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让我们吵一场有技术含量的架吧!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o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名人在博客上说:任何一种稳定关系都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在感情中同理,也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如果还没有确定,就要通过吵架、离家出走等等手段来确定地位。
  两个人明明相爱,往往最不惮以直接强硬的态度对待对方。大到经济大事、百年树人育儿方针,小到今天晚上吃馒头还是面条,都有可能发生激烈争吵,仿佛和自己最亲密的人针锋相对才显得格外有成就感,还是最在乎的人就彼此最挑剔?
  我们为什么要吵架?
  那么那么爱,当初含在口里都怕化,为什么现在可以面目狰狞地吼叫或目中无人地冷战,难道还是因为过于爱?
  说到底,因为这个人是自己最爱的,因此希望他/她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来认同服从——跟外人说,人家才懒得理你呢。因此,吵架可以被视为披着感情外衣的杀熟行为。仔细分析各种各样的吵架原因,难道不都是要求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听自己的话吗?
  基本上,我们吵架的原因就是,有多爱,怎么爱,爱我为什么不听我的!
  您知道吗?其实吵架也是分段位的。高段位的架吵完以后,双方增进了解,甚至觉得感情更深厚了。而没水平的吵架方式,可能会不经意伤了对方的心,或者以自己从未暴露的狰狞面目给对方埋下深深的阴影。
  最伤感情的吵架方式无疑要数上纲上线了。本来是个很小很小的问题,然后被归纳总结以后上升到了一个严重的高度。比如男人和朋友多出去喝了两次酒,女孩就要盘问他是否花天酒地有出轨的念头,顺便批评不靠谱的狐朋狗友,最后上升到人品、家教、素质等等各项指标。
  吵架时也有不少人选择伤人伤物来助阵。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些道具来配合音效及气氛,顺便发泄自己的愤怒,所以经常就要抄起个东西朝地上摔。理智尚存的,专门拣杯子、书本、枕头一类的乱丢,急了眼的正相反,什么贵砸什么,摆出一副完全不过了的样子。摔到high处,难免亲自上阵进行肉搏,不闹个鼻青脸肿根本没法把他们俩分开。结果是:物质损失惨重,需要重新置办生活用品,或需要花费医疗费用,顺便忍受邻居嘲笑。
  林黛玉式的耍小性、冷战是很多夫妻常用的。一言不合,谁都懒得多看谁一眼。如果谁先说了第一句话,就表示自己认了栽,于是绝对不会主动说话、发短信、打电话,谁都不回家吃饭,下班都在外面晃。即使自己已经忍成了忍者神龟也绝不主动示好,看对方的眼神充满了嫌弃。这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为了叫对方难受,自己宁可也同样被煎熬着。非要有外力介入才能叫他们重新接上头。比如强行劝架的朋友,突然造访的父母,或需要共同参加的公司年会。代价也很惨重,很可能在冷战期间被情敌钻了空子。
  即使非吵架不可,也一定要吵一场有技术含量的架,一场加深感情的架。那么,请记住这些话:
  永远记住对事不对人。吵架的时候只需要叙述事实就完全足够,希望他下次不要这么做,而不是劈头盖脸地否定这个人;记得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以说这个事情使我不开心,或者我不喜欢这样的做法,而不是闹脾气,耍别扭,玩不理人范儿;还要记住,吵架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制造新问题。
  冲动的时候,请把脱口而出的话默念十遍再讲出来。以免无心的失语造成刻骨的伤害。请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如果一方情绪激动,另一方请不要火上浇油,也不要毫不示弱地针锋相对。很多话,换一个时间、场合和合适的心情,听起来更容易接受。咬牙切齿的爱人对骂场景,会使回忆都打了折扣。
  也许,当我们彼此爱慕、彼此信任、彼此谅解的时候,很多架其实是根本不必吵的。
其他文献
写在前面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或许已跻身成功人士之列,或许仍是草根一族;他们遍布城市,在各个岗位上辛苦打拼;他们的身上烙着社会转型期的尴尬,也闪烁着时代进步的荣光;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力量!从现在起,本刊编辑、记者和广大读者一起走近他们,体验“外地人在城里”的生活,收集点滴梦想,凝聚中国力量。  破晓 遥想当年初相识  4月初的济南清晨,宁静并略带寒意,淡淡的薄雾中只泛起微微晨光,整座城市
期刊
