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游走的国度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有幸来到了伊朗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叹文明古国古波斯灿烂的文明,感受传统与现代相融的伊朗风情。
  冬日里的靓丽色彩
  伊朗的午后,即使在冬季,太阳丝毫没有吝啬它的热情。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我们来到了奥比扬奈古村。古村位于海拔大约2500多米山脉中间的一个山谷里,拥有4千年历史,村里人仍讲着古老的语言,成为波斯文化的活化石。全村的红色房子与高原风景浑然一体。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依然保留着帕提亚王朝时期的穿着,村里的女人都披戴印有花卉图案的头巾,穿着带褶皱的蓬松灯笼裙子,还系上一条颜色鲜艳的围裙,鲜艳活泼的颜色映照在冬末晴日巷子深处,显得异常靓丽。走在古老村庄狭小的巷子深处,和村民擦肩而过,超越时空,去感受古老波斯文化的气息,从中可感受伊朗久远的文明。
  穿戴当地特色花裳花裙彩巾的几个大妈分别在村巷里向我兜售当地干果。听说当地青壮年男性都到村外世界去了,现在古村这种生活方式的维持,大概是吸引游客需要的成份在起作用。
  忽然,一位蹲在街角的穿着花裙花衣、头戴彩色头巾的大妈正用音节响亮的古波斯语大声地对导游说着话。他苦笑着告诉我们,这位大妈在指责他不把游客带到她的摊子前。该不会是现代市场意识之风已吹进古老村落吧?导游若有所思地说有这样的成份,但波斯人自古善于经商亦是名传于史,只是像这位大娘这般脾气很少见。传统善贾的伊朗人,一有机会便能迅速接受西式现代市场经济,这是近现代伊朗几次西化经济变革的内因之一。
  娶妻不易
  卡尚,伊朗中部一座位于干旱沙漠地区的绿洲城市。这个历史可追溯至七千年前的安静小城,保留着不少从前大户人家的老宅,布鲁杰尔迪古宅是其中一座。相传很久以前,当地有两位巨富,其中一位名叫布鲁杰尔迪的地毯商想娶另一位富商的女儿为妻,那位富商只提出一个条件:“我的女儿结婚以后要住在一幢华丽的宅子里。你要是能办到,我就把女儿嫁给你。”于是,布鲁杰尔迪雇请了150位工匠,花费了18年的时间才在1857年建成这座古宅。
  古宅的主建筑是一座两层高楼,楼顶中部建有一个两层的拱顶,近20个龛状天窗,呈开放的花瓣状围簇在拱顶四周,上部小拱顶如花蕊般挺立其间,拱顶两侧分立两座保德基勒(风塔)。楼的中间部分为挑空大厅,大厅内四周的墙柱门廊虽已残旧,但依然可以想见当年的光彩。穹顶宽阔幽深,透过扇形天窗投下的光线,大厅的典贵华丽展露无遗。庭院的两侧及水池相隔的对面是与主建筑连成一体的厅堂房室,侧面及对面的建筑都建有外廊,构成往来通道。建筑外立面镂刻的浮雕典丽古雅。
  在伊朗,无论在古波斯,还是伊斯兰化的伊朗,古来至今娶妻聘礼都不菲。直到今日,这种风气依然盛行。听导游说,现代伊朗人的娶妻礼金折算人民币约20来万左右,这对普通伊朗百姓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费用,说是为保证女方的生活,许多男孩子一工作就开始攒钱准备娶妻。尽管如此,如果没有家人帮衬着还是难以攒够钱结婚,就算有父母长辈帮忙,要够钱成家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成了许多人家的心头大事,据说假如一时凑不够礼金又急着结婚还可以打欠条。这也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到当地已婚女导游家中做客时,问起这事,她说她当年和丈夫结婚的时候没要礼金。我们顺势问起为我们开车的伊朗男司机,他说女儿刚结婚,由于女婿负担得起这笔费用,不按习俗收礼金不好,但他决定将这笔礼金捐出去,我们给了他一阵掌声。
  古波斯时代就出现“空调”了?
