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三次飞天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空里的一小步,航天事业的一大步。”
  回首自己的航天路,神舟十二号指令长聂海胜心生感慨:“20多年,3次‘飞天’。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每一大步里。”

【神六】


  继续努力,绝不放弃
  1998年1月,聂海胜光荣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
  入选,并不意味着拿到“太空入场券”。神舟五号飞行任务,聂海胜成为备份航天员,与飞天梦擦肩而过。
  不久之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提上日程。
  这次,能不能入选?聂海胜曾在心里问了千百次,而答案只有一个:继续努力,绝不放弃!
  每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乘组的选拔,都要“重新洗牌,从零开始”,这意味着,作为神五备份的他,和战友们又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就在选拔训练的关键阶段,聂海胜的母亲突发疾病。他心急如焚。然而,面对紧张急迫的备战工作,权衡再三,他忍痛让妻子回到老家,和弟弟一起照顾母亲。而他自己,依然坚持在训练一线。
  就在此时,组织得知了聂海胜的情况,特批他回老家探望。
  家人对他的事业无比支持。弟弟拉着他的手说:“哥,你放心地回吧,家里有我在。你尽忠,我尽孝!”
  3天后,聂海胜又出现在训练场。
  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他熟练掌握了所有飞行程序及操作规程,在单项考核中,出现了整个考核中难得一见的满分。最后,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乘组。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20小时,首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神六任务的圆满收官,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顺利完成。而聂海胜也在成为航天员近8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圆梦太空。

【神十】


  成绩清零,一如既往
  神六之后,聂海胜迎来了飞天生涯中的第二个8年。
  这期间,他先后获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航天功勋奖章”、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太空失重,心灵不能“失重”。聂海胜一次次将成绩清零,一如既往地学习、苦练、参加乘组选拔。
  荣誉待遇都有了,又已近知天命之年,为什么还要飞?“飞行是我的职业,我的使命。无论将军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荣。”聂海胜说,“只要我还能飞,就要做好一切准备,随时接受挑选,为祖国出征太空。”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领命出征,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

  2013年4月,聂海胜和张晓光、王亚平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乘组。这次任务由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带领两位没有太空飞行经验的战友出征太空,同时,他还承担手控交会对接任务。
  手控交会对接,被喻为“太空穿针”。这对航天员的认知、操作技能、风险预判和心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6月23日8时26分,继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首次完成“太空穿针”后,聂海胜再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前后、左右、上下、滚转、俯、偏航……聂海胜操作手柄,对飞船6个维度12个方向进行动态、实时、精确控制。
  10时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接触,7分钟后,两个飞行器连接成组合体,对接成功。
  6月26日早晨,在圆满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十号飞船于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返回,宣告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神十二】


  初心不忘,时刻准备
  2014年,聂海胜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他与全体航天员坚持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确保了各项训练任务和重大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航天员群体荣获“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称号。
  “他正直坦诚、谦虚随和、朴实厚道,是一位难得的好战友、好领导、好大哥。”这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2019年12月,聂海胜再次拿到“太空入场券”,和刘伯明、汤洪波一起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空间站任务在轨飞行时间长、操控难度大,对选拔训练要求显著提高。
  已50岁有余的聂海胜一直跟其他航天员一样——训练,训练,再训练。
  经过地面大量的训练和在轨预试验,所有程序已经滚瓜烂熟,所能想到的各种意外情况都做了预案,这一次,聂海胜信心百倍。
  6月17日,他与刘伯明、汤洪波一起,踏上了飞天征程。这是聂海胜第三次飞向太空。
  飞天之路不是浪漫的散文诗,这个8年,每一步都倾注着心血与汗水。
  “我的初心是出征太空,我的使命就是圆满完成任务,我的状态就是时刻准备着。”这,是这位特级航天员的心声。
  ◎來源|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中国刺绣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共同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申报中国刺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lO月19日,在湘绣的原产地,湘绣、蜀绣、粤绣、苏绣,中国“四大名绣”的代表宣读《沙坪宣言》,启动“四大名绣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12程。  国内“四大名绣”代表聚首,提出联合申遗,尚属首次,也迈出了四大名绣以“中国刺绣”名义并肩申遗的
期刊
“三孩”政策出台,有关“生育”的话题  再次引发讨论。一部分人在“生还是不生”  的问题上徘徊,也有一部分人在“生不生得出来”的困扰中忧虑。  因为工作压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晚婚晚育等多重因素,近些年我国不孕不育患者以及出生缺陷患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如何在鼓励生育的同时提高优生水平?  医学发展正在逐步破解这些难题。
期刊
重庆大足石刻中“生孩子”场景。  分娩,古今都是人生之大事。古代孕妇如何生孩子?在人们的印象及现代影视剧中,孕妇分娩都是躺着,即卧位分娩法。古人分娩也这样吗?不是,古代孕妇一般是“坐着生孩子”。  隋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妇人将产病诸候》中,提到当时孕妇分娩所采取的体位时称,“妇人产,有坐有卧”,即分娩时有坐姿,也有卧姿。  虽然“有坐有卧”,但古代孕妇首选的是“坐”,其次才是现代孕妇喜欢的“卧
期刊
唐氏综合征男孩。  唐氏综合征是目前最严重的出生缺陷之一,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主要是由于母体卵子的第21号染色体发生不分离而造成的。2011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将3月21日命名为“世界唐氏综合征日”,意在寓意唐氏患者所具有的独特性——21号染色体三体。  我国大约每20分钟就有一位唐氏儿出生,所以准妈妈们规范化的产前筛查对预防唐氏患儿的出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检出率也不过60%~70
期刊
8月8日,北京野生动物园的一则声明火了,在全网传阅的过程中留下了无数个“哈哈哈哈哈”。  声明描述了8月7日,两家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游览时因琐事发生纠纷进而互相谩骂、厮打引发大量游客和附近动物们的围观。  声明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双方厮打地点附近的动物们是第一次看到人类之间的打斗场面,令它们印象深刻,当晚部分动物家庭在兽舍内纷纷效仿,场面一度失控,在饲养员的耐心教育下,动物们知道了打架不好,
期刊
孩子们在课外兴趣班上。  在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越来越多国家出现少子化现象。在南欧、东南欧、东欧以及东亚的部分国家,生育率则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研究人员指出,总和生育率的极低(低于1.5)或超低(低于1.3)现象是全球生育率转型进程中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也正是因此,决策者和公众普遍担心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公共财政、养老金体系、社会保障和卫生事业的巨大压力。  但“生不生”的确不只是个“
期刊
国内·社会    上海世博百年圆梦1.B2.(1)不能,因为去掉了就不能突 出围绕世博会开展的公共外交 活动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增添了 丰富的内涵这一时代特征。
期刊
倪光南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大家知道开源,一般开源是指开放源代码、开源软件,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的一种模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我们往往把开源作为一个发展模式,就是创新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围绕这个开源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技术生态体系,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其中,所以开源越来越壮大。那么开源模式对我们当前的意义来讲,我们应该说在软件、信息
期刊
7月27日上午,由中国科协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议主题为“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共筑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指明方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发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主攻方
期刊
在历史上,坏血病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更是众多海员、探险家的噩梦。直到18世纪,海军军医才发现这种号称“海上凶神”的疾病和饮食有关,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它的防治办法。  为什么在中世纪的欧洲,坏血病会成为剥夺海员生命的恶魔?他们在海上的饮食究竟如何?在首次环球航行500周年之际,笔者将以著名的麦哲伦之旅为例,谈谈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的饮食问题。酒是海员的“生命之水”  1521年3月16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