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创设日常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认知科学。例如学习《食物》这一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让学生四人一组,组成十二个“家庭”。课上,先让十二个“家庭”开个家庭会,讨论今天的午餐准备吃些什么,以达成共同协议并讨论出这样的午餐对人体有什么用。这样做,可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食谱的优点,充分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成份,并能各自大胆说出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食谱的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有所选择,这也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一个机会。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适时地把矛盾的焦点引导到“这些食品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上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成员商定的认为最佳的食谱,用橡皮泥做出自己的午餐,再向其他“家庭”介绍自己食谱的作用。在介绍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表情都很慎重,一本正经,好像自己是个真正的营养大师,当其他学生反驳时,他们都会拿出各自准备的资料;当人家心服口服时,脸上的笑容会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兴奋。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
一、拓宽内容。尽管新教材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贫乏,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首先,要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可以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点心,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这本是枯燥乏味的课,通过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其次,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这个词在我们看来是高深莫测的,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们会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它改变了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研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身体的解放,贴近孩子的生活;但完全遵照课本安排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显然不大,摆弄一会儿就失控了,满操场地跑开,这时只解放了孩子们的身体,没有完全溶入他们的生活。可以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秘密,我给他们布置了四个活动任务:①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②很快把影子藏起来;③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④想尽办法去踩到别人的影子。最后,跑累了,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进入研讨。这种无形中的比较会使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有时可能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的影子有时比人大,有时比人小;影子在我的前面,是因为太阳在我的后面;要是太阳在东面,那影子就在西面;影子是黑色的……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开放式教学其实质不仅在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
二、创新方法。科学课程要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成长。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能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各科学习中以及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都“拿来”。例如:教学《研究纸》一课,纸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对于研究各种纸的特点,学生们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但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纸是怎样造出来的”。所以研究完纸的性质时可以提议让学生来造一张纸,学生听了会兴奋起来,但也会犹豫:“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我能行吗?”此时教者要用期待的眼神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勇气,然后组织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虽是一个小小的拓展活动,却能激励学生自觉像前人那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积极动脑,勇于动手,开拓创新。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创设日常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认知科学。例如学习《食物》这一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让学生四人一组,组成十二个“家庭”。课上,先让十二个“家庭”开个家庭会,讨论今天的午餐准备吃些什么,以达成共同协议并讨论出这样的午餐对人体有什么用。这样做,可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食谱的优点,充分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成份,并能各自大胆说出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食谱的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有所选择,这也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一个机会。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适时地把矛盾的焦点引导到“这些食品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上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成员商定的认为最佳的食谱,用橡皮泥做出自己的午餐,再向其他“家庭”介绍自己食谱的作用。在介绍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表情都很慎重,一本正经,好像自己是个真正的营养大师,当其他学生反驳时,他们都会拿出各自准备的资料;当人家心服口服时,脸上的笑容会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兴奋。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
一、拓宽内容。尽管新教材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贫乏,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首先,要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可以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点心,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这本是枯燥乏味的课,通过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其次,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这个词在我们看来是高深莫测的,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们会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它改变了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研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身体的解放,贴近孩子的生活;但完全遵照课本安排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显然不大,摆弄一会儿就失控了,满操场地跑开,这时只解放了孩子们的身体,没有完全溶入他们的生活。可以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秘密,我给他们布置了四个活动任务:①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②很快把影子藏起来;③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④想尽办法去踩到别人的影子。最后,跑累了,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进入研讨。这种无形中的比较会使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有时可能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的影子有时比人大,有时比人小;影子在我的前面,是因为太阳在我的后面;要是太阳在东面,那影子就在西面;影子是黑色的……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开放式教学其实质不仅在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
二、创新方法。科学课程要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成长。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能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各科学习中以及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都“拿来”。例如:教学《研究纸》一课,纸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对于研究各种纸的特点,学生们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但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纸是怎样造出来的”。所以研究完纸的性质时可以提议让学生来造一张纸,学生听了会兴奋起来,但也会犹豫:“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我能行吗?”此时教者要用期待的眼神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勇气,然后组织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虽是一个小小的拓展活动,却能激励学生自觉像前人那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积极动脑,勇于动手,开拓创新。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