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述铜川市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推广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的做法,实施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要求、准备及机械作业要点,技术的实施,探索出了适合铜川高寒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
  [关键词] 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 推广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26-02
  陕西省铜川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心地带,介于东经108°35′-109°29′和北纬34°48′-35°35′之间,海拔750-1400米,年日照时数2345-2412小时,年平均气温8.9-12.3℃,年降水量555.9-709.3mm,昼夜温差大,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匹配合理,独特的海拨高度、年降雨量、年积温非常适宜地膜玉米的种植。
  一、铜川市地膜玉米机械化发展现状
  地膜覆盖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平均亩产达到839.3公斤,较全县玉米单产增加261.3公斤,探索出适合铜川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为粮食生产上台阶作出了贡献,宜君县被列为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2011年5月陕甘宁晋四省旱作农业联系会议专程观摩宜君地膜玉米,6月份国务员粮食提升行动检查组到位宜君视察,农业部、财政部专家以及韩国北方农业研究所先后考察观摩,每到春季种植地膜玉米后,满山遍野的白色层状梯田,吸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二、铜川市推广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的几点做法
  1.试验示范带动
  建立试验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技术的推广,引进先进地膜机进行试验示范,完成对比试验田报告,进行技术改进,通过实践,制定适宜本地技术规范,在示范点举办机具演示会,让农民亲眼见到机具的作业效果,带动农民的应用。
  2.提高认识,宣传培训发动
  利用召开现场会,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培训等形式,,宣传机械铺膜的重要性、必要性。利用网络宣传,以铜川农业信息网为阵地,宣传先进典型,先进工作做法,让事实说服群众。利用科技之春、乡镇集会,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机械铺膜是利国利民,不干不脱贫,早干早脱贫。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效益,坚持市培训县,县培训乡镇农机技术人员,再由鄉镇培训村组农机操作手,只有按机具操作规范操作,才能保证作业质量。做好对新购机群众的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农民群众买得起用得好,促使技术准确到位。
  3.政策推动,以机具落实保推广面积
  机械铺膜是一项高产高投入的作业方式,资金投入量大,政府给种植户每亩补贴10元;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第,确定当地适用机型,向农民群众做好宣传推荐工作,鼓励农民购卖补贴地膜机,以机具落实保推广面积。农民除自已使用外,积极开展有偿服务,促进地膜玉米面积的扩大。
  4.深入基层,搞好服务
  春播期间,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巡回到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服务,调试机具,对大批量推广的机型,请来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指导技术,维修机具,提供零配件,力争把问题解决在田间,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5.农机与农艺部门相互配合
  我市农机部门积极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系,打组合拳,进行技术集成示范,农机为农艺服务,农艺要适应农机,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推行地膜覆盖、更换品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标准化机播、秸秆还田六项组装技术,通过集成技术综合应用,形成以地膜玉米机械化标准生产为主模式及规范。
  三、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的要求
  1.机械铺膜播种对地块的要求:
  1.1平地或5°-10°缓坡地、地块较长、作物种植集中的土地为适宜。
  1.2铺膜前应施足底肥。将有机肥、磷钾肥和锌肥施用量的全部及氮肥的60%混合均匀,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剩余的氮肥于植株拔节至吐丝期再施入。
  1.3铺膜前利用耕整地机械进行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均匀、疏松,大于10cm的松土层,上虚下实,无残茬杂物,地平土碎。
  2.机械铺膜播种对种子的要求:
  2.1要求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清选,拌农药,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7%,种子发芽要在85%以上。
  2.2由于地膜玉米加速了生育进程,一个地区在品种的选择上玉米的生育期比当地露地玉米生育期长10-15天,所需积温多150-300°C。为了保证种子质量,要到正规的种子销售部门购种。选用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生长后期长势较强、抗旱、抗逆性强、丰产潜力大,抗病虫害、不早衰的优良品种。
  3.机械铺膜播种对地膜的要求
