船的感受?
  生:我第一次划船时以为很简单,实际上,真要船动起来,可费劲了!没划几下,我已经筋疲力尽。
  生:让船保持平衡也很不容易!太使劲了,不行;太快,也不行。坐在船里,总是晃来晃去,可吓人了!
  师:同学们体验的都是中国的小船。今天,我们去看看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浏览课文,看看你坐过的小船与威尼斯小艇有什么不同。
  当学生在接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最容易调动的是生活经验,其次才是阅读经验。《威尼斯的小艇》展现的是威尼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于没有亲身体验过的学生来说,首要目标是能抓住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伊始,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在歌声中激发学生回忆划船的生活经验,再与威尼斯小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把握威尼斯小艇在外形、驾驶等方面的特点。
  二、换个身份说小艇
  师: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
  生:船夫、商人、青年妇女、保姆、孩子、老人。
  师:(逐一板书)你还漏了一个“我们”。这个“我们”,在威尼斯是什么身份?
  生:游客。
  师:在威尼斯,不同身份的人,可能对小艇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小艇里的经历也是不一样的。假如有一个面向世界的“威尼斯小艇展览会”,记者将会到街上采访民众,如果采访到你,你会说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说一说你心中的威尼斯小艇。
  生(商人):没有小艇,就没有买卖!有一回,我要外出见客户谈一桩大生意,眼看快要迟到了,我赶紧上了一艘小艇。当时还是高峰期,船只很多,但是小艇穿梭自如,一眨眼,就到了目的地。
  生(船夫):小艇是最安全的,我做船夫十几年了,船只再多,“水况”再复杂,我们都能操纵自如,从不手忙脚乱。再狭窄的地方,我们都能平稳地驶过……
  生(老妇):我生活在威尼斯七十多年了,我就是坐着小艇从小长大的。以前,小艇带着我上学、放学,带着我外出游玩,现在,我上教堂祷告都是坐小艇去的。还记得我结婚的那天,我坐在小艇上……
  生(孩子):我最喜欢去郊外玩耍,温暖的阳光、芬芳的花朵、清脆的鸟鸣、清爽的微风,真让人陶醉!最好玩的是,和其他小伙伴的小艇相遇,互相打招呼,有时候还会跳到对方小艇上去呢!
  本单元展现的是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因此小艇是当地人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教师巧设情境,换个身份说小艇,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兴趣,讓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在讲述中再次感受威尼斯小艇的风情。
  三、换个思路写小艇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再读一次题目——
  生:威尼斯的小艇。
  师:既然是写小艇,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写船夫、商人等等这么多人物的活动呢?
  生: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威尼斯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是必不可分的。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单元导读中指出:“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本文在写法上独具特点,对威尼斯小艇的直接描写不多,而用大量笔墨写人们的生活,目的是将小艇放在日常生活的大环境里,展示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从而突出威尼斯小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换个角色说小艇”,学生已经进入了这个大环境,化身成威尼斯中的一员,再来理解作者这种写法就不难了。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坪洲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传承经典文化,积淀民族文化基因,是当下教学的主流,尝试让学生在自我欣赏、推荐他人共赏中,真切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浸润于传统文化美好的氛围中,熏陶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随着课标对学生阅读量尤其是古诗词积累方面要求的提高,以及统编本教材收录古诗词数量的增多,古诗词的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当前众多的教学策略中,模糊阅读和素读积累占了主流。持这类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古诗词的语言以及表达
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智力核心,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促进学生阅读学习的“核变”。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重感悟、重情感、重语言,但鲜有提及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研究的一种偏差。其实,无论是文本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学生思维能力的支撑。学生听说读写,都是在思维转换下实现的
教学现状  大多数教师在批改习作时,面对堆积成山的习作本和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表达,总是一筹莫展。而对于每位学生的批语,无外乎“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之类的模糊套话。教师流于形式的批语,学生更是感觉含糊不清,难以起到应有效果。教师批改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批改生硬,缺乏感情  教师在习作批改中往往纠缠于错别字、用错词、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或者是没有分小节写,鲜红的叉叉和“订正”字
插图是组成教材的重要部分,是编者按照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的。插图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通过插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教材中,编者几乎为每一篇课文都搭配了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使学生解读文本变得更加容易,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插图的利用,上课的时候基本不用插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插图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用”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用理念也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信息,而要将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上。《槐乡五月》一文以生动而极富童趣的语言展现五月槐花绽放,槐乡孩子们快乐、自由的生活状态。整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值得学生品味辨析、实践练习。  一、品效率,语用训练应以诵读为基础 
当前低年级识字教学普遍存在着如下现象:重识字轻写字,一味贪多,忽视写字的指导与训练,导致学生的错别字与日俱增,书写每况愈下;重内容轻识字,回避识字写字而大谈文本阅读,导致学生读通顺都成问题,可谓是舍本逐末;重字理轻过程,大谈字理依据,忽视低年级学生识字规律,导致学生对识字毫无兴趣。识字应与快乐相随,在教学中,教师应让汉字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情境识字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
“教材空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空白,比如“插图空白”“选编空白”“篇章空白”等。通过对教材空白的挖掘,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让教学更丰厚、更饱满、更生动。  “空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能让艺术品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在教材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就是“教材空白”。所谓“教材空白”,是指教材编者欲言又未言之处,是蕴含言外无尽之意的教
朗读能力是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之一。但要学会朗读,前提是学会读长句子。笔者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为例,阐述教师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教师范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突出短语连读,化解读句难点;渗透重读指导,引导情感处理;主动拓展理解,激发自主表达。  在小学阶段,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对话的主要途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好阅读教学?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有提及“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但是到了高年级,图画在阅读教学中是否就不重要了呢?不然。在高年级,要使图画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训练思维和激发创造活力的作用,需要做的是由简单具象的绘画插图过渡到越来越复杂的图示画像。我们
整本书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已经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在本栏目中,几位老师结合具体课例,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