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的是缺乏交往技吗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调适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交往技巧;人际交往
  
  一、来访者基本资料
  
  来访者小A,女,14岁,初中在校生。学习成绩较好,在班里担任班干部职务,与同学关系良好,自幼练习舞蹈,现为校舞蹈队成员。初中以前和父母共同生活在另一城市,上初中后进入目前的学校学习。现父母在外地,该生周一至周五住校,周末回奶奶家居住。个性坚强,心态比较成熟。
  来访者自述试图和每个同学都成为好朋友,但是有一些人却反映她比较傲,不愿意和她来往。她多次努力,试图改变别人对她的印象,却没有效果,这令她非常苦恼。来访者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将来在社会上生存所必需的技能,而目前的现状是由于自己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所造成的,因此,她希望咨询师能够给她提供交往技巧方面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改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让自己广交朋友的目标能够实现。
  
  二、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来访者学业成绩,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现状进行了解,结合来访者和咨询师交流过程中的表现,判断来访者认知水平正常,虽然情绪困扰造成自信心略有下降,但并未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方向初步定为调适性咨询。
  双方初步交谈之后,咨询师将来访者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把“擅长人际交往”等同于“和所有人都成为好朋友”。在不合理信念的指导下,当来访者被少数人拒绝、不能实现自己“和所有人都成为好朋友”的目标时,便按照上述等式,将自己界定为“不擅长人际交往”。不擅长交往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里,她给出的原因是“缺乏交往技巧”,因为她认为自己主观上是愿意交往的,所以问题是出在方法不当上。因此,交谈一开始,她就明确地向咨询师提出,希望得到交往技巧方面的指导。
  2.同伴的负性评价导致来访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方式也发生着转变,包括同伴评价在内的多维评价方式取代了过去单纯依靠成人评价的模式。进入青春期以后,来自同伴的评价变得日益重要,来访者不能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因此产生了情绪困扰。
  
  三、辅导或咨询对策
  
  针对来访者的问题表现,咨询师初步确定了本案例的咨询目标为:和来访者共同寻找不合理信念——“人际交往就是要和所有人成为朋友”的来源,并引导其发现该信念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学会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一次会谈
  青少年咨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来访者的情绪往往比较强烈。如果咨询师不能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进行共情交流,就会遭遇非常强的阻抗。本案中,来访者很坚定地提出希望得到交友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咨询师认为问题并不在此。为了建立融洽的咨访关系,咨询师采取了先共情后说理的策略,由于充分尊重了来访者的感受,来访者也积极主动地对咨询师提出的开放式问题进行了思考,双方实现了很好的互动。
  咨询师:别人说自己“傲”,这件事是挺让人苦恼的。别人说你“傲”的根据是什么?
  小A:她们说我总是昂着头,好像看不起人。可是我没有啊,我根本没有看不起她们,我想和她们交朋友,怎么会看不起她们呢?
  咨询师:是啊,你心里想的是要和她们交朋友,可她们从你的外表判断,却觉得你看不起她们。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在和别人不熟的时候,总是习惯用他的外表去推断他的内心。你平时是像她们说的那样,总是昂着头吗?
  小A: (沉思了一小会儿)可能吧。可能我的外表是看上去比较傲,但我内心不是这样的。
  咨询师:内心想的和外表反差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 (开放式问题启发来访者思考)
  小A: (思考)我想,这和我多年练舞蹈有关系吧。学舞蹈,基本姿势就是要求昂首挺胸,看上去很高贵、很冷漠,长期以来,我形成习惯了。
  咨询师:在练舞蹈中形成了这种高贵的气质和姿态,在日常生活中还这样表现,就给不熟悉你的人造成了高傲、不好接近的感觉。(陈述事实)
  小A:是的。那我怎么能改掉给别人的这种感觉呢?
  咨询师:看起来,让这些人接纳你对你来说很重要。你刚才说得没错,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将来步入社会所必需的。但事实上,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和所有人成为朋友,这不太现实,大部分人都是有选择地和一些朋友交往。我知道你在班里也有不少朋友,那为什么还格外重视能不能和其他班、其他年级的同学成为朋友呢? (开放式问题启发来访者思考)
  小A: (思考)我为什么格外重视她们?我觉得她们不喜欢我,说我傲,我心里不舒服。
  咨询师:看起来,你似乎更在意的是她们对你的评价。
  小A: (点头认可)
  咨询师:你和她们并不熟,为什么她们的评价对你来讲这么重要?(开放式问题启发来访者思考)
  小A: (思考,继而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知道了,我想这还是和我练舞蹈有关系。我参加各种比赛,比赛中总是被评委评价,所以就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总希望听到好的评价。别人说我不好,心里就不舒服,总想着怎么能更好。
  在开放式问题的启发下,来访者经过反思,找到了自己不合理信念的源头,第一次会谈顺利地实现了预定的咨询目标。此时,来访者关注的重心转向了“如何改变自己的气质,以免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因此,咨询师对原来设定的咨询目标进行了调整,双方共同将下一次会谈的主题确定为“怎样看待气质给人际交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次会谈
  双方首先就改变气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达成的共识是“气质是个性的一部分,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随后,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回忆,平时身边的朋友对她的气质都有哪些正性评价,来访者讲了很多,如“看上去神采奕奕”,“很漂亮、很高贵”,“气质非常好”,“很可爱,像个公主”等等,让来访者体会,自己应该为拥有这样的气质高兴而不是苦恼。接着共同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高贵气质给人带来的距离感,让不太熟悉的人愿意很快接纳自己。双方谈论了可用的交往技巧,如增强主动性,交谈中面带笑容等等。随着咨询的深入,来访者的表情变得越来越轻松。最后,来访者主动向咨询师提出,希望能够就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等问题和咨询师进行交流,共同约定将这一项作为下次会谈的主题。
  第三次会谈
  本次会谈属于发展性咨询,目标是帮助来访者的个人成长,主题是如何看待和规划自己将来的人生。会谈以来访者发言为主,咨询师倾听和适时讨论、鼓励。会谈结束时,来访者情绪愉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效果与反思
  
