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民族的民间舞蹈是通过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审美思想、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加深了舞蹈的魅力。本文对其发展特征、现状以及传承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研究,最后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展望呈现出来,希望给当今舞蹈发展传播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
  引言
  舞蹈发展到现在,产生了许多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欧美现代舞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如:街舞、霹雳舞、华尔兹、伦巴、鬼步舞等,但是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传播确实越来越少,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并找到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传承的重要途径,关注其发展特点。
  一 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传承影响
  1 民族文化特质的渗透
  民间是艺术的发源地,中国各地的舞蹈形式有很多,许多劳动人民在总结自己的生产、生活的特征过程中,将其思想观念渗透到舞蹈中。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人的精神精华,儒家的艰苦朴素、相夫教子、和谐相处等元素一概体现在舞蹈当中,呈现出“以人为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魅力,可谓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亮点。例如,彝族撒尼人的著名叙事歌《阿诗玛》,通过悠扬的歌声,我们能够感受到阿诗玛与封建势力的斗争情况,将那种勇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出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所以,这些歌曲主要将人文精神中的那种合理、和谐、美妙的人性表现出来,对人性中的光明面刻画得栩栩如生。民族文化中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等都是构成民族舞蹈的重要元素,体现出全面的传统乡土文化,更是民族文化特质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传承民族文化,将蕴含民族气息的文化渗透到舞蹈当中,是帮助我们在舞蹈事业发展中“大展宏图”的重要思路。
  2 民风民俗的表现
  全国各地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分散”、“渗透”到民族舞蹈当中,对于各地人民的思想情绪、固定的生活习惯、思想信念来说,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舞蹈艺术融合传统思想,“顺势”本土的民风民俗,让欣赏者看得津津有味,在传承中才能表达出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来。傣族的孔雀舞表现出傣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活泼、积极向上的状态,从优雅的舞姿中,给我们带来了不同凡响的视觉体验,又体现了傣族民众朴实无华的精神状态。侗族的狮子舞是多人舞蹈,在传播侗族的那种传神、健康的人格魅力同时,还用狮子的灵活、傲骨迎风的状态反映侗族人的精神面貌,使其侗族地方的人本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苗族芦笙舞突出的是音乐,苗族人的文艺色彩在优美的舞姿中表现出来,亮丽的服饰、欢快的舞步,都呈现出了苗族人独特的生活美学观念与思想意识,是一种精妙的舞蹈艺术;维吾尔族的维族舞更加活泼美丽,欢乐的情绪、忧伤的情感、维吾尔族的独特魅力是舞蹈的主要思想元素,节奏平稳,旋律优美,反映了维族人民的美好情感。
  二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现状研究
  1 传播观念落后
  在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传播方式就是舞蹈教学,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给舞蹈爱好者呈现出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但是目前来看,民族舞蹈教学的观念存在缺陷,一方面,教师没有真正“参悟”透各民族的思想,也就是说教学手段没有从素质教育上入手,就不能真正发挥出传统舞蹈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民众对于民族舞蹈的喜好几乎是在广场舞中获得的,没有实际专业的培训,只能以娱乐的方式存在,专业训练成为“奢饰品”。这两个方面造成了民族民间舞蹈冲破不了世俗的枷锁,导致很难在学员与普通民众中顺利传播下去。
  2 现代文化的充斥与排挤
  民族民间舞蹈的原汁原味已经“屈指可数”,因为现代化进程迅速,网络文化强化,所以导致民族民间舞蹈多多少少带有摩登韵味,朴实、安静的传统艺术被华丽、多变现代艺术所打败,人们将现代舞元素融入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当中,获得了自由的发展空间,却抛弃了最基础的民族文化元素。而且在这种现代文化的充斥中,许多民间舞蹈得不到传播,以至于销声匿迹,例如,侗族的芦笙舞现在已经不见其踪迹,因为这种奔放的民族感情性质较强的舞蹈文化已经不被人所关注,所以在长期的艺术总结中,就不会被众人再三研究,导致其在历史的场合中被遗忘。
  3 传统文化发展缺失
  上面已经讲过,现在的一些舞蹈基本都被注入了现代元素,而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丧失殆尽。首先,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促使中国大环境变成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人们不再喜欢安逸、祥和、和谐的民族艺术,转而对激情澎湃,乃至迅速达到某种目的的功利手段感兴趣了,所以街舞、现代舞等代表现代人发泄情绪的舞蹈成为了主流,而代表农民生活热情的民族民间舞蹈被人遗忘掉。其次,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讲求“天人合一”的,民族民间舞蹈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是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巨大,几乎没有人对这种文化艺术感兴趣,他们更注重现实性,祈求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改天换地,于是“天人合一”几乎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不复存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不足以唤醒人的心灵,甚或有一些年轻人根本就没见过、没听说过某些民间舞蹈,新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打败了传统文化思想。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产生的一些新的优秀民间舞蹈作品,如:蒙古族《筷子舞》、傣族《水》、《雀之灵》等舞蹈作品。
