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应用比较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能效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1)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2)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
  二、通过应用。在实践中认识概念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沸腾概念的学习为例,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总结概括,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三、学会对比,在分析中理清概念
  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等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叫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总之,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铁权,物理教学丛论,科学出版社,2008.
  [2]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程教学论.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徐辉怎样上好物理概念课,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3).
其他文献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苏科版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实际中的数学知识.它既有生动有趣的数学探究性活动,又有丰富内涵的研究性课题学习;既有动手操作为主的数学实验,又有动脑思维为主的思辨研究,可以作为学生数学课外活动素材使用.  一、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数学活动课就是从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人们受到惯性思维和方法的影响,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学生经常对公式法则的顺向使用,更容易囿于原有的解题模式,尤其是遇到下面不易解决或具有特殊关系的问题时,常常是“落套”,而不能跳出“圈外”,其结果很容易形成了“细绳拴大象”中的“象”。
期刊
近年来高考中常遇到有关焦点三角形的计算问题,这类题目通法是根据定义求解,但在具体解题时常常因为计算量大而半途而废.若能借用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F1PF2  =b2tan  θ2  =  c|y0|  =12  PF1PF2sin∠F1PF2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或  SF1PF2  =b2cotθ2  =c|y0|=12  PF1P
期刊
抽象函数的推理问题是新课程的新增内容,它着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抽象函数问题由于没有给出解析式,故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导致其性质隐而不露,常使学生感到“无法可依”.本文将结合实例就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及一般思路作一分类解析,以便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抽象函数问题分类解析如下.    1.一次函数型  例1 已知函数f(x)对一切实数x、y
期刊
一、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物理学知识是物理现象本质的反映,它向人们叙述了这些现象及其基本规律.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物理语言则是严肃的、准确的,通常是精心设计的.既然语言的教学离不开阅读,因此物理阅读这种教学方法,就有了它的必然性、合理性.物理阅读过程与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对语言文宇、物理量符号、术语、公式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比其他学科更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化学学科的概念、观点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高.苏教版《化学》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去”的观点,因而我们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化学学科“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化学实验更应重视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做
期刊
摘要:应用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定变法”,分析了多种取代基在苯环上变换位置而形成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同分异构体;对称性;取代基  同分异构的书写是有机物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各种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多种取代基在苯环上变换位置而形成的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和书写,是许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到比较困难的,其实,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现
期刊
教学美作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已经走进教学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对学生而言,教学美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它对学生的智能发展、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个性优化、生命质量观等均能产生深刻影响,对教师而言,可以提升其职业体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在创造中获得幸福感受,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一、教师应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和文艺作品一样,有风格的教学,才
期刊
摘要: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内容要点和教学目标体现和展示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进和平台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从围绕数学问题的三个特性,根据问题性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对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性问题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能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展开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问题特性;策略运用
期刊
摘要: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学活动的要求和标准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作者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从彰显“情”字,让学生在感知知识中获得主动学习的情感、突出“活”字,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凸显“齐”字,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获得整体学习的进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