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卫运河堤防行道林开展滴灌试验,滴灌实验取得成功。本文就滴灌实验情况、系统的规划布置、地埋式滴灌系统施工过程并对滴灌进行效益分析,为堤防行道林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开辟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堤防;行道林;滴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卫运河堤防种植浇灌一直延用开挖树坑、运水浇树、封坑保墒的传统浇灌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清河河务局进行了行道林地埋式滴灌可行性研究,进行了堤防滴灌实验并取得了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堤防行道林的传统浇灌模式。
1滴灌实验段基本情况
滴灌试验段位于清河河务局与故城河务局堤防交界处,堤防桩号97+556—98+600,全长1044 m,共有树木1000株,行道林为2005年春季新植树株,位于堤肩两侧,每侧一行,株距2.0m,树木齐全,成活率好,堤坡平顺完整,植被覆盖率较好。行道林品种为欧美107杨树,该树种具有冠幅大、生长快、成材周期短、抗病虫害能力强、堤防美化效果明显等特点。
2地埋式滴灌系统的规划布置
原则上滴灌系统应沿两行行道林之间顺堤布设,系统进水口及中心枢纽均设置在系统中部,试验水源采用移动式水罐车,并配置潜水泵及小型发电机作为系统供水设备。而清河河务局滴灌实验,我们根据滴灌试验段长度、水源位置及种植的实际情况,水源采用沿河村庄自来水供水系统,且系统进水口及中心枢纽设置在系统首部(通过水力计算及压力实验,自来水供水系统符合滴灌实验供水要求)。
图2清河局堤防行道林滴灌布置图
3地埋式滴灌系统的施工
3.1施工放线
根據堤防工程情况和行道林种植部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放线,首先放出中心枢纽控制室轮廓线,而后由起点沿行道林放出支管线路位置。支管直线段按30m设一标桩,在转弯处加设标桩,以便放线位置准确,毛管位置在树株与支管垂直部位。
3.2管线槽开挖
根据放线标准和设计开挖的高程开挖管沟,确保沟底平整和边坡稳定。在试验段首部挖好中心枢纽控制室,控制室尺寸以满足安装各类控制设备为准,本次试验的中心枢纽控制室尺寸为1m×0.7m×0.7m。支管管沟由中心枢纽控制室沿行道林放线位置顺堤开挖,支管管沟断面尺寸0.3m×0.5×0.4m。在每株树与支管的垂直位置开挖毛管沟,毛管沟挖至该树树冠1/3处,毛管沟断面尺寸0.15m×0.3×0.4m。为确保管道冬季防冻,干、支管道埋深0.4m,在最大冻土层以下。
3.3管道铺设
铺设时,由中心枢纽沿管沟顺堤铺设,铺设中将PE管道以圆盘形沿管沟槽慢慢滚动,将PE管道放在沟底,禁止将PE管扭折或随意拖拉,以防管道损坏。为防止泥土进入管道内,铺设前将管道两端暂时封闭。
3.4附件及毛管的安装
附件包括控制阀、螺纹接头、三通、进排气阀、两端堵头等。毛管为φ4mmPE管。根据支管到树株的垂直距离,提前下料,截好毛管的长度和根数,在已截好毛管的一端安装上与支管连接的接头,在毛管的另一端安装上滴头。安装时位置准确、连接牢固、不漏水。
4滴灌供水试验情况
4.1试验前土壤含水量
试验前,采用环刀法和酒精烘干的方式,对试验段行道林树株根部附近土壤含水量情况进行测定,测点深度为树株根部地表以下0.4m,测定含水量范围为4%-7%,低于树株生长所需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的要求。
4.2滴灌系统供水运行
管道安装完成后,为避免泥土、砂粒和打孔时残留的塑料粉末等随水进入毛管并堵塞灌水器,影响灌水质量,需对系统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使各级管道和滴头及相应的附属装备都处于工作状态,观察检测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运行中的问题,使基本指标都达到设计规定。从试运行的情况来看,管件连接良好,密封严密,不漏水,控制阀门等工作正常,各滴头工作状况良好,同时利用量杯对滴头出流情况进行检测。
当滴灌整个系统运转正常后,对开挖的管线进行回填,管道埋设完成后,对行道林进行正常供水滴灌试验。经检测,树株根部土壤含水量达30%-35%,满足了树株生长所需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0%的要求。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降低树木管理成本。目前,堤防行道林浇灌采用水罐车运水浇灌的方式,浇灌前人工开挖树坑,浇灌后人工封坑保墒,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树株管理成本。而滴灌则不需要开坑、封墒和雇佣大量的车辆设备,减少了费用,降低了行道林养护成本。滴灌设备配有施肥(药)罐,根据树株生长需要将肥或药通过滴灌水输送到树木根部,解决了施肥喷药不便的难题。