  三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1 沟通交流的促进
  做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首先要从文化传播上入手,要让民众清楚民族民间舞蹈的真正精神魅力是什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将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沟通交流工作做好。
  首先,在民间的家庭传承中,上下辈在舞蹈文化的传播中,应该做好沟通,讲求一板一眼的舞蹈动作教授,更重要的是民族舞蹈的“传神”应该被人记住,在表演中的眼神、身体协调性,应该在上辈的舞蹈者的心中有一个较好的轮廓,呈现出来的魅力能够吸收年轻的初学者,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自主地学习,用心揣摩其中的精神内涵。练好重点的舞蹈节目,更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彝族有《阿妹戚托》、苗族有《芦笙舞》、藏族有《锅庄舞》、满族有《太平鼓舞》等,中国各民族的舞蹈一同为中华文化营造出一种异彩纷呈的美好景致。   其次,在教育教学中,不论是高等院校,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文化魅力,传播者要讲述其中的奥秘,用现代人的眼光发现传统舞蹈中存在的巨大精神魅力,才能为学习者的舞蹈文化概念带来一个较好的认识。现在社会上也对这方面做过一些努力。例如,在2002 年,东巴研究院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共同开办了“纳西族语言文字学和东巴文化”本科班。通过社会传承的方式,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起到及时抢救、保护和发展的作用。
  2 全面研究与总结
  从现实意义来看,我们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过程中,必须有专家出现,专业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应从基础不同地域的民间民众文化开始,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对传统民间舞蹈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的祖先们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当今,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与文化艺术界的共识。
  总结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观念,在新的时空环境里,呈现“土风味”基础上改编加工的民俗风情舞蹈。例如,在云南民族村中,傣族风味区较为明显,呈现的是适合商业需要的民族民舞蹈舞蹈表演,使传统的民族舞蹈能够注入新的元素,并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全新的观念之中,帮助传统舞蹈确立无上的艺术地位。也就是说必须借助现代化手段,将现代社会传播途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的手段,展现民族舞蹈的精神状态。现代文化有很大的可取之处,加入现代元素,可以使民族民间舞蹈更有魅力,但是不要偏离正确的思想观念,应该是以传统文化为主,现代文化为辅,不能忘却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内涵与精神思想,为现代化思想充斥的现代民众带来一股宁静的精神清泉。
  四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展望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指定了相关政策法规继承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加大了保护力度。而且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引领更多的人去关注、青睐、探索、研究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彼此的民族文化交流中,相互欣赏、学习、借鉴,使民族舞蹈呈趋同之势。正因如此,要使民族民间舞蹈矗立在各民族舞蹈文化之上,都力争彰显着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个性, 突出自己求同存异的特色。突出舞蹈文化中的独到思想内涵,而不是只重视舞蹈形式,那样的效果只是表面性的,在法律保护与教育教学互相帮助下,使自己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民间舞蹈的协调进步中获得提升。例如,在《阿诗玛》中,吸取地域、支系舞种的舞蹈动作元素,以独特奇异的风采,个性化突出民族特色,博得国内外观众的赞誉,给其他的舞蹈树立了一个较好的榜样,从现实角度弥补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断裂带。
  怎样发展并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是文化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寻找的重要工作,这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不论是不同肤色或不同语言,舞蹈中的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去互相学习相互欣赏。让我们将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展示给世界,让世界了解并赞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让我们共同去实现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这一伟大的事业。
  结语
  将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传承效果强化起来,就应该从现实中找到继承方法。本文首先找到民间舞蹈的传承缺失,再根据这些缺失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从现实中找到更好的手段,将现代传播手段与民族民间舞蹈结合起来,把握重点内容的重点传播技巧,主要就是将传统的文化继承下去,才能将更加严格的传统魅力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民间舞蹈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和开发策略》(项目编号13B76023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纪兰慰:《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 余艳:《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 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 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 金涛、于欣:《民族舞蹈中现代审美意识的勃兴——谈民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民族艺术》,1986年第1期。
