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朗读开始学习课文,可以将学习语文的起点降低,让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读中感悟,更能让孩子们领会文中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朗读还是学习语文的敲门砖,凡是喜爱朗读的孩子,他一定也会喜欢上语文课的。朗读,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感悟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学习内容,培养的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一直认为,我们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认识那些写在纸面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我们还必须能让学生感悟文字,通过这些文字驱遣他们的想象,从中看出一幅图画,看出作者刻在纸背的哲思,刻在纸背那欲说还休的心绪。而朗读,则是感悟文章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等语文能力。
一、 从朗读开始学习课文,可以将学习语文的起点降低,让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感悟,都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一篇课文,学生连读都还没读通顺,还谈得上什么理解,什么掌握?更不用说拓展了。只能上课开小差罢了。因此,每学一篇新课文,我都先要求字词过关,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读通、读顺课文。这个起点很低,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做到,所以学生们都愿意去做,也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同学都得到锻炼。就如上次魏书生老师在东莞上的那节课,高二的课文《人生的境界》,初二的同学也完全能够在他们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进行理解和提高。语文就是这样,从同样低的起点——朗读开始,不同的学生根据其理解能力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落点,但都不会原地不动。
但我们许多老师认为读课文是很简单的事情,不愿在课堂上花时间去练习,这样做是很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五、六年级的学生中,在学期结束时还不能将课文完整的读下来的同学大有人在。我们需要的是让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你将学习的起点定为从讲解课文开始,那么你首先就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后进生,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学习语文什么最难?难就难在没有开口去读,文章能读顺了,能读出感情来了,你说他们对课文有没有自己的理解?肯定有。学生这时对课文的理解即使是粗浅的,也远比我讲的精深的道理要来得踏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好适当的点拨就可以达到我们更高的要求了。
二、 在读中感悟,更能让孩子们领会文中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并承认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进步。可是我们老师们说起新课标,说起以学生为主,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一段啊”,学生说喜欢哪一段老师就讲哪一段,结果是完全不顾文章的结构,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究其实质,只是一个花架子,是做给听课的老师们看的,根本就不是以学生为主,完全是以教师所追求的课堂热闹、好看为主。而朗读,就是要让孩子们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不同的进步,我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第十一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有一个教学难点,那就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用了引号,而有的地方却不用。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这几个地方“鸟的天堂”这四字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并在读中使用不同的语调以帮助理解。结果学生告诉我:用引号的地方都是用来指地名的,而不用引号是作者自己对它的评价。说得多好,这样的理解不是比我喋喋不休的解释要好得多吗?
三、 聲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多是从喜爱朗读开始的,那些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来说,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啊。
十多年的教学,我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着多大的帮助。但是,要让学生读得好,教师首先是要做好范读。现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许多教师在上课时通常会选择利用课件、磁带进行范读。可是我一直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有滋有味的范读,远比课件、录音机里传出的声音更能感染学生,虽然我们声音可能不是那么完美,可是就如看现场球赛永远比电视机上的球赛更让人激动一样,教师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永远要比机器里传出的电流声要更感染学生,更让学生急于模仿,更能激发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也曾经是学生,我也曾一次次为我的老师那深情的范读所陶醉,也曾一次次的向往有一天自己也能读得那么美,于是,我深深地爱上了朗读,爱上了语文,直到今天。因此我固执地认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敲门砖,凡是喜爱朗读的孩子,他一定也会喜欢上语文课的。
四、 朗读,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许多语文老师抱怨,学生看了那么多作文书,我们老师讲了那么多种写作方法,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却总是那么干巴巴的,这就是语感的问题。语感,我认为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字,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可以传授的,那语感则是无法传授的,就像我们的智慧永远无法传授给他们一样。我们只能不断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训练,阅读能力,在朗读及说话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开口朗读,自己多去阅读。特别是在我们方言区,更是如此,课文读不好,甚至普通话也就说不好,语感就更不好了,那叫学生如何去写作?
没有朗读,语文就不成其为语文,没在朗读,也就没有妙语连珠,没有生花妙笔。千年前,先哲们就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何其重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从朗读开始,并将其贯彻始终,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彦.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02).
