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混合式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差异,强调尊重、保护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并且提倡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工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便捷、高效以及功能的全面完成教学课堂的展开与串联,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络以及便捷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本篇文章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总结与反馈等流程的细化,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课堂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氛围,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改革的进行。
   关键词:混合式 语文教学 策略优化
   混合式学习方法是跟随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出现的新兴产物,国际教育领域在针对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与探索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新的教学与学习理念,我国在二零零三年正式将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名称确定为混合式学习,并逐步在我国教学领域中进行相关理论和理念的推广,到今日为止,我国的混合式学习方法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中学开始尝试进行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学习的融合,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而学生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一.关于我国混合式学习方法整体布局的论述
   初中阶段是我国教育部门所明文规定的教育第四学段,在这一教学阶段内,语文学科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日常的语文知识学习、积累、运用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使学生具备独自完成文章情感、内涵、思想的解读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部关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指导还没有完全落实,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缓慢,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首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寓言、散文、诗歌、古诗词、文言文等各种形式、各种题材的文章所使用的书面语言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口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书面化语言的机会不多。而且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更多的内容,同时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教材编写的文章选择不仅兼顾各种题材的文章,还同时选择了现代和古代、中国和外国等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上完全不同的文章,而这种文章选择方式在丰富语文教材内容的同时,其中不同文章设计到的不同风俗民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也增加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任务量和学习难度,学生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文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了解,才能够在正式上课时快速的融入课堂,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而如果学生缺少独自查阅课文背景资料的能力和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又不能面面俱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解答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那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与预期中的有所偏差[1]。
   二.混合式学习方法下语文学习
   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手段在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多样的多媒体选择,以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本的关系为导向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多媒体方式。当前我国比较成熟的网络学习平台如微课、慕课、SPOC等都已步入正轨,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興的移动网络平台,也成为了教师向学生输送学习资源的便捷渠道,现阶段初中语文的学习也可以从网络媒体和移动平台进行。
   1.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前预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去了信息时代,爆炸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获取课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信息提供了更加高效途径,能够省去大量的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的时间,除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还能够利用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素材从听觉、视觉多重感官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但众多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学校资源入口也带来了一些麻烦,那就是在缺乏严格的管理的情况下,学生所查阅到的学习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独立辨别资源的真伪、评估学习资源价值的能力,在独自预习阶段也缺少适合的求助对象,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学习网站和平台。
   通常情况下,学生所需要的学习网站和平台要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有关背景,并提供相关的文字、视频等详细资料,增加学生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朗读视频和音频,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标注并讲解。大体上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就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可以预先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学生资料查询和预习的向导,这里我们以初中语文中《陈涉世家》一文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文章中所出现的陈胜、吴广、秦二世、扶苏、项燕在那个时代分别是什么样的地位?又做过什么事情?《史记》一书在我国史学界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我国许多著名人物对它和它的作者司马迁如此推崇?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有关陈涉大泽乡起义和司马迁编写《史记》这两个层面的知识。利用导向性质的任务,驱动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的深度发掘,同时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全方面的了解文章背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品鉴能力。
   2.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进行课下任务布置。相比于传统的网络学习平台,移动网络平台的使用更加的便利,在平台的维护、资源的获取等方面都更加便捷,也是基于这些方面的优势,移动网络平台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也都更倾向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能够应用移动网络平台在课下及时向学生以及家长传达教学任务。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相对应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料,并将学习资料和视频资源通过微信发送到家长群中,帮助家长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建立起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反馈学生近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发展情况,形成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能够及时、迅速的将自己在预习阶段的重难点反馈给老师,帮助老师深刻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解答难题[2]。    3.用混合式学习法进行课堂授课。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上看,们可以明确的得出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初中阶段的授课方法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无法提高速度缓慢的难题。混合式学习方法的出现是改变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窘境的良好契机,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弹性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混合式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电子化学习的特点和优点,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又保留了传统课堂模式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的优点,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去,以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实际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传统课堂形式下展现更多的内容,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影视剧片段、音频、图画等搬到课堂上来,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传统课堂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三.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双重视角
   1.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观视角。混合学习模式的微观视角是针对网络学习活动的细节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的视角,从这一层面了解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不足,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深刻、准确的把握课堂进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有所了解,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掌握,依靠教师职业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评估判断能力,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完成课堂教学的重新设计与调整,使课堂内容呈现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定期的考核与复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遗漏知识点和遗忘程度较为严重的部分,设置专门的时间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帮助学生强化知识记忆。比如,语文字词中经常会出现形象和意思都很相似的字词,学生在分辨和记忆时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懊悔”和“懊恼”、“保证”和“保障”、“辍”和“缀”、“戎”和“戍”、“戊”和“戌”等,字词无论是形象还是含义,对于学生来说,区分它们都有不小的難度,通过微观层面的分析与对应课堂的展开,能够帮助学生们及时发现类似的短板并补足。
   2.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宏观视角。宏观视角下的混合式学习侧重于对文章整体故事脉络的梳理、思想情感的解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章更全面、更系统的认知。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宏观视角下层次的划分,将故事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对这一阶段主要任务的行为和情感进行分析,从故事的进行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两条主要线索上实现课程进度的推进,并使学生了解、学习作者在进行故事各个阶段衔接时所运用的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3]。
   混合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更加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枯燥、呆板的语文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混合式学习方法为教师提供的不单单是教学的技巧,还有教学的理念和思路,教学过程中具体教学方式的选择,还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判断。
   参考文献
   [1]姜艳.混合式学习视野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初探——以《陈涉世家》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18-21.