现根据清河局行道林滴灌的具体统计资料(长度1044米,行道林1000颗),对传统灌溉方式与滴灌方式灌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
树木(胸径)生长对比表
备注:清河河务局滴灌运行五年以来,滴灌树木较未滴灌树木胸径粗6-11 厘米。
经济效益对比表
传统灌溉按现行平均价格人工费:30元/工日,水:1元/立方米,电:0.85元/度计算:
传统灌溉一次费用:20×30+15×30+50×0.85+100×1=1192.5元
滴灌灌溉按首次投入10000元,使用寿命为25年,每年灌溉4次水计算:
滴灌灌溉一次费用:2.0×30+10×0.85+18×1+10000÷25÷4=186.5元
由上述计算可得,滴灌费用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5.7%。根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堤防行道林养护费为238.23元/100株·年,1km堤防行道林的年养护费用为2382.3元,若不考虑修剪、涂白和除虫等养护费用,利用传统灌溉方式仅能浇灌不足2遍,而利用滴灌方式则能浇灌12遍多,完全满足堤防行道林的用水要求。
5.2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根本上改变了行道林树木的养护方式,改变了多年来一直延用的开挖树坑、运水浇水、封坑保墒的传统灌溉养护方式,有效避免了传统方式在灌水期间雇佣大量民工和运水车辆,降低了树木养护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
利于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人工开挖树坑破坏堤肩线、堤肩及堤坡草皮,使土壤裸露,遇雨易出现水沟浪窝,回填修整增加堤肩、堤坡土方养护成本,行道林采用地埋式滴灌有利于保持工程完整和增加工程强度。
节水。传统灌溉养护方式,虽一次性灌水量大,但存在跑冒漏水现象,树木根部仍受干旱威胁。而采用地埋式滴灌浇灌,虽一次性灌水量不大,可水量全部输送到树木根部,有效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符合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其对所需灌溉的农业、林业等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堤防;行道林;滴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卫运河堤防种植浇灌一直延用开挖树坑、运水浇树、封坑保墒的传统浇灌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清河河务局进行了行道林地埋式滴灌可行性研究,进行了堤防滴灌实验并取得了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堤防行道林的传统浇灌模式。
1滴灌实验段基本情况
滴灌试验段位于清河河务局与故城河务局堤防交界处,堤防桩号97+556—98+600,全长1044 m,共有树木1000株,行道林为2005年春季新植树株,位于堤肩两侧,每侧一行,株距2.0m,树木齐全,成活率好,堤坡平顺完整,植被覆盖率较好。行道林品种为欧美107杨树,该树种具有冠幅大、生长快、成材周期短、抗病虫害能力强、堤防美化效果明显等特点。
2地埋式滴灌系统的规划布置
原则上滴灌系统应沿两行行道林之间顺堤布设,系统进水口及中心枢纽均设置在系统中部,试验水源采用移动式水罐车,并配置潜水泵及小型发电机作为系统供水设备。而清河河务局滴灌实验,我们根据滴灌试验段长度、水源位置及种植的实际情况,水源采用沿河村庄自来水供水系统,且系统进水口及中心枢纽设置在系统首部(通过水力计算及压力实验,自来水供水系统符合滴灌实验供水要求)。
图2清河局堤防行道林滴灌布置图
3地埋式滴灌系统的施工
3.1施工放线
根據堤防工程情况和行道林种植部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放线,首先放出中心枢纽控制室轮廓线,而后由起点沿行道林放出支管线路位置。支管直线段按30m设一标桩,在转弯处加设标桩,以便放线位置准确,毛管位置在树株与支管垂直部位。
3.2管线槽开挖
根据放线标准和设计开挖的高程开挖管沟,确保沟底平整和边坡稳定。在试验段首部挖好中心枢纽控制室,控制室尺寸以满足安装各类控制设备为准,本次试验的中心枢纽控制室尺寸为1m×0.7m×0.7m。支管管沟由中心枢纽控制室沿行道林放线位置顺堤开挖,支管管沟断面尺寸0.3m×0.5×0.4m。在每株树与支管的垂直位置开挖毛管沟,毛管沟挖至该树树冠1/3处,毛管沟断面尺寸0.15m×0.3×0.4m。为确保管道冬季防冻,干、支管道埋深0.4m,在最大冻土层以下。