从悉尼回上海的飞机上,我座位的后排有一位老人。在他人与老人攀谈的话语中,我大概知道老人今年83周岁,上海人,女儿在悉尼,儿子在上海,每年至少往返两趟上海悉尼。空乘人员看到了这位独自搭机的奶奶,不断过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要不要喝水吃东西。老人每一次总是轻轻地说,没事没事,然后就闭目养神。到了用餐时间,老人很熟练地点餐,还要了一小杯红酒,那种悠然自得的样子让我心生敬意。  幻想,如果这是我的老母亲坐在
期刊
这一幕发生在十年前,  那时候狗还能上火车。  火车硬座车厢拥挤不堪。行李架上、座位底下被大包、小包堆放得满满当当。走道上,人挤人,举步维艰……火车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地驶进车站,一位抱着爱犬的少妇挤了上来。  “瞧,这女的不是个体老板的老婆,便是包工头的情妇,或者是……”周围有人指手画脚地低声议论。  “哎哟!”少妇的脚被挤动的人不慎踩了一下,她娇声娇气地叫。“汪!汪!”少妇怀里的狗也叫了几声。 
期刊
在乡村生活过的朋友,一定对瓦不陌生。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修房造屋是乡亲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而屋顶上的瓦,则为他们隔开了风风雨雨,遮挡着夜深露重。毫不夸张地说,瓦就像乡亲们的冠戴,它的多少是一家人人气的象征! “上无片瓦遮天,下无立锥之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穷困潦倒、惨淡境况。可见,一方小小的瓦却承载着很多!  1976年,我才9岁,就开始真正地接触瓦、了解瓦了
期刊
一个秋日的下午,天上下着淅沥的小雨,我端坐于窗前,欣赏着窗外那被秋色染浓的景观,享受着难得的惬意和休闲,不经意一种感觉由然而生,思绪随着那细而密的雨扑面而来,那些囊括着童年喜怒哀乐的陈年往事在脑海中翻腾。虽已久远,此时此刻却如此明朗。  记得也是一个秋日的雨天,那雨下得叫人欢喜。那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及至初秋才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雨,虽是一场细而密的雨,但对干旱了一季的土地来说,不失为久旱逢甘霖,庄稼
期刊
黑夜里那粒豆大的灯火,摇曳着,  喘息着,昏暗而妩媚。  当初,他去她家求婚时选择在晚上。那时只有煤油灯,而且他选择了背靠油灯而坐。所以尽管有这一面之见,她也根本没能看清他长相如何。  就这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那一面,他们结婚了。那一年,她20岁,他24岁。婚后她才知道,媒人让他背靠煤油灯,怕她嫌弃他丑。  他们是互补型的:她虽然不识字,但开朗乐观,家里家外一把手。他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可惜让文
期刊
九九重阳,本是一个登高望远、  趋利避害的日子,  可是,那天对我们家来说,  却是星月暗淡、秋风萧瑟,  因为,婆婆走了。  在清冷寂静的夜半时,在儿女们的泪雨中,因30年后的第二次脑溢血,婆婆燃尽了最后的一丝生命,在昏迷中永远离开了我们。我这个随挚爱的婆婆生活了32年、唯一见证婆婆病前病后的长媳,回味她老人家待我如己出的朝朝暮暮,感到无法释然的心痛。  婆婆年逾80,前半生的艰辛,30年的大病
期刊
我刊开设政情微小说专栏。小说中的政场百态虽是个别现象,但足以启人深思有讽喻、警示之效用。投稿信箱:zhouxuan6018626@vip.sina.com  城市外环路改造招标会定在下周五在建设局的会议大厅举行。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好多建筑商早把目光盯在了建设局一把手邓局长身上。  私下听说邓局长为官清廉,油盐不进。想从他身上寻找突破口,难度比较大。大家就想方设法打听邓局长的个人喜好,然而得到的消息
期刊
喜欢恋爱的感觉,却不愿意负责任,这样的人目前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暧昧”简直是完美的交际利器,一方面能享受到化学反应带来的美妙感受,另一方面又能与暧昧对象保持朦胧的距离,一旦觉得没意思了,则不费吹灰之力地玩起失踪来,对方又只能憋着,不能说啥,因为一说就是错,“谁让你动感情了”?“谁说喜欢你了”?“我们只是朋友,你想多了吧” ……任凭哪句都能杀对方于无形,理直气壮,甚至自诩替天行道,给对方上了一堂
期刊
凛冽的风呼啸着,击打着窗户“吱吱”作响。走廊里,成义华紧张地走来走去,手搓得通红,不时地向紧闭的手术室的门那边张望。姐夫刘加宝呆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抽着闷烟。  此时此刻,手术室外的那个红灯泡,显得格外刺眼。  里面,张春荣姐妹正在经受生死考验。  “嘎”一声,手术室的门开了,之前的安静瞬间被打破。紧接着,张春荣姐妹先后被推了出来。亲戚们慌忙围上前去,看到两个人虽然都还在麻醉中,但呼吸器起伏明显,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