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对话走向心灵对话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小学英语课堂主要以言语互动方式进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师生、生生间的言语对话虽然更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但仍有许多对话是教师为达成知识目标而设,太拘泥于教材文本内容。这不仅违反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让学生充分参与语言实践,在互动中体验、感悟、理解和内化语言的教學理念,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笔者的课堂观察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针对当前英语课堂形式对话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有幸听过几次全国特级教师鲍当洪老师的课,无论授课话题是什么,鲍老师总是从孩子们身边最近的话题开始聊天,总是能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和学生“谈”出新课。观摩其它优秀的课堂,也有相同的感触。而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却发现很多师生间的对话流于形式。
  2. 小学英语课堂形式对话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
  形式一:以大量的机械性、替换操练替代对话,缺乏对话的语境。
  课堂分析:在学习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时,一位教师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词卡,每呈现一张词卡,就要求学生根据词卡做出应答;另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服务员拿着点菜单询问顾客想要什么。尽管都是一问一答,前者表面看来学生都能迅速做出反应,但这种机械性的操练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读”词能力,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心灵思考;后者表面看来回答的“顾客”犹犹豫豫,但正是这种模拟的情境,让学生联想实际的生活情境,学生虽在“犹豫”中,却在认真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食物是什么,这种对话才是来自学生内心需要的对话。
  对策: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练习,正如上海市英语教研员、全国特级教师朱蒲教师所说:英语要成为学生的体验课程,关键是要进行有效的语境式语言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丰富有趣固然好,但更应该真实、自然可理解。
  形式二:对话的语境跳跃性大、不连贯,导致对话缺乏逻辑性、支离破碎。
  课堂分析:在PEP教材第七册 “hobby”这一话题的学习中,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句型What does he like? 和What is he like? 于是不停地用这两个句型向学生发问,作比较,让学生去甄别是在问外貌还是问爱好。而实际的生活情景中,人们通常都使用What’s his hobby?去询问他人的具体爱好,而很少使用What does he like?去询问他人爱好的,这种基于语法训练的对话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是鲜有发生的,尤其显得缺乏逻辑性,很不真实。又如,在PEP 教材第五册Unit 4 主要是学习What can you do? Can you...? 的句型,课本出现了很多有关表示家务劳动的词汇,很显然,这应该是围绕“do housework” 这一语境展开的对话,但笔者在一堂课中,看见一位教师为了练习否定的回答,于是不停提问学生: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Can you drive a car? Can you ride a horse? 并暗示学生回答: No,I can’t. But I’d like to have a try. 表面看来,新知识得到了操练,对话很真实,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对话场景转换太快,又缺乏合理地衔接和连贯,在这种不真实、不连贯的语境中的对话,学生无法体验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也就很难做到灵活运用了。
  对策: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知识和技能都应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语言的输入、加工和输出都应该是在一个连贯的情境里。对话的情境也应是连贯的,如果能有一个大的对话背景,再细化到小的对话场景,那么,学生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交际功能。
  形式三:对话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信息沟。
  课堂分析:很多教师一整堂课都是以PPT的形式展现,在PPT上,布满了各种Tips, 甚至是师生间的每一句对话都已经是显示出来,这种预设好的对话缺乏真实性,更缺少了灵动,少了课堂的自然生成,对话僵硬、不自然。在这种练习中,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句型结构,组织语言,但由于形式单一,信息沟不够,学生自我个性的发挥也很有限。
  沈峰老师就曾提出过,在她的课堂上要求严格控制PPT的页码数量,钱思洁老师也在《做好英语课堂的减压》中提到:要敢于减去一些固定的提示,留下一片空白。只有适当地留白、给学生空间,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自然生成,尽管这种对话有时会语无伦次,甚至犯语法错误,但对话的目的是为表达思想,而并不是检验语法,这种对话才是最为灵动的对话。
  对策: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合理设计信息沟,对话可以以更多的方式进行,如完成调查、进行采访、做汇报、辩论等等形式。
  形式四:对话拘泥于教材学习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强制或暗示学生迎合教师应答,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
  课堂分析:江苏名师钱思洁教师在一次讲座中曾谈到,有的教师为了操练I’m a girl.这句话,于是在女学生操练完之后,再要求男学生装扮女学生继续操练,尽管有的学生觉得好玩,但大部分男學生都觉得很不自在,这种为完成学习内容而造作的活动显然是脱离了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
  在PEP第七册Unit 4 My pen pal的学习中,其中有关谈论“hobby”这一话题,新授内容包括collecting stamps,making kites,playing the violin, diving等新词,这些对于我们小城镇的孩子而言,亲身经历过这些活动的孩子寥寥无几,而我们许多教师为了操练这些单词,往往就是要求学生用这些词来回答自己的爱好,很显然,学生言不由衷的回答并没有引起他们自己的兴趣。笔者在处理这一话题时,首先和孩子们谈到他们的课余生活,以此引入他们的爱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回答: I like reading books.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但如何导入新授知识,让新知识离孩子们更近些?为此,我虚拟了一批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每一位朋友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比如,为了导入making kites,我向学生展示了天津美丽的风筝,闻名全国的风筝”天津卫”, 接着介绍了来自天津的一位朋友——Liu Li ,再谈到他的爱好:He likes making kites. 在接着的谈话中,我再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想和他们中的谁成为笔友,并说出理由。