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沪深股市上月24日强劲反弹几成“日游”的背景下,26日交易所国债指数再度将历史高点推升至125.39点,这已是该指数近8个交易日迎来的第6个历史新高,债券市场强势可见一斑。对于今年以来债市几乎“毫无停息”的一路上涨,此间观察家指出,在债市面临利好“出尽”时,多个负面因素正在涌现,债市大涨背后可能存在巨大隐忧。
截至5月26日收盘,交易所国债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48%,上证企债指数上涨5.46%。在市场规模更大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多数现券的价格春节后就一路上扬,市场的整体收益率水平正在逼近2009年初的历史高点。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一路大涨,市场公认的原因包括:资金面宽松、加息预期弱化、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以及近期市场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担忧等等。然而,这些支撑债市一路走强的诸多利多因素,却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5月以来,伴随着年内第三次準备金率的上调,投资者忽然发现,曾经习惯认为的“宽松的市场资金面”、“不差钱的银行”,似乎正在远去。与之相对应的是,商业银行偏高的存贷比以及一路上扬的资金拆借利率。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银行业总体贷存比已达69.5%,创下2004年12月以来新高。如果加上2009年下半年以来不断转为中长期贷款的短期票据融资,当前银行的贷存比还要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份之前,债券市场的一大核心关键词就是商业银行的“不差钱”。
事实上,根据近期主流券商对金融机构超储率、大行拆出资金占比等指标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银行体系尤其是大行资金趋紧已经成为现实。银行间市场持续上扬的资金拆借利率正在显示,以商业银行为绝对投资主体的债券市场,正在告别前期所谓“弹药充足”的时代。
与此同时,在与债市关系紧密的加息预期方面,尽管年内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和房地产新政都大大削弱了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债券市场所面临的外部通胀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更为不利。无论是在年初还是在当下,市场主流机构都判断,今年三季度CPI同比增速将出现一波超过3%的大幅上涨,未来债市所面临的通胀形势将更为严峻。
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的表现方面,虽然股市大跌与债市上涨的“避险逻辑关系”目前仍在延续,但在主要股指今年以来已出现20%以上跌幅、上证指数前期已击破2500点的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未来究竟还会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有待进一步观察。在实体经济方面,近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仍在平稳快速增长。对于实体经济可能出现下滑的担忧,并不能构成继续看多债市的理由。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已经累积巨大涨幅,前期债市所面临的诸多正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市场所处的低利率环境未来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伴随着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资金面逐步趋紧,当前债市的高位风险可能将很快体现。
截至5月26日收盘,交易所国债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48%,上证企债指数上涨5.46%。在市场规模更大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多数现券的价格春节后就一路上扬,市场的整体收益率水平正在逼近2009年初的历史高点。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一路大涨,市场公认的原因包括:资金面宽松、加息预期弱化、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以及近期市场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担忧等等。然而,这些支撑债市一路走强的诸多利多因素,却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5月以来,伴随着年内第三次準备金率的上调,投资者忽然发现,曾经习惯认为的“宽松的市场资金面”、“不差钱的银行”,似乎正在远去。与之相对应的是,商业银行偏高的存贷比以及一路上扬的资金拆借利率。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银行业总体贷存比已达69.5%,创下2004年12月以来新高。如果加上2009年下半年以来不断转为中长期贷款的短期票据融资,当前银行的贷存比还要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份之前,债券市场的一大核心关键词就是商业银行的“不差钱”。
事实上,根据近期主流券商对金融机构超储率、大行拆出资金占比等指标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银行体系尤其是大行资金趋紧已经成为现实。银行间市场持续上扬的资金拆借利率正在显示,以商业银行为绝对投资主体的债券市场,正在告别前期所谓“弹药充足”的时代。
与此同时,在与债市关系紧密的加息预期方面,尽管年内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和房地产新政都大大削弱了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债券市场所面临的外部通胀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更为不利。无论是在年初还是在当下,市场主流机构都判断,今年三季度CPI同比增速将出现一波超过3%的大幅上涨,未来债市所面临的通胀形势将更为严峻。
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的表现方面,虽然股市大跌与债市上涨的“避险逻辑关系”目前仍在延续,但在主要股指今年以来已出现20%以上跌幅、上证指数前期已击破2500点的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未来究竟还会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有待进一步观察。在实体经济方面,近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仍在平稳快速增长。对于实体经济可能出现下滑的担忧,并不能构成继续看多债市的理由。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已经累积巨大涨幅,前期债市所面临的诸多正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市场所处的低利率环境未来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伴随着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资金面逐步趋紧,当前债市的高位风险可能将很快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