  本案中的来访者经过三次咨询,成功地解决了情绪困扰,重新确立了自信,并上升到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探讨上。总的来说,前两次会谈实现的是调适性目标,第三次会谈实现的是发展性目标。作为“发展中的人”,在青少年咨询当中,将调适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相结合,在问题解决基础上促进其个性完善,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青少年拥有惊人的自我反思能力,而反思行为的促成则重在咨询师的引导。本案一开始,咨询师没有被来访者提出的要求所左右,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开放式提问技术促使其反思,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层层拨开问题迷雾,自己找到症结所在,使咨询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点评
  这的确如同咨询师所诊断的,属于发展性的心理咨询个案。
  咨询师比较好地运用了自己是学校心理教师这一职业特点,将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演绎得很到位:即发展性为主、聚焦在为来访者提供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咨询的方法技巧上,咨询师将认知行为主义方法运用得体,特别是开掘来访者的非理性情绪这部分做得干净利落,比较专业。更值得一提的是,咨询师很注意将来访者本源的资源作为最积极的治疗力量:从青春期的特点中提炼出了青少年拥有“惊人的自我反思能力”,并运用这种力量让来访者提升自我——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这也应该是人本主义流派最为关注的吧!
  当然,个案后期处理得有些急躁,假如咨询师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加以有效地调控将会更好!
  点评人:黄辛隐,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获第五届“健康杯”征文二等奖。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电邮:anjlnghui2007@126.com)
  编辑/舒 娟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心理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世纪90年代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国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悄然兴起,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成为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的重要形式。广大教师一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尝试,对活动课的实质与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活动课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试阶段,对于其评价原则百花齐放,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
期刊
〔关键词〕教学法;助教制度;激励机制  一种教学法的背后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真正能让学生受益的教学法,必然是符合学生心理成长需要的教学法,这是毫无疑问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堂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建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激励机制,实现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出了挑战。桂江一中从2007年9月开始,开展《“练评讲”教学法行动研究》,在课堂上
期刊
〔摘要〕文章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学校心理咨询实际情况,将被动来访者分为顺水推舟、盲目孤行、异中求同和强硬不从四种类型,用具体咨询实例说明SFBT在处理被动来访中的运用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被动来访; 学校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12-03    一、SFBT的基本观点
期刊
〔关键词〕差生;爱;换位思考;帮助  如何转化差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界积极探索的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得当,“坏学生”转变为“好学生”也并非难事。    一、以爱为先,注重理解和尊重    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里散步回来,碰上了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往外走去。他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
期刊
〔关键词〕亲子关系;团体辅导;沟通    【活动目标】  1.协助成员了解家庭沟通状况,掌握沟通的基本技巧。  2.促进成员发展良好的家庭关系。  【活动对象】初二学生及其家长  【活动人数】8~16人  【活动准备】  成员招募方式与甄选标准:  海报张贴及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与家长不宜
期刊
〔关键词〕强迫症;SCL-90症状量表;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第一阶段咨询:收集资料,心理诊断    (一)基本资料  罗俊(化名),男,19岁,高三学生。罗俊自幼行为规矩,做事小心谨慎,缺乏决断力,人际关系一般,朋友很少,自小不太和朋友有深入的交流。在公共场合做事总是感到很不自在,特别怕别人关注自己。家里经济富裕,母亲在家专职照顾孩子,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平时最喜欢打篮球,玩电脑,听
期刊
〔关键词〕批评;教育;健康成长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进行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与之异名同质的“激励教育”“尊重教育”“夸奖教育”等也“粉墨登场”,它们都认为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表扬教育风靡之时,批评教育渐渐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难道教育真的不要批评了吗?当然不是。“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虚弱
期刊
〔关键词〕心理教育活动课;中小学心理教育;实践思考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定位和属性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 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 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 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一种辅导形式。心理教育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 因此正确定位心
期刊
〔关键词〕高考;应试技巧;考试心理    考前:轻松准备篇  一、心理准备  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毅力的较量,是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只有做好心理准备,才能精力充沛,心境平和,考试时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主动化解对考试的抑郁,调节考试迫近的紧张心理及摆脱考试恐惧,以良好的心情去面对考试,这样才能轻松“迎战”,在考场上发挥出较高水平,考出好成绩。  二、复习准备  临考前,同学们回家自由复习的几天中,要防
期刊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考试焦虑;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1.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柯(化名),男,18岁,某职业中学高三学生,身高1.73米,体态正常,未患过重大疾病,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  2.个人成长历史  独生子女,从小父母比较宠爱。五年前父母双双下岗,为维持家庭生活开支,父母相继远赴广东打工。小柯自幼喜爱美术,父母大力支持。小学期间成绩一直不错,但到了初中,成绩就只能排在中等。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