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毕业生就业情况异同及对女性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各方关注,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是关注的焦点之一。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存在哪些异同,女性人才培养的思路应当怎样确立,社会对女性人才的成长成才应给于何种关怀,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分析的课题。
  【关键词】男女毕业生;就业情况;女性人才培养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就业歧视”常常引起关注,其中又以“性别歧视”显得尤为敏感和普遍,“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似乎已广为认同。为对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差异有直观的了解,本文以同济大学2007、2008届毕业生为样本,进行就业数据的分析,以明确男女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异同及其程度。同时,笔者对女性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就业:差异还是趋同
  
  通过对同济大学2007、2008两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得出男女毕业生在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地域、就业单位性质四项指标上的比较情况。
  第一,就业率。就业率反映的是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的情况。统计结果反映,近两年同济大学女性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均高于男性毕业生,08届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男性毕业生超过1个百分点。细分到各学历层次,07届毕业生中女性研究生的就业率略低于男性研究生,而本专科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于男性毕业生,08届毕业生中各学历层次的女性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男性毕业生。从就业结果看,女大学生不存在绝对的就业弱势。
  第二,毕业去向。近两年,同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派遣、考研、出国、待分、专升本、合同就业(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接收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在职、回省二分、国家地方项目,共计10种。数据反映,在毕业去向选择上,男女毕业生有明显的一致性,派遣、考研为男、女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去向,选择这两类去向的毕业生均超过各自性别毕业生人数的70%。
  第三,就业地域。通过毕业生就业地域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男女毕业生的就业地域也比较接近,主要是上海地区,另以江苏、北京、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集中。数据说明,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地域选择倾向不因性别而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不论男女毕业生均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理想中的地域就业。
  第四,就业单位性质。各类企业是男女毕业生一致的就业单位性质的主流。数据结果反映,男性毕业生在科研设计单位就业的比重高于女性毕业生,而在各类教育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的性别比重则呈现相反状况,此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以男性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样本仅采用了同济大学一所高校的数据,结果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通过这一分析至少说明从就业的结果看,男女毕业生的就业差异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骇人听闻”。
  
  二、培养:避短还是扬长
  
  不可否认,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求职时就业机会的获取困难、职业发展中“玻璃天花板”的重重阻碍、生涯规划中家庭与事业的难以取舍,确实给女性带来了困惑。但是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都应该明确,女性人才遇到的困难,首先不是女性自身造成的,其中有社会刻板印象的原因;另外,这些困难也不是女性独有的,在职场乃至整个生涯发展中男性同样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女性人才培养中,首先要避免女性为非自身原因造成的社会刻板印象“买单”,其次要尽早引入生涯规划启蒙,第三要将目光更多地放在发挥优势上。
  1.正确看待“女性就业难”现象
  “招聘要求明明写着男女都适合,但就是招男不招女”、“好不容易过关斩将通过面试,签约时却被告知工作后三到五年内不得生育”……,种种负面信息常常使得女性人才“未上战场,已失底气”。事实上,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就业成功与否就是“0或者100%”的关系。在女性人才培养中,首先要引导女性正确看待现实中“女性就业难”的现象。一要认清就业难现象有一定社会刻板印象的作用,其中有思维定势和性别偏见的因素,女性人才本身还应当坚定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与实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舞台;二要分析就业难除性别外的客观原因,避免形成“因为是女性,所以就业肯定难”的思维定势,造成怨天尤人、止步不前,而应正视性别差异,扬长避短;三要树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遭遇“性别歧视”、“不正当竞争”时要勇于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2.尽早进行生涯规划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促进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生涯规划,个人可以实现“建立并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自我),同时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生涯选择与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女性人才职业发展中由于性别差异所遭遇的障碍与困难并非靠个体的一己之力所能消除,而“祈祷命运的眷顾,免受不公正待遇”显然是一种既消极又不自信的态度。笔者以为,在女性人才培养中,尽早进行生涯规划启蒙、提高生涯规划能力是现实可行又高效有用的做法。通过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女性人才对自身有客观的认识、正确设置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行动方案……,从而有助于女性人才更多地将目光关注到自身的成长与提高,克服消极心理,激发实现目标的动力与信心。
  3.发挥所长提升自信
  心理学研究发现,比较而言,克服弱势是逆势而动,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发扬优势是顺势而为,更容易获得成长。在女性人才培养中,与其为了不可能改变的性别差异大伤脑筋,不如转换思维,将目光聚焦在发挥女性人才的优势上,既可使竞争力大大提高,又能进一步提升自信。在女性人才培养中,首先要对女性的共性特质进行研究,并与将来的职业定位与发展进行联系,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加以强化,这样就能形成女性人才的职业优势。另外,对于个体的关注也不容忽视,可以通过心理测验、职业咨询、团体训练等方法,引导每一位女性对自身的特长、优势加以挖掘、分析和提升,从而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关怀:扶弱还是鼓舞
  
