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梗塞病患采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脑梗塞病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79.41%,NIHSS评分(6±2.31)分;对照组总有效率44.11%,NIHSS评分(3±2.6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不仅疗效更好,且能有效缓解病患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氯吡格雷氟伐他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43-02
  脑梗塞,又可称为脑梗死,其在脑卒中当中占据相当大比例,达到65%以上,主要病因为脑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而引发的脑部病变。脑梗塞一般起病于病患睡眠或安静时,病情可于几小时或1~3天内到达顶峰,同时还可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症状,可见该病危害极大。下面,本文选取我院脑梗塞病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对该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脑梗塞病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经CT及MRI检查均确诊为脑梗塞,同时将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脑出血等严重疾病患者排除。将68例脑梗塞病患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55.6±3.1)岁;对照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5~83.4岁,平均年龄(54.8±2.7)岁。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临床检查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实行血压控制措施、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糖、营养神经细胞及对其它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法,具体实施:每日取氯吡格雷片75毫克进行口服,每日1次,持续治疗15天;氟伐他汀每日取40毫克进行口服,每日1次,持续治疗半年。
  1.3疗效判定。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病患神经系统、肌张力、肢体肌力、偏瘫及失语等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基本恢复为正常水平,可回岗位从事一般性工作[1]。显效:病残程度为1~3级,病患神经系统、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呈明显好转趋势,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明显改善,可自理生活。有效:神经功能缺操作评分降低19%~45%,失语、偏瘫及体征均有好转,病患无法行走,不能自理生活。无效:未到达上述所提任何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记录两组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2],计量单位采用(X±S)作表示,计数单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使用t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法,总有效率44.1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前:观察组(8±3.21)分,对照组(8±3.35)分,两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6±2.31)分,对照组(3±2.64)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我国脑梗塞病患人群逐年攀升,如何有效治疗脑梗塞成了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研究证明,致使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小板聚集所引发的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可见,如何控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脑梗塞的关键。
  作为ADP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通过对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起效,从而阻碍糖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结合,进而起到阻断血小板活化、抑制小血板聚集的作用[3]。而氟伐他汀为全合成的降胆固醇,于病患肝脏部位起效,具有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数量、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功效,可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浓度。本次研究中,通过结合氯吡格雷及氟伐他汀两种药物的优势,使得该治疗法既可对病患血脂起到调节作用,同时又能有抑制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病患血液循环,对控制脑梗埋病情,促进病患恢复起到较好疗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上加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法,痊愈9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79.41%,NIHSS评分(6±2.31)分。证实对脑梗塞病患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疗法不但疗效理想,且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脑梗塞症状,促使脑梗塞病患体征恢复正常。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法既延长了病患寿命,又提高了病患生活质量,令病患能重新回到生活与工作中,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亚,胡亚妮,姜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98例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02):7-8
  [2]李培育,左寒璐,王复新,刘永刚,张淑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94
  [3]陈章洲,吴水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37-3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小儿大叶性肺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患儿住院时间最短的为1周,最长的有25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6.4天;出现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的患儿有41例;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有45例;其余主要的感染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突破感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突破感法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异感法进行麻醉,在行神经阻滞期间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用药操作,分别对患者的穿刺次数、深度及起效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同时统计在麻醉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期刊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有研究资料表明,50~60%的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出现过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5%。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包括牵引、理疗、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在国外臭氧消融术已确认是免除开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希望的手段,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氧化髓核蛋白多糖,破坏髓核细胞来达到使突出的髓核回缩,神经根压迫缓解的目的。另外臭氧通
期刊
摘要:农药中毒是乡镇卫生院最常见的急诊抢救,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抢救成功率大有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抢救失败的患者也时有发生,据笔者多年临床实践观察,造成抢救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农药中毒抢救失败原因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50-02  农药中毒是乡镇卫生院最常见的急诊抢救,随着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配合的方法。  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和查找相关资料将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配合的体会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腹腔镜手术它与传统的手术方式不同,是高科技在临床手术学科中应用,它更多依赖设备与手术器械,所以护士术前必须熟练掌握操作各种设备、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及程序,才能减少术中的失误,熟练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软肝降酶方配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均给予保肝降酶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软肝降酶丸配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主要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2组患者术后疼痛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阴囊水胀发生率、术后牵扯感、术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对乳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的220例乳牙根尖周病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碘仿氧化锌糊剂和氢氧化钙制剂作为根管填充剂),乙组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方法:在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并将其分成三组,其中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称为观察1组;另外一组采用心理治疗,称为观察2组;最后组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称为对照组。最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其中观察2组患者改善效果最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在临床应用上心脏彩超(UCG)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依据和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79例心脏彩超检查病例,回顾性分析诊断过程中患者本人的心脏彩超资料,对其中41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进行分析。测量心房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左心房射血能力等功能参数。  结果:经心脏彩超诊断左心房增大或者左心房肥厚的有39例,有18例左心房增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