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明了高考密封试卷的?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n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大型人才选拔赛——高考又来了,我们不妨也蹭一下高考的热度,说一说高考那些事。
  经历过学生时代的大家都应该还有印象,无论大考小考,老师评卷的时候总是会把名字的一栏蒙住,这是为了公正。更何况是高考这样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大型考试,更是注重公平公正。但原来,密封试卷这种事情不是现代的产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具体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了密封试卷呢?
  原来,试卷密封最早源于我国唐代。据《隋唐嘉话》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号,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不过武则天所创的糊名之法,只是用于吏部升迁官吏的考试,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制度。只有到了宋代,“糊名”才正式用于科举,称封弥,元朝以后叫弥封,明清一直沿用此法,直至科举结束。
  宋朝时期,曾经有人击登闻鼓投诉科举评阅试卷不公,后来,陈靖上疏,建议在科举考试中使用糊名之法,宋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后,开始在殿试中使用糊名法,从此,糊名之法不但成了殿试的定例,还被逐步推行到各级常科考试中去,成了古代“高考”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但是,自从密封试卷实行以来,拥护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别的不说,就拿宋代来说吧,拥护的人有包拯、欧阳修等,反对的人有范仲淹、苏颂等,他们各執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各自阐述着密封试卷的利弊等等。其实,不管反对的人如何攻击,事实证明,密封试卷,是古今“高考”最公平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古人笔记中记载的事例,来说明密封试卷在“高考”中的必要性。还拿宋代来说事吧,一个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事例,另一个是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的事例。
  宋仁宗时,国子监有个学生叫郑獬,非常有才气但又非常自负,对国子监选拔考生时把他排在第五很有意见,十分不平。按照惯例,考试结果公布后,被录取的学生要向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写信致谢,在感谢信中,郑獬不但对自己名列第五牢骚满腹,还把国子监祭酒比作劣等的弩马、挡路的顽石,把自己比作埋没的千里马和巨鳌。国子监祭酒看后非常生气,从此衔恨在心。
  皇祐五年(1053年),郑獬通过会试后参加殿试,主考官恰恰又是那位国子监祭酒。这位主考官极力要让郑獬落榜,以报其当年的不逊之仇。当他看到一份试卷文笔极像郑獬的卷子时,立即将其淘汰掉了。但当阅卷完毕拆封以后,发现那份卷子根本不是郑獬的,而郑獬偏偏中了当年的状元。
  另一件就是苏轼意欲录取李廌而未果的事情了。我们知道,李廌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深得苏轼的赏识。元祐三年(1088年),苏轼主持省试时,认定有份卷子是李廌的试卷,就在试卷上大加赞扬,还对同为考官的黄庭坚吹嘘道:“是必吾李廌也。”并将其设法定为了第一名。可等拆号一看,他录取的不是李廌而是章援,章援成了第一名,李廌却名落孙山。
  那既然密封试卷对“高考”如此之公平,范仲淹、苏颂之流又为什么反对呢?他们的观点如出一辙,那就是“高考”试卷密封只看试卷优劣不看平时德才。但正像包拯反驳范仲淹的:一个人的实际德行很难核实,何况考官未必都能以公心取人,他们“或缘其雅素,或牵手爱憎,或迫于势要,或通于贿赂”,很容易做出不公的事情,要想维护“至公”的“高考”手段,“高考”试卷密封,依然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素质,是适应新时期监狱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归纳等多种方法,从局部到整体对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素质培养进行研究,对人文素质内涵诠释。通过监狱人民警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得出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狱人民警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文 ;人文素质; 监狱人民警察人文素质培养  目前,我国
期刊
相信大家对舞狮一定不陌生,印象当中的舞狮,“狮子”形象威武,与真正的狮子气质颇为相似。但总是有例外的存在,例如这只“狮子”,第一眼看到它,我相信你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它和威武的“雄狮”扯上关系,可偏偏它就属于南方狮子舞的一种,而且还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  这个“另类”的“狮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就是流行于韶关市乐昌市三溪、秀水、坪石、黄圃等地区的青蛙狮。  单单从它的外貌上看,的确很难把它
