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语文教师的语言修炼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92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首先是一种修炼语言的工作,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提问、言谈、讲解,都要尽可能地音正腔圆,字斟句酌,流利简洁,温厚纯净。好的语言是引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牵引机,是使课堂保持活跃的学习氛围的催化剂。当我们面对已有较好语言表达水平且感情、理性上都在快速发展的高中生时,语言切不可随意,表达上要尽量彰显出一定的高度和理性,要是漏洞百出,无以自我圆说,定会使学生心里产生别样的想法甚至不屑。高尔基说:“最难的开始,是第一句话。”一语道破语言交流的奥秘,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无论是站在课堂上,还是平时与学生谈天,亦或是在某些严肃场合,都要一次次地说“第一句话”,即使是在师生相互探讨某个具体问题时,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都要注意“第一句话”的准确和精彩,因而语文教师的语言修炼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博览群书,锤炼语言
  书藉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人们通过阅读博识万类,锻炼口才。《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必读的世界名著,语文教师要先于学生阅读,不但要熟读,而且要精读,做到当学生问起这些书里面的某些问题时,能把故事脉络、人物体系、人物活动的环境等讲清楚,继而在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以及文本特定背景环境下的历史事实、政治环境、地理风貌、风俗习惯、宗教思想等都能清楚地表达并精当地分析出来。学生一旦实实在在地享受到语文老师如此广博精湛的饱学才情和语言表达艺术,他们会自觉地去读课外书,而老师也因认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自然而然地走上“不教而教”的最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之路。
  二、充满激情,心怀博爱
  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点燃学生的激情,进而启迪智慧、发掘潜能,激励他们勇闯一个个学习难关。这对于语文教师的语言修炼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语文教师的语言修炼,决不是静态的提高,而是反复揣摩,激情带动,博爱引领,愿景启示的一个自我吸纳和扬弃的动态过程。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同样需要激情的唤醒,博爱的关怀,愿景的升华,他们期望自己有成年人的稳重,有思想家的智慧,希望得到尊重和关爱,更急于快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这些内心的渴望和焦虑,却不愿像读小学和初中时那样直接开口向老师说出,而是需要老师理解并主动地提醒和指导他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达到文质相契、音调抑扬、逻辑严谨、说理透彻的水平。激情、博爱是语言艺术的真火,但这把“火”必须“烧”得恰到好处,于理于情都不可牵强附会,以免扰乱学生的思绪;也不可“烧”而忘了“添柴”,任其自然熄灭,最后化为“灰尘”,终于白费工夫。语文教师凡是在语言修炼上做了有头无尾的事,终要让学生失望。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有始有终,充满激情,心怀博爱,唯其这样,我们说的话,学生才可能感同身受,获益终生。
  三、纯净严肃、直击文本
  1.语言的纯净首先得益于教师品质的高贵和对教学的神圣使命感。如果能够言简意赅地解答出问题,过关斩将,直奔中营,类似于那种很恰当、精简的标准答案,使学生精神为之一震,顿开茅塞,惊叹不已。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但要说得自然流畅,而且要说得清澈明朗,让学生听后感到思维清明、浑身透彻,而不是仅仅为说得漂亮而抛弃了质地,那就变成夸夸其谈,虚无缥缈,使学生听得如坠云雾。
  2.用严肃的语言警醒学生,为避免学生因自满得意或心浮气躁而冷静地警示和委婉地劝说。例如,当学生面对《雷雨》这部话剧名篇时,或许会因周朴园家族发生的几代乱伦行为而觉得新奇、好笑、难过、愤恨甚至胡思乱想,继而发出嘲笑,使课堂气氛不够和谐,这时就需要我们以严肃的态度表达自己对这些现象的正确理解,让课堂充满正能量。
  3.抓住中心,直击文本。较之于其他科目的教师,语文教师富有言外之意的特殊表达能力,这种涵蓄蕴藉的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慢慢感悟体味到的。然而,一些语文教师往往会在讲得入神时,不知不觉地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这些题外话,虽然不乏精彩的表达,由于距离课堂太远,总会让学生抓不住要点,体会不到本课的知识要义,从而产生低效课堂。语文教师的切题表述是要把自己的言谈范围加以限制,以本课的主题为核心,让所有的补充和讲解都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唯有直击文本的话语指向方能沉潜,唯有细腻巧妙方能洞见教学艺术,唯有锦上添花方能化平淡为神奇。
  四、古为今用、终于至善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的莘莘学子需终生阅读的中国语言智慧的泉源。读经典的过程正是我们感悟如何堂堂正正做一个中国人,如何做好一名语文教师的过程。国学经典中,无论政治、历史、文学著作,莫不是除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外,其语言也都精准优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教育家于永正早在十多年前就撰文呼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读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理由是:“这本书语言精炼、优美,每一句话都好看,每一篇论文都行文慎密,结构端严,道理充分,才气横溢,任何人读了它后,都可执笔作文。”还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黄庭坚言:“一日不读书,便感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古汉语典藉,对于塑造师生人格,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更含蓄和精湛的语言与人对话或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如何成长为一个博学、多才、睿智、善辨、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需要我们从每一堂课开始,从与任何一个学生谈话开始,从每一天的早读开始,把自己的语言修炼放在第一位。只有热爱语文、对语言文字饱含激情的老师,才会拥有入情入境的至美语言,才会拥有将人文精神、生命意识种植在学生灵魂深處的至善语言。平面与立体,浅表与厚重,知识与哲理,理性与温情,言语境界背后能够管窥的正是语文人的专注和坚守。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写作;要欣赏地评价他们的作文,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激发写作的热情  学生作文的热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热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
期刊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以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师的眼光来看,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还很大;表面的“热闹精彩”无法掩盖浮华背后的苍白虚空,多年的努力并未让语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语文学科的“边缘化”越来越严重。  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由来已久,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绝非易事。然而,这并不能成为语文教师原地踏步的理由。对于像笔者这样的普通语文教师而言,也许我们还不具有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汉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接受能力,积极利用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语文课堂学习模式,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乐中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知识的直接灌输更为重要。在教学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Sorry soldier,shoes sold in pairs.对不起,士兵,我们的鞋子是按双出售的。Birth certificate.Death certificate.One pen.出生证明。死亡证明。同一支笔写完。(有人理解为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