  一般应是覆盖土床面(埂、垄)宽度再加上20-30cm,覆盖玉米的地膜以线型微膜为好,其厚度为0.007mm,宽度一般为70-80cm,密度每立方厘米重0.92g,地膜幅宽应与农艺要求一致。
  四、机械铺膜播种前的准备
  1.确定播期。春玉米一般在4月10日至20日播种,地膜玉米的播种会当地正常播种期相对早一些,一般当地地表温度达到9-10°C时即可播种。若播种时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很差,可以适当将播期推迟,一般延至4月底等雨播种,确保足墒播种、一播全苗。
  2.确定播量。地膜玉米在种植上应因地制宜,合理密植,要根据土壤肥力及所用品种确定种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一般为3.5-4公斤/亩,每亩留苗4000-4500株。
  3.选用合适的种植模式。目前玉米地膜覆盖种植在渭北旱原地区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窄膜覆盖、膜侧种植模式(膜宽0.7m)。适用于海拔较低、光照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用,能有效防止玉米植株后期早衰,生产效果较好。二是窄膜覆盖、膜上种植模式(膜宽0.7米)。此种植模式优点是配套机械较完备,适应范围较大,相关技术较成熟,为渭北旱原地膜玉米种植的主要模式(种植2行玉米)。三是垄沟全膜覆盖模式。目前生产应用面积比较小。   此模式的优点是保墒增温效果明显,积雨效果较好,特别适宜于自然降水较少、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地区。缺点是用膜量大、费用高,在光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植株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发生。四是宽膜覆盖、膜上种植模式(膜宽1.4m)。一般膜上种植3-4行玉米。该模式的优点是保墒增温效果较好,人工覆膜效率较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套覆膜播种机械较少。
  4.确定播种方法。一是膜内条播,先播种后覆膜;二是膜上穴播,先覆膜后在膜上打孔播种;三是膜外侧条播,先覆膜后播种。
  5.化学除草。为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与植株争水争肥,每亩选用100g玉农思,或宣化阿胶,或乙草胺,对水100kg后均匀喷洒于地面在覆膜前。
  6.机具选择。应选用大中型机具用于连片覆膜、地块大的土地;选用小型机具用于零星、地块分散的土地。
  7.试播。铺膜中心线与牵引动力中心线重合,开沟器、压膜轮、覆土器均应调整对称,两开沟器的开沟深度及角度应调整一致,内侧距离应小于所铺地膜宽25cm左右。两压膜轮的压力要调整一致,间距与两开沟器间距相适应,压膜轮内倾角5度左右,压膜轮处外缘与地膜边缘对齐。两覆土器的深浅,根据土质、风力而定,如沙壤土、风力较大,可深些,角度大些;风力较小,可减少覆土量,以增大采光面。调整后要实地试播,实地检查和调整播量、播深、行距、覆膜质量等,确认合适后方可正式播种。
  五、机械播种作业技术要点
  1.机车起车要缓,行进速度要均匀,一般可控制在3-5km/h,以免拉断地膜。
  2.机组到达地头应减速停车,用土压好膜,再慢速转弯调头。
  3.机手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机组作业不得转急弯、倒车,中途尽量减少停车。
  4.经常检查膜边情況,对漏覆土地段要进行人工覆土,对膜面破坏要及时压土。
  5.开沟器、覆土盘上的泥土杂物,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清理。
  六、作业质量的检查
  1.10米内长度内覆膜直线度误差±5mm。采光面保持清洁,不得有杂草和碎土遮盖。
  2.地膜折边宽度≤30mm。
  3.压膜覆土宽度≥80mm,压土厚度≥50mm。
  4.覆膜后地膜平展,皱纹高度≤50mm
  5.覆土合格率>90%
  6.铺膜破损率<1%
其他文献
介绍了数字保密通信中的密码同步技术,密码同步的性能与统计分析,以及密码同步技术在FDMA/SCPC/DAMA体制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明确不同用量乙烯利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对棉花单铃重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脱叶剂最佳使用技术,进一步完善机采棉化学催熟脱叶技术,提高机采棉品级和效益。二、试验地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今年以来,淮阳县县委、政府把土地流转作为落实中
简要介绍蓝牙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加深人们对于蓝牙技术的理解.
黄藤是我国特有的棕榈藤品种,也是华南地区发展的主要经济藤种。黄藤笋指黄藤茎的嫩梢,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森林蔬菜,在原产地有很长的食用历史,但一直未被开发利用。随着
Ka频段卫星通信中,降雨引起的信号衰减对通信链路的通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雨衰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Ka频段雨衰对信道特性的影响,提出了Ka频段抗雨衰的各种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由于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的薄弱制约了致密油勘探开发进程,对后期开采具有较大影响。该文采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
羊人工授精站日常管理应重点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做好人工授精操作室、精液处理室的消毒准备,做好器材的消毒准备,选择繁殖能力好的种公羊及母羊,才能保鲜人工授精的顺利进行。
本文对国外卡尔曼滤波定轨算法的研究与试验进行了综述.80年代关于地球引力场模型误差的研究,极大地改善了滤波的稳定性,在滤波的同时加进卡尔曼平滑,又显著提高了卡尔曼滤波
根据连续栽培观察考证,大豆在重迎茬栽培过程中平均株高比正茬要降低5—21.8cm,单株荚数减少3.2~7.2个,单株粒数减少8~13.1个,百粒重下降1~2g。而且重茬大豆减产幅度要大于迎茬大豆,重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