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讨论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o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针对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两方面的改进意见,一方面要求教师同学生一起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其次,要求构建起语文课文的整体性,最后还要构建起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现代文
  
  从小学到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越。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成驾驭语言能力的最终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有所变动。而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也在内容方面有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
  一、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
  初中语文的学习,相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有着很大的差异。除了学习的总体数量明显增加以外,从现代文的角度来看,在小学阶段将整个文章破成句子,对其句法进行分析,进而破成词汇乃至字并对其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明显不再适用。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字词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根基,因此对于其所面对的文章,尤其是现代文,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而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自身的发展也决定着教学本身需要进步,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从客观上要求着学生的进步同时也要求着教学方法的必要跟进。
  小学阶段的拉动教学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更多的主动和教师的适当引领。必须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对于文章段落和字词结构的熟悉,而在于让学生全面领略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并且将对语言的掌握提升到必要的水平之上。
  在现代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给学生留足学习余地。这不代表要在课上留出更多的自习时间,而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体会。现代文的文化和写作风格大多与日常用语接近,因此反复的熟悉和阅读将对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语文课文整体性的构建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另一个显著存在的问题还是源于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习惯性问题,就是割裂。
  上文中已经提到,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合将文章割裂成为段落,进一步割裂成为句子、句子构成以及词语,而是应该更多注重整体。对于现代文而言,由于语法习惯和目前的生活用语基本一致,因此在现代文学习过程中展开对其整体把握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
  在这一方面,身为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对文章的割裂教学方法。目前在教学工作中,还是有太多的教师拿到文章以后就急于对其进行分割,认为只有将整个文章撕碎才能“吃透”,殊不知这样做直接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这种做法对于现代文的伤害尤其严重,现代文贴近生活的文体风格,在这种割裂的过程中荡然无存,而这种文体对于学生的引导里,也在这种割裂中消失殆尽。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需要语文教师对文章的风格等方面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且鼓励学生通读文章,力求构建出一个整体的“感觉”,并进一步把握文章脉络。以课文《背影》为例,应当在保持必要文章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构建起心中的“背影”,而不是在结束了《背影》一文的讲授之后,只让课文在学生心中留了一个“背影”。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整个文章学习过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复述,这将十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全文的把握和认知。
  三、语文教学整体性的构建
  另一个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是语文教学本身的整体性遭到了破坏。
  在文章被一次次割裂成为段落和词句的时候,语文教学体系也被割裂成为一篇一篇的文章。这种割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单纯的对一篇篇文章进行反复分析的过程,甚至还在每次学习的过程中都使用同一种手法进行分析。这种将整个教学体系割裂成为一篇篇文章的做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学生失去了精准的学习目标,同时让教师的教学过程陷入一种简单的重复之中,最终变化为一种形式。
  语文是一个学科,有着其自身的教学目标,而对每一篇文章的剖析,都只是达成这个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然而这种手段,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便宜,从而成为了一种虚假的目标。
  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明确教学体系状况的前提之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构建合理的学习方向。
  从现代文的角度看,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在文章体裁和内容,以及产生年代和作者风格等方面做出了十分合理的搭配。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文章的风格、作者的特点和产生时代详加分析,参考必要文献并找出其中的系统性,才能确定出应用的教学体系。教师只有在心中确立了整个初中语文的系统性,才能把握每一篇文章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具体进行讲授和分析的过程中分得清讲授的目标和众多知识点的轻重缓急。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方向并树立起明确的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向学生说明这种教学的系统,让学生对这种系统产生主动的认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学生也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参考文献:
  [1]乔长青.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6).
  [2]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 激活语文兴趣[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部生成动因出发,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部核心因素,以深入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来探讨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以此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能力 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涵及内部生成动因分析  一种类型的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对相关受教育者的吸附能力,如余祖光的“价值说
【摘要】本文从“在人格方面尊重学生”“在细微之处尊重学生”“在个人隐私处尊重学生”等三个方面娓娓说来,详尽地阐述了作者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之谈。真实性与实用性并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 爱 尊重学生    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三十多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担任班主任工作,而且都担任所谓的普通班级班主任,接触所谓的“差生”是很多很多的。其间,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品尝过,什么难事怪事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一种城乡对立的思维考虑问题,总觉得农村教学就是闭塞与简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实我认为,在资源相对贫瘠的农村,它所具备的课外学习资源,恰恰是独有的,教师倘能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拓开新的一隅。  农村独有的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等等,均是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的好素材。德国著名教育家
自主招生“三国杀” 再开战  继2010 年11 月, 34 所高校宣布以“集团” 形式进行自主招生引发的关注之后, 2011 年2 月, 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华约”、“北约”、“理工系”) 和“复旦水平测试” 的相继开考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2 月12 日,“复旦水平测试” (俗称“千分考”) 拉开了2011 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序幕; 2 月19 日, 由清华、上海交大等7 校联合举办的“高
【摘要】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两个基本特征,汉英语篇在具体衔接方式上往往表现出较大差异。以韩礼德( M.A.K.Halliday)和哈桑(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为依托,从散文《背影》及其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中发现,汉英翻译中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有保留、转换、增补和省略等方式,译者根据需要选用恰当方式以达到语篇连贯。  【关键词】 衔接手段 汉英差异 《背影》    衔接与连贯一直被视为语篇分
6月中旬,有幸参加了2011年广西高考(全国卷2)作文阅卷工作。现以评过的几千篇作文为依据,以和其他评卷老师的讨论、分析为参考,管中窥豹,反思今年广西区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希望能探索到今后作文教学需要侧重训练的能力,给正在备考的广大师生们一些参考。  一、立意单一   从题目来说,2011年全国卷2的材料作文题是一则公共话题式的题目,这对于促成公民教育并养成学生的公民精神有着很大的意义。  
【摘 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地理 兴趣 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摘 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关注不够,导致创设的情境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成为课堂上的一大败笔,颇有“画蛇添足”之嫌。  【关键词】课程标准 情境创设 有效性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
【摘要】教师要想灵活巧妙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就不能只熟悉教材, 而且要不断深入挖掘教材, 敢于独辟蹊径, 勇于创新, 这样才可能巧于留白, 妙置悬念, 给学生留下足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尽情思考, 深入拓展, 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跃升。    我们常常赞赏“此处无声胜有声” 的美妙意境, 我们常听人说“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 愈大, 愈露而愈小” 的深邃哲理, 那么, 你
【摘 要】从语文课堂看,教师比较注重教材内容、教学的流程等等,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只是一厢情愿地训练讲解,以期提高学生关于应试的语文能力。但从教学效率来看,这样做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初中的课堂至关重要,是语言在迅速积累的阶段,单单从应试角度的方法教授学生,使得学生学习得过于死板,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课堂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的必要性尤为重要。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