[2]周秀萍.注重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2007(01).
作者简介:
黄旭兵,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第二小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感悟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学习内容,培养的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一直认为,我们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认识那些写在纸面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我们还必须能让学生感悟文字,通过这些文字驱遣他们的想象,从中看出一幅图画,看出作者刻在纸背的哲思,刻在纸背那欲说还休的心绪。而朗读,则是感悟文章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等语文能力。
一、 从朗读开始学习课文,可以将学习语文的起点降低,让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感悟,都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一篇课文,学生连读都还没读通顺,还谈得上什么理解,什么掌握?更不用说拓展了。只能上课开小差罢了。因此,每学一篇新课文,我都先要求字词过关,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读通、读顺课文。这个起点很低,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做到,所以学生们都愿意去做,也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同学都得到锻炼。就如上次魏书生老师在东莞上的那节课,高二的课文《人生的境界》,初二的同学也完全能够在他们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进行理解和提高。语文就是这样,从同样低的起点——朗读开始,不同的学生根据其理解能力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落点,但都不会原地不动。
但我们许多老师认为读课文是很简单的事情,不愿在课堂上花时间去练习,这样做是很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五、六年级的学生中,在学期结束时还不能将课文完整的读下来的同学大有人在。我们需要的是让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你将学习的起点定为从讲解课文开始,那么你首先就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后进生,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学习语文什么最难?难就难在没有开口去读,文章能读顺了,能读出感情来了,你说他们对课文有没有自己的理解?肯定有。学生这时对课文的理解即使是粗浅的,也远比我讲的精深的道理要来得踏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好适当的点拨就可以达到我们更高的要求了。
二、 在读中感悟,更能让孩子们领会文中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并承认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进步。可是我们老师们说起新课标,说起以学生为主,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一段啊”,学生说喜欢哪一段老师就讲哪一段,结果是完全不顾文章的结构,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究其实质,只是一个花架子,是做给听课的老师们看的,根本就不是以学生为主,完全是以教师所追求的课堂热闹、好看为主。而朗读,就是要让孩子们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不同的进步,我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第十一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有一个教学难点,那就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用了引号,而有的地方却不用。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这几个地方“鸟的天堂”这四字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并在读中使用不同的语调以帮助理解。结果学生告诉我:用引号的地方都是用来指地名的,而不用引号是作者自己对它的评价。说得多好,这样的理解不是比我喋喋不休的解释要好得多吗?
三、 聲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多是从喜爱朗读开始的,那些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来说,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啊。
十多年的教学,我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着多大的帮助。但是,要让学生读得好,教师首先是要做好范读。现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许多教师在上课时通常会选择利用课件、磁带进行范读。可是我一直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有滋有味的范读,远比课件、录音机里传出的声音更能感染学生,虽然我们声音可能不是那么完美,可是就如看现场球赛永远比电视机上的球赛更让人激动一样,教师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永远要比机器里传出的电流声要更感染学生,更让学生急于模仿,更能激发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也曾经是学生,我也曾一次次为我的老师那深情的范读所陶醉,也曾一次次的向往有一天自己也能读得那么美,于是,我深深地爱上了朗读,爱上了语文,直到今天。因此我固执地认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敲门砖,凡是喜爱朗读的孩子,他一定也会喜欢上语文课的。
四、 朗读,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许多语文老师抱怨,学生看了那么多作文书,我们老师讲了那么多种写作方法,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却总是那么干巴巴的,这就是语感的问题。语感,我认为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字,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可以传授的,那语感则是无法传授的,就像我们的智慧永远无法传授给他们一样。我们只能不断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训练,阅读能力,在朗读及说话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开口朗读,自己多去阅读。特别是在我们方言区,更是如此,课文读不好,甚至普通话也就说不好,语感就更不好了,那叫学生如何去写作?
没有朗读,语文就不成其为语文,没在朗读,也就没有妙语连珠,没有生花妙笔。千年前,先哲们就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何其重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从朗读开始,并将其贯彻始终,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彦.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02).
[2]周秀萍.注重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2007(01).
作者简介:
黄旭兵,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