3.3管道铺设
铺设时,由中心枢纽沿管沟顺堤铺设,铺设中将PE管道以圆盘形沿管沟槽慢慢滚动,将PE管道放在沟底,禁止将PE管扭折或随意拖拉,以防管道损坏。为防止泥土进入管道内,铺设前将管道两端暂时封闭。
3.4附件及毛管的安装
附件包括控制阀、螺纹接头、三通、进排气阀、两端堵头等。毛管为φ4mmPE管。根据支管到树株的垂直距离,提前下料,截好毛管的长度和根数,在已截好毛管的一端安装上与支管连接的接头,在毛管的另一端安装上滴头。安装时位置准确、连接牢固、不漏水。
4滴灌供水试验情况
4.1试验前土壤含水量
试验前,采用环刀法和酒精烘干的方式,对试验段行道林树株根部附近土壤含水量情况进行测定,测点深度为树株根部地表以下0.4m,测定含水量范围为4%-7%,低于树株生长所需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的要求。
4.2滴灌系统供水运行
管道安装完成后,为避免泥土、砂粒和打孔时残留的塑料粉末等随水进入毛管并堵塞灌水器,影响灌水质量,需对系统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使各级管道和滴头及相应的附属装备都处于工作状态,观察检测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运行中的问题,使基本指标都达到设计规定。从试运行的情况来看,管件连接良好,密封严密,不漏水,控制阀门等工作正常,各滴头工作状况良好,同时利用量杯对滴头出流情况进行检测。
当滴灌整个系统运转正常后,对开挖的管线进行回填,管道埋设完成后,对行道林进行正常供水滴灌试验。经检测,树株根部土壤含水量达30%-35%,满足了树株生长所需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0%的要求。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降低树木管理成本。目前,堤防行道林浇灌采用水罐车运水浇灌的方式,浇灌前人工开挖树坑,浇灌后人工封坑保墒,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树株管理成本。而滴灌则不需要开坑、封墒和雇佣大量的车辆设备,减少了费用,降低了行道林养护成本。滴灌设备配有施肥(药)罐,根据树株生长需要将肥或药通过滴灌水输送到树木根部,解决了施肥喷药不便的难题。
现根据清河局行道林滴灌的具体统计资料(长度1044米,行道林1000颗),对传统灌溉方式与滴灌方式灌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
树木(胸径)生长对比表
备注:清河河务局滴灌运行五年以来,滴灌树木较未滴灌树木胸径粗6-11 厘米。
经济效益对比表
传统灌溉按现行平均价格人工费:30元/工日,水:1元/立方米,电:0.85元/度计算:
传统灌溉一次费用:20×30+15×30+50×0.85+100×1=1192.5元
滴灌灌溉按首次投入10000元,使用寿命为25年,每年灌溉4次水计算:
滴灌灌溉一次费用:2.0×30+10×0.85+18×1+10000÷25÷4=186.5元
由上述计算可得,滴灌费用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5.7%。根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堤防行道林养护费为238.23元/100株·年,1km堤防行道林的年养护费用为2382.3元,若不考虑修剪、涂白和除虫等养护费用,利用传统灌溉方式仅能浇灌不足2遍,而利用滴灌方式则能浇灌12遍多,完全满足堤防行道林的用水要求。
5.2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根本上改变了行道林树木的养护方式,改变了多年来一直延用的开挖树坑、运水浇水、封坑保墒的传统灌溉养护方式,有效避免了传统方式在灌水期间雇佣大量民工和运水车辆,降低了树木养护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
利于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人工开挖树坑破坏堤肩线、堤肩及堤坡草皮,使土壤裸露,遇雨易出现水沟浪窝,回填修整增加堤肩、堤坡土方养护成本,行道林采用地埋式滴灌有利于保持工程完整和增加工程强度。
节水。传统灌溉养护方式,虽一次性灌水量大,但存在跑冒漏水现象,树木根部仍受干旱威胁。而采用地埋式滴灌浇灌,虽一次性灌水量不大,可水量全部输送到树木根部,有效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符合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其对所需灌溉的农业、林业等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