   [2]何晓萍,杨钰,梅鹏飞.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9):7-13.
   [3]陈志雄.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模型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82-85.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考语文混合式学习策略优化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302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以残雪近年来体量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为研究对象,对比残雪之前的小说创作艺术特点,分析该小说文学圈层“读书会”文本内涵的新变。试图分析残雪小说中的“读书会”的意义指向,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读书会,其意图是指向残雪新世纪小说创作中营造的“圈层化”文学世界,而残雪书写文学圈层正是对先锋作家纷纷转型现状的初步回应。   关键词:《黑暗地母的礼物》 残雪 “读书会” 圈层  
内容摘要:《济南的冬天》出自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第二课老舍的作品,一直以来,无论中小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如何变化,教科书中都有其一席之地。可见无论从教材编选者编写,或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方面,此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以往的语文老师也是根据个人想法经验对这篇文章进行多样化解读,但也有很多一线教师直接利用教参进行教学,而忽略文本细读,这样会导致教师对此篇经典文章理解不透彻,学生也
内容摘要:由于现阶段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偏低,因此对高中文言文开展分层教学研究有利于实现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进而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各项实际问题。本文从目标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高中文言文施行目标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并据此提出高中文言文目标分层教学的具体对策,以期为一线教职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目标分层教学   从目前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整体考察重点及考
内容摘要:《原野》是曹禺创作的戏剧中一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复仇型悲剧,全剧充满着一种野性的较量与征服,关于曹禺的戏剧研究,大多集中在《雷雨》,而对《原野》的研究相对较少涉及。“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提出的在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作用是增加读者的反差心理,让作品更加饱满,增加可读性,本论文主要以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来重新诠释曹禺的戏剧创作,分别从人物仇虎的外表与内心的反差,不同人物之间鲜明的对比以
内容摘要:《狩猎愉快》是刘宇昆的短篇科幻小说,搭建在绝望与反抗、主体撕裂与重置、科技伦理等多重意义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上,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的典型产物。本文将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从个体与世界的异化、传统与现实的颠覆、真相与主题的多元三个角度阐释《狩猎愉快》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   关键词:《狩猎愉快》 后现代主义 异化 颠覆 多元   《狩猎愉快》(Good Hunting)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兼翻译家
内容摘要:张贤亮的《绿化树》描写了特定时代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遭遇,探索了主人公章永璘是怎样进行自我思想斗争进而战胜困境并超越自我的,这其中正是展现了章永璘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代表所进行的自我精神救赎历程。   关键词:知识分子 精神救赎 《绿化树》 章永璘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价值,从而使得自身灵魂得到安宁,那么在特定时期自身被否定找不到生存方向及价值的时候
内容摘要:语用是对语言的实际应用,在具体的交际中,由于语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话语会产生一些言外之意,即会话含义。为了完成交际,让听话人能准确理解话语含义,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必然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本文以《郑伯克段于鄢》的人物会话为研究对象,通过会话分析和语用分析的手段对《郑伯克段于鄢》做全面的话语考察,旨在分析和揭示交际过程中的话语所表现的功能和交际意图,同时结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内容摘要:在新闻作品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学处理是稳固下来成为新闻教学“传统”的。新闻作品教学的保守思路在“互联网+”背景下凸显其消极之处。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作品教学策略如下:(一)强化提取意识,构建新闻认知的图式;(二)强化受众意识,培养媒介素养;(三)感受作品个性,读懂作品内蕴。   关键词:新闻作品 教学策略 “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诸如
内容摘要: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影响力逐渐加大。在教育行业中,如果能够借助到网络的积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就目前教学形势来看,还存在着学生素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要求的问题。为此,便可以借助到网络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由此可见,研究网络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
内容摘要:李尔王和高老头同为“父爱典型”,从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心理疾病视角来比较分析李尔王和高老头这两位著名的父亲形象,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研究两位父亲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机制及精神疾病形成条件,由此可以发现李尔王与高老头虽都有心理疾病,但其中的心理机制及其形成条件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父亲形象 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   《李尔王》与《高老头》分别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的代表性悲剧作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