  女性是需要呵护的,但并不意味着女性就是需要同情的弱者,在女性人才培养中,切忌传递“你是弱者”的心理暗示,而应在营造公平竞争、机会平等的良好发展氛围的基础上,鼓励女性施展才华,追求幸福。
  1.舆论氛围的营造
  舆论氛围包括良好的法制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温暖的社会氛围。首先应通过立法、执法使得歧视女性的行为和现象得到谴责和惩治;其次要通过思想宣传、事例教育等方法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性别偏见,避免“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的不公平现象;最后应通过切实行动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文明风气。
  2.幸福人生观的树立
  如果说要求女性回归家庭是一种对女性的偏见和不公平,那么过度强调的“女强人热”同样也是一种极端。女性同男性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偏好和独特的发展倾向,重要的是使个人意愿得到尊重,没有必要用所谓的标准去检验或测试。在女性人才的培养中,相比于用一套所谓的“成功”标准对她们评头论足,倒不如鼓励女性人才探索、追求最适合自己的幸福人生,从而在事业、家庭、生活中找到平衡点,这才是对她们真正的关爱。
  3.提供多元发展的舞台
  据欧洲女企业家论坛的估计,欧洲近20年来新增的就业机会中,有1/4是女企业家经营的小型企业提供的。事实上,各行各业不乏女性人才崭露头角的事例,说明在职场上正常的性格模式应该是“双性化性格”,即淡化性别角色而趋于中性化,个人工作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能力、气质、性格等与职业属性的匹配程度来判断,而与性别无关。因此,为女性提供多元发展的舞台、自由选择的空间,也是对于女性人才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对于女性人才培养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笔者从本校毕业生近两年就业情况的分析中发现,从结果看,男女毕业生就业情况没有明显的差距,由此想到在提倡给予女性“优待”、“照顾”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她们自身的“能量”,故而提出在女性人才培养中“扬长”比“避短”更为合理有效,当然,前提是社会氛围良好,机会公平。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作者简介:
  方雅静,女,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科员,讲师,从事学生就业工作及研究。
  徐红,女,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定位、角色定位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和他们的工作成效低,严重影响了其职业化的推进。探讨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对策,对于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收集工作。但目前高校档案收集工作存在不少难点,本文采撷了新升本科院校的档案收集工作为视点,剖析了当前高校档案工作难点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档案;收集工作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部份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面临着机遇的同时,在开展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中,也迎接着各种挑战。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
期刊
【摘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村镇的有效途径。本文选择六安市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    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获得利润的空间已经越来越狭窄。而对于纺织品行业来说,那些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存活下来的企业已失去对于国外市场的期望。巨大的风险迫使那些实力并不雄厚的企业转战国内市场,这使得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的国内市场变得更加残酷,从而运用崭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开拓市场、获得商机以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
期刊
【摘要】1968年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首次提出“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于阐释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声望不断追加于知名专家的社会现象,对其原因的分析也大多限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本文立足于社会学视角,对“专家”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重新的解构,通过“话语”“权力”等概念以及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的有关思想重新描述此类现象。  【关键词】马太效应;专家群体;权力    1968年,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马太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一些由于家长太爱孩子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家长要对孩子正确的关爱,不要因为家长的爱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障碍。  【关键词】家长;爱;孩子;桎梏    1、引言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温饱已不再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城市的人们来说,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于是众多家长就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投在了孩子身上,什么事都为孩子做好,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规定孩子只能一
期刊
【摘要】高校学费的居高不下和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都使得高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资源缺口越来越大,高校在助困资源的分配过程中能否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均衡引发了新的思考和讨论。本文试分析高校助困资源的分配困境的根本原因,从而获求解决高校助困资源分配的困境的途径。    1997年高校实行收费政策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实现“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基本目标,国家不断
期刊
长期以来,南京邮电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为理念,锐意进取、大胆创新,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经­常性的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建设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工作成效。几十年来,南京邮电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10万余名,主要分布在通信、邮政、广电、国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
期刊
就业问题是当代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事关国计民生、社会进步稳定,是值得全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时间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任务日趋艰巨。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靠的是国家经济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扩大内需扩大就业,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十年,GDP年均增长率超9%,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每年都有近
期刊
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就业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一方面在认识上,我们将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将其与学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就业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在机制上,秉承“善待学生”的工作理念,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