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不仅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还增加了课堂密度。但在农村学校,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其推广应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性;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采用现代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面临的任务和要求
1、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创造恰当的情景模式”的方式展开,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注意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我们应该转换角色,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索、实践、提炼、创新,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充分发展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满足多样化的需要。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怀与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指导他们自主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4、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因此,仅靠原有的教学手段、方法和课堂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成果,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现代信息技术变“学”为“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数学教学中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一味注重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过分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重复演练,而忽视解题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合作交流。因此学生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学科,与生活无关。只有数学家才能“做”数学,而他们只要“听”就可以了。而现代数学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2、信息技术变“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传统教学利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幻灯片等,进行静态教学,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进行便捷的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直观感、主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運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过程再现等操作,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变“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计算和作图,这些计算和作图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杂。例如;在探索“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a,究竟是多少呢”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学生笔算或查表所消耗的时间,留下了更多的宝贵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品味“无限逼近”。
4、信息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现代化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的途径,使学生乐于学习。其次,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动与静、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认知过程,揭示现象本质,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信息技术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合作者”,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融“教”“学”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的功能从课堂教学的说教和高工作量中部分释放出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看作是种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优势,但这不等于整堂课全用。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不能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能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要继续发挥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气氛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可以了,内容的串联往往不到位,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性、反馈及时性,使其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中学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2]林巧燕.《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2006.6.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性;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采用现代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面临的任务和要求
1、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创造恰当的情景模式”的方式展开,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注意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我们应该转换角色,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索、实践、提炼、创新,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充分发展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满足多样化的需要。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怀与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指导他们自主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4、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因此,仅靠原有的教学手段、方法和课堂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成果,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现代信息技术变“学”为“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数学教学中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一味注重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过分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重复演练,而忽视解题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合作交流。因此学生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学科,与生活无关。只有数学家才能“做”数学,而他们只要“听”就可以了。而现代数学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2、信息技术变“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传统教学利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幻灯片等,进行静态教学,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进行便捷的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直观感、主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運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过程再现等操作,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变“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计算和作图,这些计算和作图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杂。例如;在探索“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a,究竟是多少呢”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学生笔算或查表所消耗的时间,留下了更多的宝贵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品味“无限逼近”。
4、信息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现代化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的途径,使学生乐于学习。其次,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动与静、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认知过程,揭示现象本质,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信息技术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合作者”,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融“教”“学”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的功能从课堂教学的说教和高工作量中部分释放出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看作是种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优势,但这不等于整堂课全用。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不能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能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要继续发挥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气氛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可以了,内容的串联往往不到位,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性、反馈及时性,使其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中学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2]林巧燕.《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