这时,有学生就会谈到:I want to make a pen pal with.... He likes making kites. I like the beautiful kites. I often fly kites on the weekends. 这些和他们年龄相仿但又来自不同地域的朋友使学生兴致盎然,,尽管人物是虚拟的,但对话的文化背景是真实的,在真实的文化背景下,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产生的交流意愿、表达内容也是发自内心的了。   对策:人教版的教材并非为每一个学生量身订做,教师需要用心地裁剪、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还原生活的真实状态,才能逐渐地靠近孩子们,与孩子们的对话才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形式五:对话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或教师以自问自答的方式代替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課堂分析:PEP第八册Unit 3重点是学习过去时态,其中一堂以“last weekend” 为话题的语篇阅读课中,一位教师以“story time”的故事作为拓展阅读内容,学生在观看完VCR,自主阅读、小组学习后回答完教师几个有关“What did Zoom do on Saturday/Sunday morning ?... 的问题,教师很满意地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这种理解性阅读只重视为了学习而阅读,师生间的对话停留于文本,学生难以有个性地自我表达。
  对策:在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探寻文本的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拓宽、拓深与孩子们的交流。在上述课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文本中Zoom: “I am so tired. I need another weekend.” 再引发学生思考: If Zoom has another weekend, what is he going to do? 学生的表达将更加个性化,也将能更好地提高、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结语
  正如朱永新老师曾谈到:“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有三种境界:一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三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产生共鸣。” 我们的对话教学,不应停留在“教”與“学”,更应是师生间、朋友间平等、亲切的交谈。让我们还原语言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少一点刻意为之,多一点水到渠成,在倾听、细语中感受孩子们最纯真、最丰富的内心,在最真诚的对话中与他们共同感受生活,与我们的孩子们产生更多的共鸣。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郭宝仙. 聚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评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综述[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4(03).
  [3] 朱永新. 朱永新教育小语[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南环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了人们常用的交流语言,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采用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其中作业是教师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很强烈的兴趣,很难激发写作积极性及灵感,下笔就不会畅通,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还需要把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
不同于“音乐之城”维也纳,里加更像是一座“歌唱之城”。在里加,当地的人们就在大街上表演,更加专注于用嘴清唱,而不是乐器。因此,人们更欣赏和声的质量,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厚重
<正>高中英语的单词要求量是比较多的,而且语法和句子的结构形式都是比较复杂的,这就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那些基础非常差的学生。高中课堂中,有很多学生
期刊
首次跨国并购日本MSK国内光伏企业首次进行跨国产业大整合,加快尚德品牌国际化进程2006年8月2日,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签署最终协议,以
英语交际已经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家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培养更多的英语人才,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浓厚的情感关系,除了知识的传输以外,还能够在情感方面达到共鸣。因此,以下就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上对英语课堂当中加入情感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更加关注情和景的交融,让学生和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初中英语寓情于景的教育  情感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寓情于景的原则,教师在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通过他的研究发现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他的理论中指出人的智能主要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八种智能构成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设置问题以及课堂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交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一直是我们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学生只有乐于学习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上口语,英文歌曲的出现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选择形式。对此,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些内容丰富,节奏优美,旋律和谐的英文歌曲,跟日常英语基础教学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对于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逐渐将重心由词汇、语句等基础的掌握转向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形势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同时也鞭策我们优化理念,立足课堂,从提问艺术着手,一方面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优化。  分析英语课堂提问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像提问量少,环节设计不足,师生间缺乏交流;教师提问不具备技巧性,长期忽略学生感受,使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