  [6] 金秋:《原生态稻作民俗传承研究(节选)——透视苗族舞蹈》,《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2005年。
  [7]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2005年。
  [8]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刘斌,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著名小说,于1890年在《利平科特月刊》(Lippin-cott)杂志上正式对外公开发表,一直以来,受到来自文学界以及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简要梳理当前国内国外诸多专家学者对于奥斯卡·王尔德以及奥斯卡·王尔德小说诸多的宝贵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关于《道林·格雷的画像》小说中的享乐主义道德与唯美主义艺术的契合角度。  关键词:享乐主义 唯美主
期刊
摘要 《夏洛的网》是一部风靡世界的经典童话,它所折射出的爱与忠诚的信念为世人所称道。但本文却另辟蹊径,首先从它也“写给大人”这一被众人长期忽视的创作初衷着手,依次从主旨、形象这两方面深度探寻分析了它鲜为人知的象征意义层面,由此一步步、一层层揭示出掩藏在其背后的深刻转喻机理。  关键词:童话 转喻 “写给大人”  一 引言  《夏洛的网》是由美国作家E·B·怀特书写的一部世界级儿童文学名著。它以其独
期刊
摘要 《天黑以后》是村上春树的一篇比较特别的小说,讲述了从午夜十一点到凌晨六点所发生的故事,村上春树用电影镜头一般的文字描述,展示了黑夜与白天不同的人物表现。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作品中善与恶的对比表现,接着从浅井姐妹、高桥等人的困境中研究了恶在现代都市生活的普遍存在性,最后提出了在恶这种普遍存在的世界中,善是一种救赎和选择。  关键词:《天黑以后》 善 恶 村上春树  一 《
期刊
摘要 中国作家张爱玲和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生活于同一时期,并且在各自国家都是极具个性的女作家,其作品也产生出相似的主体意蕴。两人在幼年都有母爱缺失的经历和体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她们颠覆传统,用文笔塑造了一个个丑陋罪恶的母亲形象,却在作品深处充满了对女性的关怀。本文探讨杜拉斯与张爱玲的“女性书写”之异同及二者在女性主义文学史上的意义,对其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深入解析。  关键词:张爱
期刊
摘要 恐惧的表现及程度与图像的阐释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意义上的恐惧感,如博克所言,与生命、肉体遭受威胁有关。然而,极度恐惧感的生成则有赖于环境以及人的本质的质疑。影片《荒岛余生》通过图像的矛盾性对比阐释了这种极度恐惧,同时,又因为两种不同社会关系的冲突使恐惧转变为一种美感。本文通过对影片的分析来阐述恐惧感与图像的关联性。  关键词:恐惧 图像 美感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同愉悦、悲伤相似,成为人类
期刊
摘要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艺术歌曲史上早期的佳作,诗歌性的歌词平实真挚、意蕴深刻,清新流畅的旋律散发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歌曲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百余年来经久不衰的艺术珍品。本文主要从创作特征与歌曲的演唱侧重等方面,对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创作特征 演唱特点 融合性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作曲家青主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歌词采用宋代诗人李之仪的
期刊
摘要 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人类文化的大交融预示着动画艺术生机勃勃的美妙前景,促使着动画创作形式不断革新、百花齐放、丰富多彩。但多而不精、品而无味成为了当今中国动画的通病,创作什么样的动画,才能追赶潮流体现我们东方的艺术魅力?具有怎样的品质才能传承和发扬民族动画经典?结合这两个疑问讨论怎样利用广西少数民族历史传说和丰富人文地理资源、素材,以新理念、新手法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的民族
期刊
摘要 宫崎骏的收山作《起风了》改变了以往擅长的幻想风格,再加上影片的主角是受争议的日本零式战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对此观众和媒体们褒贬不一,使宫崎骏的收山之作倍受争议,解读动画电影《起风了》的创作理念,揭开宫崎骏心中的堀越二郎,聆听他的人生理念。  关键词:宫崎骏 动画电影 创作理念  引言  宫崎骏导演在2011年着手动画电影《起风了》的企划时,就意识到这部电影的难度非常大。他说:“制作这部电影的
期刊
摘要 畲族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与音乐的传承主要靠畲族歌谣口传身授。在畲族的传统文化中,山歌作为畲民最主要的口头文学占有重要地位。畲家人称山歌为“歌”,“歌”自古以来就是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通过畲族音乐作为畲族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情感娱乐的表达、劳动生活的反映,以及音乐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等方面 ,说明畲族音乐的起源。畲族音乐作为中国珍贵的少数民族
期刊
摘要 求新求变是贯穿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重要特点,他的钢琴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本文将从德彪西的创作背景、德彪西作品的音乐形态和他音乐作品中“东方情调”的分析介绍等几个方面阐述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音乐形态 东方情调 文化语境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法国音乐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鼻祖,作为引领了20世纪欧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