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体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差,厌学,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如何积极鼓励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特点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逐步探索适合艺体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引入ESP教学未尝不是一次好的尝试。
关键词: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ESP模式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ESP教学理论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关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五个方面: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域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以学习为中心。ESP强调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语言运用与语言学习高效地结合起来。ESP与传统教学EGP理念不同,它不向学生提供英语基础知识并训练他们的英语能力,而把目标情景分析作为教学出发点,培养学生在职业或学术领域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ESP教学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
二、艺体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
在社会发展日益迅猛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大学外语教学面临极大挑战。纯粹的外语专业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现实需要,市场迫切需要既懂专业也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大学英语教学由EGP向ESP方向转型。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校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这标志着中国高校ESP教学发展有了政策和制度保障。
2010年,《中国ESP研究》创刊,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各高校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进行了改革。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学校尝试开设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开设英语专业EEP/EAP课程,或基于社会企业要求开设EOP或EVP职业英语课程,或基于学术需要开设ESP科技英语课程。
但据有关调查显示,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上是针对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生,很少涉及艺体类学生。这主要是因为艺体专业学生专业性强,文化成绩普遍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没有主观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得不充当课堂的授课主体进行“满堂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艺体专业学生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改变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适应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趋势,满足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有必要对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
三、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引入ESP的探索
针对艺体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充分考虑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面临的社会需求。在选用教材时,考虑艺体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高要求语言能力,而是把它当作一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偏重体育与艺术文化的传播。
艺体类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思维活跃,习惯直觉和形象思维,富于情感和想象,喜欢追求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力,而现行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难度大,很少涉及艺术体育方面的知识,缺乏艺体专业特色,不能满足艺体学生学习的需求,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可以分层次级别进行课程设置,突出艺体专业特色,增加时尚快乐元素,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在课程设置初级阶段(大一上学期),鉴于学生入学文化成绩普遍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不能大规模地开展ESP教学,教学内容应以人文社科为主,让学生阅读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在课程设置中级阶段(大一下学期),教学多些与职业英语有关的内容。使学生能看懂个人信息网页、短期工作简介、个人和公司简介、公司历史、招聘广告和应聘信、个人经历等。在课程设置中级阶段(大二上学期),教学多些与文化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欣赏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具备获取各种具有时效性和文化性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世界各地节日、小镇或城市、酒店和旅游点;欣赏经典电影,了解不同国家的大学,学会阅读实用英语,如旅行指南、旅行计划、美食、报纸等。在课程设置高级阶段(大二下学期),教学多些与艺体专业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专业相关阅读,如体育人物或音乐家介绍、西方音乐史介绍、美术作品介绍等。
同时,要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变。ESP课程教学理念是把目标情景分析作为教学出发点,培养学生在职业或学术领域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信息传递和交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这一目的,如任务型教学方法,设计相关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网络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信息,提高大学英语学习的时效性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是ESP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进行职场模拟练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职业规范、语言习惯、语言特色、特定文体等,提高他们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的水平;开展角色扮演、参观访问教学、实地调查、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将大学英语学习与专业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训练和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艺体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英语教学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英语,逐步提高听说读写水平,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英语学习。引入ESP教学未尝不是一次好的尝试,这也是让艺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融入我国广泛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新国.理工高教研究[J].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及对策,2006(4):117-118.
[2]余湖.教育与职业[J].艺体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改革探索,2008(274):89-90.
[3]蔡基刚.外语教学与研究[J].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研究对策,2007(1):117-1184.
[4]罗峰,黄浩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对策透析,2011(8):165-166.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2.
[6]孙建路.教学实践研究[J].艺术学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13(6):178-179.
作者简介:李琼(1974- ),女,硕士,湖北省武汉市江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ESP模式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ESP教学理论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关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五个方面: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域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以学习为中心。ESP强调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语言运用与语言学习高效地结合起来。ESP与传统教学EGP理念不同,它不向学生提供英语基础知识并训练他们的英语能力,而把目标情景分析作为教学出发点,培养学生在职业或学术领域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ESP教学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
二、艺体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
在社会发展日益迅猛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大学外语教学面临极大挑战。纯粹的外语专业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现实需要,市场迫切需要既懂专业也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大学英语教学由EGP向ESP方向转型。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校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这标志着中国高校ESP教学发展有了政策和制度保障。
2010年,《中国ESP研究》创刊,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各高校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进行了改革。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学校尝试开设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开设英语专业EEP/EAP课程,或基于社会企业要求开设EOP或EVP职业英语课程,或基于学术需要开设ESP科技英语课程。
但据有关调查显示,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上是针对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生,很少涉及艺体类学生。这主要是因为艺体专业学生专业性强,文化成绩普遍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没有主观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得不充当课堂的授课主体进行“满堂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艺体专业学生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改变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适应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趋势,满足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有必要对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
三、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引入ESP的探索
针对艺体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充分考虑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面临的社会需求。在选用教材时,考虑艺体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高要求语言能力,而是把它当作一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偏重体育与艺术文化的传播。
艺体类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思维活跃,习惯直觉和形象思维,富于情感和想象,喜欢追求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力,而现行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难度大,很少涉及艺术体育方面的知识,缺乏艺体专业特色,不能满足艺体学生学习的需求,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可以分层次级别进行课程设置,突出艺体专业特色,增加时尚快乐元素,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在课程设置初级阶段(大一上学期),鉴于学生入学文化成绩普遍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不能大规模地开展ESP教学,教学内容应以人文社科为主,让学生阅读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在课程设置中级阶段(大一下学期),教学多些与职业英语有关的内容。使学生能看懂个人信息网页、短期工作简介、个人和公司简介、公司历史、招聘广告和应聘信、个人经历等。在课程设置中级阶段(大二上学期),教学多些与文化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欣赏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具备获取各种具有时效性和文化性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世界各地节日、小镇或城市、酒店和旅游点;欣赏经典电影,了解不同国家的大学,学会阅读实用英语,如旅行指南、旅行计划、美食、报纸等。在课程设置高级阶段(大二下学期),教学多些与艺体专业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专业相关阅读,如体育人物或音乐家介绍、西方音乐史介绍、美术作品介绍等。
同时,要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变。ESP课程教学理念是把目标情景分析作为教学出发点,培养学生在职业或学术领域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信息传递和交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这一目的,如任务型教学方法,设计相关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网络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信息,提高大学英语学习的时效性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是ESP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进行职场模拟练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职业规范、语言习惯、语言特色、特定文体等,提高他们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的水平;开展角色扮演、参观访问教学、实地调查、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将大学英语学习与专业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训练和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艺体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英语教学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英语,逐步提高听说读写水平,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英语学习。引入ESP教学未尝不是一次好的尝试,这也是让艺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融入我国广泛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新国.理工高教研究[J].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及对策,2006(4):117-118.
[2]余湖.教育与职业[J].艺体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改革探索,2008(274):89-90.
[3]蔡基刚.外语教学与研究[J].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研究对策,2007(1):117-1184.
[4]罗峰,黄浩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对策透析,2011(8):165-166.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2.
[6]孙建路.教学实践研究[J].艺术学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13(6):178-179.
作者简介:李琼(1974- ),女,硕士,湖北省武汉市江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