期刊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有幸来到了伊朗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叹文明古国古波斯灿烂的文明,感受传统与现代相融的伊朗风情。  冬日里的靓丽色彩  伊朗的午后,即使在冬季,太阳丝毫没有吝啬它的热情。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我们来到了奥比扬奈古村。古村位于海拔大约2500多米山脉中间的一个山谷里,拥有4千年历史,村里人仍讲着古老的语言,成为波斯文化的活化石。全村的红色房子与高原风景浑然一体。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依然
期刊
鱼糕是我的家乡江汉平原上的风味名吃。  江汉平原不仅是著名的水稻产区,而且淡水鱼类十分丰富,人们尤其擅长制作鱼肴。特别是住在平原湖区的世代,各家各户都精通鱼糕的制作方法。每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请亲朋,丰盛的餐桌上,都备有鱼糕佳肴以示敬意,并有“无糕不成席”、“无席不见糕”的说法。  其实,鱼糕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将鱼肉剔骨后剁茸,掺入鸡蛋、淀粉、白酒等,做糕后蒸熟。切成薄块装盘(碗)再浇上调料
期刊
听到“席床生日节”,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席床过生日还是在席床上过生日?如果是席床过生日,可席床也会过生日吗?你还别说,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乌石村就真的有这么一个“席床生日节”。现在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看看“席床生日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要说“席床生日节”,首先要从乌石村民的祖先开始说起。相传,乌石村开基祖鉴兴公在元末明初从龙川县高石镇迁徙到乌石村,看到这里的沼泽生长着淡水草,就地取材,开
期刊
泥巴会发声吗?当然会。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到镇江寻找一种叫“太平泥叫叫”的小玩意儿,你就会相信,不起眼的泥巴也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宝贝。  “太平泥叫叫”是发源于江苏省镇江市东乡姚桥镇华山村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玩具,类似于陶笛。之所以叫“泥叫叫”,是因为这种用黄粘泥土捏制,表面呈黑色或酱红色的小东西,可以吹出清脆响亮的哨声。旧时,这种传统而古朴的小玩具,常由华山村艺人们制作,并在张王庙会上出售,已经在民
期刊
“挂羊头卖狗肉”,是习用的俗语。究其出处,成语典故词典就会举出宋代僧人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先圣洪范”及僧人惟白《续传灯录》卷三十一“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等用例。后来的俗语中改“悬”为“挂”,更为顺口,遂大为流行。对其喻义,商务印书馆最新修订版《成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挂着羊头,出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出卖低劣货色,名不符实。”也就是说,此语喻指
期刊
任何一个来欧洲旅行的旅客,来到南欧——大西洋伊比利亚半岛小国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这个人口不足50万的古老城市,不管是吃、喝、玩、行走都有所收获。里斯本有7座山丘,号称“七丘城”,传说这7座山丘是由7条蛇,在某一天变成7个美女,然后又因为这7个美女不听上帝的话,又叫上帝把这7个美女变成了7座山丘。顺着“七丘城”南边第七个山丘的方向走出去,那里有一个全葡萄牙出了名的美食镇——乳猪镇。几个开中餐馆的老板朋
期刊
曾有“麻将起源昆山”的说法,虽然感兴趣,但是也有诸多疑问,麻将到底是不是起源于昆山,它又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麻将大多用于赌博,因此背上了坏名声,可是麻将也很冤枉,大家盯着它这个不良名声却疏忽了它其实也有充满着智慧的排列组合形态,蕴藏着变化无穷的运筹帷幄法则,这是麻将奥妙无穷的魅力所在,也难怪它会受到大家的追捧。邑人面对“麻将起源昆山”的说法,既有内疚——昆山先人为大众提供了一种
期刊
丁酉年七月盛夏的一天,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卡洛坪村彭继龙梯玛老木屋堂屋里,举行着一场土家族梯玛跳神活动。彭继龙等四位梯玛轮番上场,手摇八宝铜铃,边跳边唱,从请家先、敬神、解钱,到解邪、求男女、赶白虎,梯玛沟通人神,乐神娱人,解邪禳灾,招魂祈福。这场活动,吟唱滔滔不绝,连续三天两夜。在庄严的仪式上,梯玛神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菩萨,可以“玩”吗?  梯玛跳神活动是流传在湘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