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

来源 :民生周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一切旧哲学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其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其重新客观理智地审视了人和自然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对人和现实世界关系的实践把握和回答中确立起"问题在于怎样改革世界"的崭新的科学世界观。这一新世界观的崛起克服了以往哲学的重大缺陷,实现了哲学思想史上的一场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因此,科学的实践观,它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同样是全面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革命性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马克主义实践观对以往旧哲学实践观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哲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上的延续,毫无疑问,它首先继承了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及自然界存在对人的活动的优越性的基本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并没有停留在以往旧哲学思想的水平上停滞不前,相反,它通过对唯理论和经验论,尤其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的扬弃和超越,创造性地建立起了与旧哲学有本质区别的、更为合理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以往旧哲学实践观的批判
  (一)对唯心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批判
  马克思曾提到:"和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在西方哲学史上,无论是苏格拉底论辩术的创立,还是柏拉图所期望建立的"理想国"都是严重脱离实践的理论。而作为近代哲学发展顶峰的古典哲学,如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也提到过实践,但更多地是沉溺于思辩之中,热衷于"闭门造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谓的实践不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而是抽象的实践。比如,在康德那里,主体与客体二者是绝对对立的、毫不相融的,从而将精神同物质、人与自然绝对地割裂开来。康德提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概念,认为前者解决认识问题,后者说明行为问题,行为来自意识,意志发自心灵。这样,康德就把"实践"局限于人的道德修养行为范围内,把道德准则看成是理性的"绝对命令",所谓"实践理性"只是一种"应当"和"信仰",最终导向道德神学。而在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黑格尔哲学中,他在其抽象的唯心哲学形式下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进行了辨证的理解。黑格尔所阐释的"绝对理念",事实上是在自身矛盾的逻辑基础上展开的讨论。因此,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把新世界观与各种唯心主义哲学区别开来,不仅旗帜鲜明,而且意义深远,极富科学和远见。
  (二)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批判
  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这里所谈到的"事物、现实、感性",指的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一切客观的事物。马克思认识到,旧唯物主义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把客观的事物看成单独的、与人的主体活动无关的"自在自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客体事物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的实践观是要客观事物看作是实践的对象,看作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即"人化自然"。同时,人的认识层面不仅仅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能够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旧唯物主义对于这样一个科学的规律是不理解的。他们把实践排除在认识论之外,只能消极被动地直观地反映世界,却不能变革世界。即使是达到旧唯物主义顶峰的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理解也只是局限于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始终没有超出抽象的直观的界限。比如,费尔巴哈虽然意欲把现实的人作为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但他却并未真正懂得实践,全部问题在于他没有正确理解"主体-客体"的本质,即"人"自身。首先,费尔巴哈讲的"现实的人"其实是被抽去了社会本质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是仅仅限于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其次,他所讲的实践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吃喝玩乐等消费的实践,而没有看到生产劳动是人类最本质的实践活动。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旧的唯物主义最终必然会导致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就是说,任何一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哲学学说,任何一种思维内容,其是不是客观真理,归跟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做出这一论断无疑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马克思所独创的科学的实践观清楚地划清了与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之间的界限,为建立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一)事实上,对于实践的问题上,马克思有非常科学的理解。首先,马克思充分认识到,实践本身就是人的"感性活动"、"客观活动"和"现实活动"。马克思对于实践的这种认识,其实就已经与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划清了鲜明的界限。其次,马克思强调实践活动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视实践活动为人主观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过程。也就是说,它并不停留在一般的感性活动的层面,而是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对于实践问题的上述理解,突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特征,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马克思在充分认识到科学实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和理清了人、自然、社会与人的认识的哲学路线。旧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观的对象,并不懂得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践究竟发挥了多么不可替代和重大的作用。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持有反对的意见和态度。他批评唯心主义仅仅看到了实践和主体的能动性,并且将实践和主体的能动性归结为意识的能动性和精神的能动性。从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的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要建立的哲学是一种既要克服唯心主义的缺陷,又要克服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总而言之,马克思的哲学观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出发,考察并梳理了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关系以及发展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大哲学意义
  (一)它实现了哲学重心的转移-从"抽象的世界"转移到"属人的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往往同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交织在一起,自然被看作是物质世界,人则属于精神世界。人和自然界不仅水火不融,而且相互对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相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但人的生命和生活特征却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实践的。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必然要与自然发生关系,并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以能动的形态,使自然进入历史过程,变为社会存在物。在这里,自然已不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那个纯粹自然的范畴,它已被视为一个与人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的历史范畴。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重心,不再像以往哲学那样只是局限于先在于人类的、抽象的原生自然,而是转向了与人息息相关的属人的感性世界。
  (二)它体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从传统的"心-物"两极对立转化为思维和存在的现实的和谐统一。以往哲学的思维方式,总的讲是以人与自然的"心-物"两极对立为基本特征的。他们要么只追求世界的精神本原,要么只追求世界的物质本原,最后把复杂多样的现实世界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实体"。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即以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为基础全面审视世界的方式,对人和自然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把握。它科学地阐述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对人的优越性以及自然与人的活动的相关联性。通过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了对传统哲学"心-物"两极对立的扬弃,通过实践这一中介,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现实的和谐统一。
  (三)它实现了认识论的重大变革-从直观的反映论转变为实践反映论。唯心主义哲学将人的认识看成是一种意识对意识的反映,旧唯物主义哲学将人的认识活动排除在实践活动之外,抹煞主体的能动性,把认识归结为人脑对事物的直观反映。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所有的旧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不彻底的认识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过程,揭示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在本质上也是实践论,它以实践为立足点,在新的理论高度和深度上再现了人类认识活动的辨证过程。
  (四)它实现了哲学功能的转变-从以往哲学单纯的在理论上解释世界转变为扎根于人类实践全面地改造世界。以往的旧哲学由于其思维视角的局限性,往往只重视从理论上解释世界,而不能自觉地提出哲学变革社会、改造世界的任务。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切真正的哲学都应与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现实世界相接触并相互作用,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而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能动地指导人们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明确地提出自己哲学的根本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特征也由此凸现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与唯心主义及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为建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从而成为一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
  [3]李文阁.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矛盾"[J].哲学研究 ,2005,(5).
