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读书气自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达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问题。
  农村学生受条件的制约所受的文学熏陶,多数人只是课本上的范文,课外阅读量极少,学生因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而“营养不良”,学生不喜欢语文,阅读能力低,是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通病。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写起作文眉峰紧锁却也写不出几句生动的话来。面对他们的学习困惑,我摸索出几点培养农村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一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当接手新的年级时,我都会精心的设计好第一堂课,曾有过这样一段开场白:“语文是什么?是一笔好字,是王羲之,是一张铁嘴,是晏婴;是李白诗中壮美的山河,是杜甫对百姓的同情,是岳飞爱国的情怀,是曹雪芹对社会的解剖……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爱好语文吧!同学们!他能使你脑满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
  接着对学生说:“学们,请看一个句子(写在黑板上):我要炒肉丝。这句话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想要一份炒肉丝的菜来吃,一是我想亲自炒一份肉丝……”
  如果第一节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 搞好课堂延伸,让学生爱读书
  
  美文共赏。多年的语文教学沿习一个习惯,每次的早读课都来一次美文共赏。美文来自师生课后的查找,我在课外接触到好的文章后一定想设法记录下来,然后读给我的学生听,久而久之,学生也养成了习惯,他们看到好的文章后,也拿来与大家分享。听后大家对文章的精彩之处做点评,连同学读的感情是否恰当有时也会评说一翻。一人吃一份美食,那品尝到的只是一种味道,如果大家互相交换品尝,那品尝到的将是天下众多的美味。
  知识链接。学了某篇精彩的课文后,会动员大家去网上或书店搜索相关的文章,来个知识储备链接,学生进而能接触到其它的优秀作品。
  美文、古诗的延伸阅读,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会上,日记、作文中,学生们常将名句信手拈来,化为己用,甚至直接用作作文标题,一笔点睛,风采顿生,令人欣喜不已。美文、古诗的积累,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语言的习惯,文笔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通畅优美。延伸阅读还会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上有长足的进步。
  班级图书馆。农村条件有限,有的孩子们家中根本就没书可读,所以要让孩子们养成课外读书的习惯很难,这就要争取家长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孩子到书店去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当然我还告诉家长选择读物要做到:内容要健康,要符合年龄特点,类型要多样。
  另外,鼓励学生在不增加父母负担的前提下,订阅报纸刊物,让学生尽量做到人手一本课外读物,一起放在班级图书角,学生轮流担任管理员,对每个学生的借阅情况登记,期末评比。不少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或是平常积攒零花钱来买书。因为是自己攒钱买的书,所以读书的劲头更足。
  
  三 加强方法引导,让学生会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确也读过一些课外书,但问他们知道了些什么时,对书中内容说不出
  来,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这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一本书要读很长时间,有时读,有时几天不读,读书随意性大。而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做到会读书,从而提高课外阅读效果。
  平时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一是“选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确保每次的阅读量。四是笔记。实践中我们可采用下列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要求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并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同学阅读数量不断增加,阅读质量也不断提高。可见,只有老师经常提醒、互相督促检查,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古人云:“腹有读书气自华”。长期的阅读使学生心灵日渐丰润,不仅写作时“下笔有神”,而且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
  总之,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学生有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我相信,农村的孩子也会爱上阅读。
其他文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这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低年级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富有趣味性。如何创设富有童心童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利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能使学生富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口语交际训练中。创设情境的方
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它主要是指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风度、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描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在读者的想象的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并由表及里地想象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俄国大文学家果戈里曾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人民艺术家老舍也认为“外表的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由
目前,广大教师用上了新课标和新教材,于是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追求一个“变”字,课堂教学想尽心思变花样、出新招,可效果并不尽人意。我认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要的是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小学数学教学观,明白小学数学“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长远与长效  小学数学的教学,“放眼长远、注重长效”最重要。  1、放眼长远是核心  长远是就目标而言。
【摘要】在教学中必须改变原来单一的、纯数学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科渗透、学科融合、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深入实践数学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性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开展应用性学习能力的评价。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应用性教学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讲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历史课堂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导语。“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课堂实效。导语,要力求新奇、有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乏味、无趣。   如何实现历史
【摘 要】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面对新课程改革,困扰高中化学教师的最重要的难题是把握好教材的深浅度以及如何做好初高中的平稳过渡,对于学生而言普遍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学习内容更显得抽象甚至是枯燥。在做习题或实验时,又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完成初高中化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范读为基点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朗
【摘要】新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最终把他们培养成能用化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鉴于此,本文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主体性教学;策略    一、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涵义与特点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要是课程和教材)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