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s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出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显著,本文从一个年轻的美术教师的角度,探讨一些上课片段中的现象,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 内容整合 多元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谓绞尽脑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美术课堂中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可喜变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困扰着我。
  如教学《多变的色彩》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置了几个调色小游戏,第一个是三原色的小游戏,目的是希望学生体会到调色的乐趣,但是学生玩个不停,对老师后面讲的几个知识点,以及后面的两个小游戏都无暇兼顾。即使跟着老师做,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导致作业效果不佳,都是没有经过调和的很乱很脏的颜色。下课后,教师问学生:“你们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大多数都说知道了色彩三原色,其他的知识知道的同学很少。我思考:设计的教学流程真的在教师自己的调控范围内吗?
  一、激发兴趣不等于只求兴趣
  课例中,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活跃气氛,缓和教学的严肃性和知识的枯燥性,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但实际上,似乎缺少了美术技能的讲解,让学生过于注重动手,忘了美术课的本质是“美”。美术课,应该让学生在积极兴趣的引导下,学会发现美,从而掌握创造美的技能。
  如在初二的《边吃边看的艺术》一课中,我在教学流程里安排了小组合作,以督促学生准备手工材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讨论的重点不是我上课的重点。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小部分学生在动手裁剪、粘贴,绝大部分都是各做各的,有的没带材料的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我想到:生态课堂下的小组学习就是这样的吗?
  二、合作制作不等于分小组坐一起
  我的教学思路是好的,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学生分组坐,但最后发现那样沦为形式,并没有达到讨论的效果。讨论时间不够,没有很好地分组,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合作学习应该是全员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应该是全组成员都在动手学习的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引导,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到知识。
  如初二在“综合探索”领域有一节《端午节》的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解端午的相关知识、彩粽的制作和龙舟的制作。新课标指出要尽可能将知识联系生活,和其他学科衔接,我把原本3课时的课压缩成2课时,安排得很紧凑,课前布置学生先查找一些关于端午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短时间交流,之后分析彩粽的做法和龙舟的做法,分组制作,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制作彩粽,一组制作彩蛋,然后游戏。第二课时重点是制作龙舟,制作完成后,进行小游戏,划龙舟,悬挂或抛彩粽,一节课热热闹闹地结束了。
  三、内容整合不等于内容组合
  整堂课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气氛很热闹,但是仔细探究发现,学生有的并没有掌握像“包彩粽”、“制作”彩蛋这样简单的技巧,而是过多在回味课堂上的热闹气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个领域的目的是让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较好地衔接,但是不是用简单的几个活动就能衔接?我在这节课中试图把知识衔接起来,联系历史、政治等学科,但是这堂课整体上我觉得更多的像是活动课,忽略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冲淡了美术本身的鲜明个性,导致在教学上偏离以美术为本的原则。我们应当寻求真正意义上的所谓衔接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如初二一节《时间的“表情”》,重在指导学生设计出有创意的钟表。课上,学生积极配合,寻找适合的材料,合理分工,进行有序的拼贴、裁剪,不时有新的创意出现,结束阶段,学生的作品很多,评价这一环节,先是小组评价,之后是同学评价其他组的作品,最后由教师评价。整个过程看似很圆满,但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四、多元化评价不等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我的课堂评价是否太“公式化”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有好的想法、好的构思时,我并没有评价他们,鼓励他们?而是为了赶进度,让学生着重动手制作。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我更多的是说些通用的评价语言,并没有真正为了作品而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多的是走形式。作评价时,我没有间接地引导学生如何评价,错失了一个好的示范评价的机会,回顾起来,这堂课的评价太肤浅了。
  课堂上为什么要有评价这个环节呢?一是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同学间的优点,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其实美术课的评价,可以是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也可以是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个闪光点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激励方式,更可以是学生讨论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
  新课改仍在继续,相信随着对新课改的深入解读,课堂会越来越有韵味,越来越有活力,教师也会不断反思,很好地为课堂服务,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安迪·斯蒂克斯等著.屈书杰译.有效地课堂指导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新趋势,要结合高校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建立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人制度,建立安全宣传警示制度,通过真实案例宣传教育,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等,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 安全教育 和谐
摘 要: 英国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重要的课程之一,可以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作品,了解英国的文化和语言,提高学生素养。文章介绍了英国文学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英国文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课堂互动 对比学习  一个民族的语言精华凝集在这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在学习国外文学作品的同时可以了解外国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出现,英国文学在学生的学习内容比例不断缩小,英国文学课程不断
针对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种羊场舍饲的滩羊、小尾寒羊、特克萨尔羊、萨福克羊、无角道赛特羊,分品种进行24h行为规律观察.结果表明,采食、反刍、休息时间三者的比值为滩羊1
摘 要: 高校师范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做了深入分析,并注重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关键词: 师范语文教育 培养模式 模式创新  高校师范语文教育专业是我国师范类人才培养中的一个传统专业,也是优势专业,在长期
摘 要: 显微镜的日常管理、维护和维修可以提高其使用效率,保证实验教学质量,节约重购资金,确保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显微镜 管理 维护 维修  光学生物显微镜是生物科学及生物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中用于观察细微生物结构的精密仪器,是高校医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因此,显微镜的规范管理及完好率直接关系教学、科研工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正确、规范的管理方式对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提高
根据连续函数的性质,在函数f(x)的连续区间内,f(x)=0的点必将区间分成若干小区间,在每个小区间内,f(x)都有固定的符号,那么只需在每个区间内选点验证,就能得出相应不等式的解集.  一、有理不等式的解法  解有理不等式通常采用数轴标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将不等式右边化为零,左边分解为若干个未知数系数为正数的一次因式或二次式的乘积(其中二次式必须无实根);②将各因式的根分别标在数轴上,将数轴分
摘 要: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隐性教育具有显性教育无法实现的作用。如今,中职德育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为了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中职学校要在德育教育中结合隐性教育方法,使得隐性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彰显力量。  关键词: 隐形教育 中职 德育教育 显性教育  1.引言  在中职学校中,传统的德育教育着重强调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显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对
教师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建筑学科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科,"提问"的艺术和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就引入式提问、总结式提问、自然式提问、随机式提问、练习式提问阐明了看法。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主人。升本教育的理念就强调了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高度尊重,充分相信他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学生和学制的特殊性,更要彻底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课堂真正发挥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生本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音乐教师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中确立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此我觉得多媒体的运用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