  亚兹德的风塔,是拜火教文明智慧的见证,满城的清凉都得感谢这种特色建筑。
  多莱特风塔,它的功能相当于古老的空调,这是古人的智慧。亚兹德多莱特风塔是亚兹德最高的风塔,坐落于亚兹德最大的花园多拉塔别花园中,塔高三十三米,呈八角形,下面是两层楼高的大厅,四周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彩色花窗镶嵌,水池、喷泉一应俱全,这里是古时候贵族的乐园。风塔上有一些木棍伸向四处,用于维修风塔。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都会被风塔所利用,给大大小小的家庭带来丝丝凉意,完全不亚于中央空调。据说风塔高度越高,收集的气流越多,风量就越大,达到制冷的效果也就越好。
  伊朗人创造的古波斯文明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源头之一,是值得他们内心深藏的骄傲,并在我的旅程中处处显现。
  地道伊斯兰味道的建筑
  格雷斯坦宫位于德黑兰中心霍梅尼广场以南,是伊朗巴列维王朝之前的卡贾王朝的皇宫,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德黑兰也是在那个王朝才被确立为伊朗的新首都,之前的首都是伊斯法汗。格雷斯坦宫面积不大,与巴列维王朝的王宫到处充斥近代欧洲风格不同,格雷斯坦宫是一座具有浓郁伊斯兰味道的建筑,宫殿外墙采用了大量彩釉瓷砖,色彩艳丽;内部装饰则采用了伊朗传统玻璃片镶嵌工艺,豪华精致。格雷斯坦宫有大小7个宫殿,然而在我眼中这是我在伊朗所见最欧化最现代化的王宫,与我在维也纳、德国、英国所见王宫没有大的分别。现在格雷斯坦宫改名为博物馆,整个园内环境优雅,清静怡人,绿树环绕,天鹅嬉戏;大量的彩釉镶嵌、几何与花卉图案、拱形建筑造型,都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特色。池塘远处的幕帘是为了保护下面的玻璃镶嵌宫殿而悬挂的,此宫殿为敞开式,直接面对户外。
  传统与当代结合的生活方式
  伊朗人既重视传统,也一直注目现代,包括现代的欧化生活。伊朗进入近代以来,为了尽快重新崛起于世界之巅,喜在大开放与高度保守之间两极跳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感受到了伊朗人内在对开放、自由、进步追求的强烈。有一次在清真寺门口,我试着与穿戴着黑袍黑头巾的一群女子合照。突然出现了一幕我以前不敢想象的情景,一群穿戴着黑袍黑巾的女中小学生“呼”地一下子冲到我这个男性外国人的身边,拿出手机就拍。一位戴着眼镜的十岁左右的黑袍女孩也不等我准备就秀个姿势与我自拍。天啊别说在伊斯兰国家,还是在神圣宗教殿堂的门外,就是在咱们中国,在开放的欧洲也没见过。在我吓得傻愣的这会儿,她们已一哄而散,好在那些中年黑袍阿姨有同情心,等那些黑袍美眉开心完去忙她们自个事去了,还留在我身边完成合照的任务。当我有点得意地把这些合照发回国内时,把家人与同事吓一跳,嘱咐我千万小心,注意安全。
  据我走马观花般的观察,当代普通伊朗人,一方面牢固葆有传统的、有宗教特色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则难以抑制地冲向以西式为主流的当代生活方式。女性仍然戴头巾,黑袍还是随处可见,但许多中青年女性的彩色头巾仅仅披在后脑,前面现出精心修整的发型,不少人也会像有的中国、欧美女性那样染上时下世界正流行的颜色,显然不合传统规范;小伙子们的发型装束则基本与中国或欧美、日本男子一样。我目睹他们在纪念穆罕默德女儿的宗教游行中的热情,也亲眼见女孩子们拿着长镜头拍照时,见同行的人把相机对着她们时,不但不避开还摆出当今中外青少年流行的姿势让人拍照,不少小女生一副挺兴奋的样子主动向我们打招呼;我也多次見过美丽的波斯女郎见到我时礼貌一笑,温暖了冬日里一个游客的心。
  每一个对伊朗有所了解的人,都说伊朗人在公开场合都是彬彬有礼,应对得体的。那些酒店的服务员、提行李的小工、工地里搬砖的苦力,见到我们都彬彬有礼,谈吐举止自然,这些天生资质似是由无数代人传承的文明教化所使然。
  从16到18世纪一次次王朝中兴改革与反复到十九世纪的衰落与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及反复,到巴列维时代的全面西化,再到伊斯兰革命后的原教旨生活方式的提倡。由于他们有过辉煌的历史,所以他们急于通过试验各种途径走向新的辉煌,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在改革与保守两端游走。
其他文献
56个民族各有风采,这一次我们将连载两期带大家走进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的勐简大寨,全方位地探秘生活在这里的一个叫做“黄衣阿佤”的民族。我们的勐简大寨之旅,首先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传奇式的婚俗、神秘的“色林”;这里的人们爱穿土黄色的衣服,有皇族气息;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感恩自然,祭祀“色林”;在这里可以参加当地与汉族春节相似的——青苗节,还有各种特色美食让人大饱口福。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期刊