  [4]吴仁平.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实质的在认识[J].上饶师专学报,1996,(5).
  [5]鲁品越.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位一体"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4).
  [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三连书店,1962.
  [7]邢贲思.哲学小百科(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斯大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了解罗龙镇的老人生活现状,以及对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唤起人们对老年人幸福指数问题的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了解老人的基本生活情况以及需改善的不足之处,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向政府、社会提出合理的建议,进一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感受到关怀,同时也为以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资料。  【关键词】老年人;幸福指数;宜宾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如何使老
期刊
【摘要】作风建设是关系部队性质宗旨的重大问题,是制约强军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带部队就是带风气,就是带作风。一支部队风气不好,就不可能产生团结友爱的良好环境,内部环境就不可能健康和谐,势必会制约部队的全面建设发展,影响部队战斗力。作风优良,才能凝聚军心,提升士气,提升战斗力,才能胜任"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使命。  【关键词】部队;作风建设;内部环境  习主席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
期刊
这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每推荐一名学生,初中补课老师会拿出300到800元不等的中介费给小学班主任,这笔费用会变相地由高中老师返回的中介费冲抵。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无疑是今年教育部为治理各地有偿补课问题开出的一剂猛药。然而,这剂猛药究竟能否祛除这一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的教育顽疾?《民生周刊》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市调查走访得到的答案是,此药在朝阳失效。  6月29日,教育
期刊
【摘要】交通规费是国家相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征收的一类费用,主要包括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养路费和公路客运附加费三项。交通规费的征收主要是用于交通公路建设和日常的保养维护,然而在交通规费的征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部门不重视、规费征收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票据管理不严格、收费标准混乱等等,亟待相关部门制定对策以解决问题。  【关键词】交通规费;问题;对策;管理  一、交通规费征收中存在的
期刊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应用十分广泛。根据现代交通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须严格控制材料、工艺和现场施工。  【关键词】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材料  【Abstract】The asphalt concrete road is built widesprea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level highway.
期刊
【摘要】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改进审计策略,完善审计模式,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手段,这些都是医改环境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内部审计;医院;工作探讨  一、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卫生行业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办院,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卫生行业;妇幼保健院;依法办院;科学发展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法治建设按照省市两级"法治单位"创建考评方案,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以知法守法、依法治院为基本目标,以维护广大职工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努力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医
期刊
【摘要】人才是强军兴军的重要因素,要想解决好人才建设制约战斗力提升的诸多问题,就必须聚焦强军目标,着眼"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以战斗力标准为唯一标准,大力倡导实施人才强军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军兴军储蓄强大的生力军。  【关键词】强军目标;人才建设;机制体系  当今时代,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制约全局发展的核心关键因素。在实现强军目标的道路上,如何吸纳、培育和留住优秀人
期刊
【摘要】重庆涪陵区崇义街道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与街道群众服务、经济发展和社区自治三个方面结合,探索出沟通、参与、自治的街道发展新模式,值得借鉴。  【关键词】街道;群众路线;践行;和谐  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街道这一基层党组织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工作。重庆涪陵区崇义街道党工委将群众路线与街道社区发展有机结合,重服务、强沟通;转结构,共参与;建法治、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汽车检测过程之中,大部分都是凭借汽车修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来发现汽车存在的故障,并对汽车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但是,传统的汽车检测方式难以发现一些相对比较隐蔽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汽车检测行业已经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来完成对汽车的检测工作,这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检测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具体介绍我国国内的汽车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