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省市的體育中考政策经历了20多年的不断探索、推进实施,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通过体育中考,广大初中毕业生的心理、生理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为人生之路夯实了基础。由此可见,体育中考的实施确有其无可替代的意义。但是,由于个别地区和学校在体育中考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不同的声音。体育中考下一步该如何改进和实施,成为近几年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体育中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片面追求高合格率,应试色彩明显。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有效措施,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有些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高合格率,导致有的教师从初一就开始将中考内容作为训练内容,将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使体育课走上了应试教育的道路。这既不符合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背离了实施体育中考的初衷。
2.忽略学生兴趣,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有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仅注重中考项目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每节课重复相同的内容,使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
3.过于走过程,目标考核是唯一。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的学习、课外活动中,并督促学生重视体质健康,但有些体育教师迫于压力或片面追求高合格率,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操作,导致没有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
4.项目设置不合理,家长与学生意见大。在考试项目的选择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出现了诸如男生测试引体向上而女生测试仰卧起坐的情况,因男女生测试项目的难易程度差距较大,导致男生取得分数的难度高于女生,直接影响到中考总分,为此引起男生及其家长的焦虑和不满,给中考体育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果体育中考测试固定的项目,可能就会导致在体育课上仅练习考试项目的结果。从多年来体育中考的实施效果来看,体育中考这根指挥棒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就目前情况,还应进一步挖掘和扩大体育中考的作用和影响力,以此来撬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前进。
二、对体育中考实施的建议
1.加大体育中考的分值,真正引起社会的重视。各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重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在这门学科的课时量。体育课作为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学科中课时比重最大的一门学科,理应在中考中占更多的分数。否则,不仅落实不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又回到了以前对待体育教学的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老路上,也不可能促进社会和家长真正地重视体育。
2.设置科学、合理的测试项目。体育中考测试项目的选择,应结合中小学常态课堂教学,除了保障基本身体素质测试内容之外,更要注重特长发挥。坚持“健康第一,多项选择”的基本原则,在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规定的项目外,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增加特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测试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特色项目,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有特长的益处。同时,还可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体育特长生,挖掘出更多的体育人才。
3.规范、公平、公正的过程管理考核。过程管理考核能有效督促学生参与到日常的体育课学习、课外活动中,是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组织活动时管理学生的一个手段。建议过程管理所占分值不宜过大,最多不要超过20%;在过程管理中一定要公开、透明,要有相应的公示、监督机制。操作流程要规范,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4.加快出台技能测试标准,推进运动技能教学。在当前各地市进行的体育中考的操作中,大多数都是设置的田径类单项项目,其原因是目前没有对于技能方面的测试评价标准,包括最常见的篮、足、排三大球都没有科学、合理的测试办法和标准,导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选择中考体育项目时只能忍痛割爱,进而直接影响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所以急需组织相关人员,尽快研究制订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问题。
5.多次考试,避免一考定终身。体育学科考试本身有其特殊性,受气候、场地、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运动技能”和最终的“身体运动能力终结性评价”,可以在初二和初三各测试1次,并取学生最好的1次成绩为准。这样,既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降低了外界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
6.改革创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不论是过程管理、技能测试,还是身体运动能力终结性评价,多年来只关注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考核与评价,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落实与评价,因此,多年来体育课堂教学只关注“体”,而不关注“育”,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同时也为了真正在常态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建议在体育中考中适当加入如逃生技能、急救常识与操作、健康运动常识与操作等综合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考核”。
一、体育中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片面追求高合格率,应试色彩明显。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有效措施,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有些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高合格率,导致有的教师从初一就开始将中考内容作为训练内容,将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使体育课走上了应试教育的道路。这既不符合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背离了实施体育中考的初衷。
2.忽略学生兴趣,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有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仅注重中考项目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每节课重复相同的内容,使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
3.过于走过程,目标考核是唯一。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的学习、课外活动中,并督促学生重视体质健康,但有些体育教师迫于压力或片面追求高合格率,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操作,导致没有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
4.项目设置不合理,家长与学生意见大。在考试项目的选择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出现了诸如男生测试引体向上而女生测试仰卧起坐的情况,因男女生测试项目的难易程度差距较大,导致男生取得分数的难度高于女生,直接影响到中考总分,为此引起男生及其家长的焦虑和不满,给中考体育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果体育中考测试固定的项目,可能就会导致在体育课上仅练习考试项目的结果。从多年来体育中考的实施效果来看,体育中考这根指挥棒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就目前情况,还应进一步挖掘和扩大体育中考的作用和影响力,以此来撬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前进。
二、对体育中考实施的建议
1.加大体育中考的分值,真正引起社会的重视。各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重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在这门学科的课时量。体育课作为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学科中课时比重最大的一门学科,理应在中考中占更多的分数。否则,不仅落实不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又回到了以前对待体育教学的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老路上,也不可能促进社会和家长真正地重视体育。
2.设置科学、合理的测试项目。体育中考测试项目的选择,应结合中小学常态课堂教学,除了保障基本身体素质测试内容之外,更要注重特长发挥。坚持“健康第一,多项选择”的基本原则,在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规定的项目外,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增加特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测试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特色项目,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有特长的益处。同时,还可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体育特长生,挖掘出更多的体育人才。
3.规范、公平、公正的过程管理考核。过程管理考核能有效督促学生参与到日常的体育课学习、课外活动中,是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组织活动时管理学生的一个手段。建议过程管理所占分值不宜过大,最多不要超过20%;在过程管理中一定要公开、透明,要有相应的公示、监督机制。操作流程要规范,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4.加快出台技能测试标准,推进运动技能教学。在当前各地市进行的体育中考的操作中,大多数都是设置的田径类单项项目,其原因是目前没有对于技能方面的测试评价标准,包括最常见的篮、足、排三大球都没有科学、合理的测试办法和标准,导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选择中考体育项目时只能忍痛割爱,进而直接影响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所以急需组织相关人员,尽快研究制订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问题。
5.多次考试,避免一考定终身。体育学科考试本身有其特殊性,受气候、场地、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运动技能”和最终的“身体运动能力终结性评价”,可以在初二和初三各测试1次,并取学生最好的1次成绩为准。这样,既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降低了外界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
6.改革创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不论是过程管理、技能测试,还是身体运动能力终结性评价,多年来只关注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考核与评价,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落实与评价,因此,多年来体育课堂教学只关注“体”,而不关注“育”,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同时也为了真正在常态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建议在体育中考中适当加入如逃生技能、急救常识与操作、健康运动常识与操作等综合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