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美、感受美,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里,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是关键。
  关键词:美感 引导 审美情趣 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
  在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中,怎样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这是我们每个艺术教师所要花大力气探索和实践的。
  中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人才,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面对未来。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较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用心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起学生向往美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趣。
  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呢?我认为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第一,引导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由于绘画以视觉形象传达情感,故不论有文化或无文化的、不论是老人或小孩都喜欢欣赏,并且易于为画中的情感所感染。例如欣赏拉斐尔的名画《美丽的园丁》,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画的是圣母和圣子耶稣和圣约翰,而且要学生知道画面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圣母向小耶稣微笑,小耶稣也望着圣母微笑,作者把这种母子之爱刻画得淋漓尽致,我想无论什么人看了这幅画都会感受到母爱的温暖,都会受到这种美的感染。再如清代以画竹著称的郑板桥,他的《题画竹》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颖用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中华民族特有的水墨技法美、构图美、取材美,还要让学生体味到作者关心民间疾苦的意境美。
  第二,创设课堂情境美。
  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可以根据美术知识本身来创设一种磁力般的情境;另一方面,可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比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教师能创造出与美术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欣赏山水画,我国古代委婉的诗、悠扬空灵的古筝名曲都有与之相通的意境,三者结合,互相熏染,效果自然更好,使学生通过课堂能真正步入其美妙的意境之中,获得美感。
  第三,注重教师自身语言美和仪态美。
  美术教师是传授美的,而传授者本身也应该是美的。这里指的是美的语言、美的仪态,这些都影响着学生接受美的愉悦程度。语言美,即要求教师平时注意修炼语言,使之动听而富有磁性,同时注意前后逻辑关系,使话语中充满着生气和感召力,让学生听着教师的声音便感觉到美的存在。仪表美,表现在教师的衣饰和体态上,美术教师的衣饰应该有一种特殊的美,而仪态的优雅不凡、风度的超然脱俗也需要平时去改进。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自然会感受到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第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彼此不是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而互教互学、自由民主,形成“学习共同体”。比如:学生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师生可以交流看法,共同分享,学生可以驳倒老师,老师也可顺于学生。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生在创作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不做监督者,而做参与者,彼此一起完成,鼓励互相合作、互通有无,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交上作品时,要表示出分享到美的快乐,对有些创新之处,除了表扬还要引以己用,并将此表露给大家。再次,教师应该表扬、赞美学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又加强了学生对美的感受。
  第五,强调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周围生活中寻找美。
  美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美,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学生更乐于接受,比如开展黑板报比赛、为联欢会布置气氛、为运动会设计会标、参加画展等。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主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和美感。
  总之,美术教育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所以美术课不但要传授学生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审美情趣、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怎样更好地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愉悦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个性和生命的智慧,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和体验,通过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溪水中碰溅出个性的浪花。  关键词:民主教学 个性化阅读 阅读自主性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期刊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确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逐渐产生了依赖教师的习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它给人类生活带来欢乐与意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创造力,我们就不会有艺术,不会有文学,不会有科学,不会有创新,也就无法解决问题,人类就不会有进步。小学生创造力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环节,虽然评价并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造力,但可以促进或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力 表现 评价  一、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
期刊
摘 要: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读图能力 培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
期刊
自从我校开展关于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大型研讨会之后,每个星期的备课研讨会上老师们都会献计献策,出点子,想办法,力求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新招术在课堂上尝试,什么课前5分钟的演讲、生字词的听写、有表情地朗读等。课堂上的讨论更激烈了,学生的掌声更多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每一个老师都在努力突破自己原有的陈旧模式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这些新现象的出现更加促使我要突破旧模式
期刊
当前,写作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生及家长的重视,不仅因为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更因为写作是对一个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阅读,需要广泛积累与系统训练,请同学们不要望而生畏,只要遵从指导,注重方法,有效训练,要写出精彩的作文也是不难的。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写作也是一样的,不同的编排顺序,不同的立意选题,独到的用词,深远的意境,写出的作文会有不同的效果
期刊
21世纪信息时代的发展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下面就结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仍处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些挂图加幻灯的局面。这种教学模式反映出来的弊
期刊
2014年又一轮的远程研修在我们学校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主要以科组为单位,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做好记录,然后针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本轮的学习讨论后,我感到收获很多,非常感谢专家教授和一线老师利用远程视频给予我们的这次培训。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对新课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教育要发展,教师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要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本次学习,极大地开扩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
期刊
一、扣住题眼下笔  “题眼”,就是题目中关键的字词。“题眼”规定了作文的主要内容、取材范围、写作重点和感情色彩,文章要赞扬什么、揭示什么、表达什么、说明什么,往往都是通过“题眼”来告诉我们的。  “扣住题眼”,就是找准题目中关键的字词来审题。拿到一个题目后,我们应先对题目进行整体扫描,然后再仔细推敲、认真分析,在弄清题目大意的基础上,再找出“题眼”,然后按照“题眼”的规定来作文。如《一件好事》应着
期刊
摘 要: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通过有效途径的培养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加深学生的道德培养,认识国情,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关键词:实践 德育 品德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打造学生的精神领域。德育教学理论性强,而实践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作为一种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所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