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对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校加强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热情,使我国的小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下本文将论述小教育管理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分析,并针对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管理过程;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14-01
传统文化是对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核心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处于特殊地位。因传统文化教育侧重于人格、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与文化熏染,这对于小学的教育对象,位于人生起步关键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所以,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等意志品质十分重要。从而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世界全球化发展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现如今,世界的交流模式已经是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交流及信息的获取带来了便利,也使人们日常所学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具丰富性、多样化。这种模式的交流学习,令人们对于其他国家甚至是其他领域的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这就在某些程度上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这种冲击使人们减弱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要使我国的文化产业或是人们的能力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就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度,甚至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各小学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二)家长或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尽管全球化或多或少的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不够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少数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即使学习了传统文化,对于孩子的学习程度也未必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想要在将来的社会上立足并有所成就,就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大多比较忽。家长及学校没有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并且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较为内在的,这就导致我国家长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阻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课程学习相结合
(一)學生和家长转变对待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念。
只改变家长对待传统文化知识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实际行动,使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能够完美地融入到小学生日常学习的课程当中。在将传统文化的学习课程融入到小学生日常的学习课程之前,小学学校都有着自己的传统课程结构。想要将传统文化知识教学融入到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当中,就要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重新的安排调整。想要改变家长及学校对待传统文化学习的保守态度,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宣传力度,使家长或学校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深入的认识,只有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
(二)要加强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印象。
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敷衍了事,而是要切实地对其进行认真的教授及讲解。比如,在学生的学习课程中,每个星期的周三和周四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这样定期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很容易令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了解。
比如教材中古典小说。以其宏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深邃的伦理政治理想、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语文》教材也尝试着将小学生初步引入古典小说的世界。在四下“语文园地八”——“向你推荐一本书”中.就简单提及《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的古典名著,要求学生向同学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季羡林回忆了小时候看了很多“闲书”,其中就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济公传》、《彭公传》、《施工案》、《三侠五义》等,通过名人效应激发学生对古典小说的兴趣。在教材中也收入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些名著中最引人人胜的章节,让学生领略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激发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提高古典文学的修养。
(三)要将传统文化知识深入到每一门学科。即便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授课,日积月累,学生也很有可能放松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态度。为了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让相关教师对学生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课,也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帮助学生提高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竞猜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作为竞猜的题目,将学生分成两队,通过比赛获得比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和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必须对现阶段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其将来的更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努力,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所帮助。虽然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通过一系列改善措施,一定会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闽生.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有益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15,(12):183-184.
[2] 涂晓东.浅析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情感道德陶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04-105.
关键词: 小学教育;管理过程;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14-01
传统文化是对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核心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处于特殊地位。因传统文化教育侧重于人格、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与文化熏染,这对于小学的教育对象,位于人生起步关键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所以,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等意志品质十分重要。从而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世界全球化发展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现如今,世界的交流模式已经是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交流及信息的获取带来了便利,也使人们日常所学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具丰富性、多样化。这种模式的交流学习,令人们对于其他国家甚至是其他领域的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这就在某些程度上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这种冲击使人们减弱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要使我国的文化产业或是人们的能力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就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度,甚至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各小学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二)家长或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尽管全球化或多或少的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不够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少数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即使学习了传统文化,对于孩子的学习程度也未必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想要在将来的社会上立足并有所成就,就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大多比较忽。家长及学校没有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并且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较为内在的,这就导致我国家长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阻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课程学习相结合
(一)學生和家长转变对待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念。
只改变家长对待传统文化知识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实际行动,使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能够完美地融入到小学生日常学习的课程当中。在将传统文化的学习课程融入到小学生日常的学习课程之前,小学学校都有着自己的传统课程结构。想要将传统文化知识教学融入到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当中,就要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重新的安排调整。想要改变家长及学校对待传统文化学习的保守态度,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宣传力度,使家长或学校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深入的认识,只有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
(二)要加强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印象。
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敷衍了事,而是要切实地对其进行认真的教授及讲解。比如,在学生的学习课程中,每个星期的周三和周四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这样定期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很容易令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了解。
比如教材中古典小说。以其宏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深邃的伦理政治理想、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语文》教材也尝试着将小学生初步引入古典小说的世界。在四下“语文园地八”——“向你推荐一本书”中.就简单提及《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的古典名著,要求学生向同学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季羡林回忆了小时候看了很多“闲书”,其中就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济公传》、《彭公传》、《施工案》、《三侠五义》等,通过名人效应激发学生对古典小说的兴趣。在教材中也收入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些名著中最引人人胜的章节,让学生领略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激发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提高古典文学的修养。
(三)要将传统文化知识深入到每一门学科。即便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授课,日积月累,学生也很有可能放松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态度。为了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让相关教师对学生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课,也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帮助学生提高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竞猜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作为竞猜的题目,将学生分成两队,通过比赛获得比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和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必须对现阶段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其将来的更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努力,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所帮助。虽然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通过一系列改善措施,一定会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闽生.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有益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15,(12):183-184.
[2] 涂晓东.浅析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情感道德陶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