在我们的认知里面,烟囱一般都是建在房子的屋顶上的,但东北传统民宅的烟囱,与南方的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大怪!那么,东北民居把烟囱建在哪里了呢?  东北传统的民宅烟囱不是建在山墙上方的屋顶,也不是从房顶中间伸出来,而是立在距房山墙三四尺远的地面上。这种烟囱独立垒起,有圆也有方,下粗上细,逐级上敛,像一座小塔,高出房檐约数尺。这种在房屋外侧竖起的烟囱,民间叫做“落地烟囱”、“跨海烟囱”,满语则称之“呼兰
期刊
在辽阔的大东北,过端午节是相当热闹的,仪式感特别强,家家户户都很当回事儿。细数起来,节目还真是不少——挂葫芦、插艾蒿、系五彩线、逛庙会……节目丰富,惹得大人小孩个个都乐开怀。事不宜迟,我们马上走进大东北,感受东北人家的端午节。  端午节,各家为什么要挂葫芦?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着收集福气的作用。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十分贴近,可以收纳吉祥之气,易进不易出,所以,一到端午节,民间就有用葫芦去病化
期刊
滚起来的花灯  说到灯展、花灯、灯谜,我们都不陌生。年纪稍大点儿的人,小时多玩过“滚铁环”,也就是用一个带弯钩的长柄,推着自制的铁环滚来滚去,呛啷呛啷,煞是快乐。回忆起来,其实是“极为无聊的快乐”,但那时玩具极少,这“滚铁环”便是我们最得意的娱乐项目。谁的铁环粗大,谁能玩出新花样,自然会享受到更多的荣耀,深受小伙伴们羡慕。  清明节后几天,我应邀去湖南长沙,原想感知茶乡的春色,结果在长沙县双江镇却
期刊
在周庄的大街小巷,几乎随处都可以见到“万三蹄”的影子,甚至连空气中都飘溢着“万三蹄”的诱人肉香!来周庄的游客,几乎没有人能逃过“万三蹄”的诱惑!为什么“万三蹄”有如此大的魅力?  “万三蹄”是600多年前大明王朝时代的江南巨富沈万三发明的。沈万三是土豪级的富户,史册有名。有钱人自然就爱“讲究”,连吃的猪肘子做法都与众不同——把一个连皮带肉、连骨带肉的猪肘子收拾好之后,放到开水锅内煮至五成熟后取出,
期刊
巴中皮影是流传于四川省东北米仓山南麓(巴中市境内)的一种民间皮雕工艺美术和民间皮影戏。据《巴中县文化志》载:地区早在宋代就有“皮影戏”。伴随巴山人民走过了上千年的时光,今天仍是巴山人民钟爱的民间剧种。  地道的四川风味  巴中皮影和其他地方的皮影共通点很多,但因为是巴山蜀水孕育出来,自然是属巴山蜀水的性格,于共通之处显示自己的个性。巴中皮影演出使用的“灯腔”是巴山地区地道的民间音乐,历史可追溯到秦
期刊
招待客人,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红白喜事中的一件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湖南省安仁县的农村,娶亲时男方“接生亲”的待客方式就很不一般了。所谓“接生亲”就是指接待陪送新妇娘到男方来的娘家亲人。这种“生亲”是初来乍到的贵客,身份特殊,男方在招待上自然不能随随便便,掉以轻心,所以一切礼节都是按最高待遇安排。  到达目的地后,送亲者并不急着随新郎新娘同时进屋,一般在新郎所在地的村口稍作停留,待新郎新娘进屋
期刊
东台紧邻海边,龙在老百姓心目中可以呼风唤雨,可以上天入地,自然,龙就成为当地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精神支柱。“舞龙灯”在东台城乡各地广泛分布,非常普遍,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有有三十多人一起同时舞动的“长龙”,当然也有一个人舞动的“苍龙舞”。而这一次,我们就来体验一番东台民间特有的“苍龙舞”。  苍龙舞流传于水乡时堰一带,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龙舞,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他龙舞的表演者都必须为男性,都是
期刊
[摘 要]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素质,是适应新时期监狱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归纳等多种方法,从局部到整体对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素质培养进行研究,对人文素质内涵诠释。通过监狱人民警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得出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狱人民警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文 ;人文素质; 监狱人民警察人文素质培养  目前,我国
期刊
相信大家对舞狮一定不陌生,印象当中的舞狮,“狮子”形象威武,与真正的狮子气质颇为相似。但总是有例外的存在,例如这只“狮子”,第一眼看到它,我相信你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它和威武的“雄狮”扯上关系,可偏偏它就属于南方狮子舞的一种,而且还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  这个“另类”的“狮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就是流行于韶关市乐昌市三溪、秀水、坪石、黄圃等地区的青蛙狮。  单单从它的外貌上看,的确很难把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