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引导,可取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如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说。这的确很好,但我们忽视了一点,就是在想和说之前,必须有一个正确且合理的引导,否则就是乱想,就是胡说,就是对学生的误导。最近我有幸听到一节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教师出示:是、夏、雪、冬……)
  生1:老师,我先记住“日”是“是”字的头,“一”是“是”字的身子,“足”是“是”字的脚。
  师:对,这位同学把这个字和人联系起来。方法不错!其他同学呢?
  生2:“夏”字,我也是先记住“一”是“夏”字的头,“自”是“夏”字的身子,“一”是“夏”字的脚。
  生3:老师,“雪”字我也是用这个方法,先记住“雨”是“雪”字的头,“宣”是“雪”字的脚。
  生4:老师,我也一样,“范文头”是“冬”的头,“亮点”是“冬”的脚……
  当时,我不禁想到,如此引导,可取否?我认为:这样单纯地将汉字同人联系起来,割裂汉字音、形、义间的联系,而随学生思维惯性和思维模式去引导学生的识字方法是一种误导。其害有三:
  
  一、忽视了汉字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能力退化
  
  汉字是一种音、形、义相结合的表意文字,有着自身的特点。如象形字是对物象的理性描绘,形声字是用音符、意符的结合而现其形。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能割裂汉字的特点,而机械地采用和汉字本身没有密切关系的某个点进行延伸引导。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不能真正地站在科学的角度,以科学的方法去正确地解读汉字,致使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小就建立了一种不科学的理解模式,使学生不能深入汉字文化内部,从音、形、义之间联系正确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能力退化。
  
  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思想僵化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创新能力则是思维能力的多样性与创造性的体现。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品质的开发期,所以,教师一定要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飞学生的思维梦想,从而形成学生的创造思维。而案例中模式化的引导。既不利于学生思维多样性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在一定的模式中,使学生的思维形式向单一化发展,长期以来就会造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退化,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忽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使教师的桥梁作用弱化
  
  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接受认同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架桥引路”。这一桥梁作用可决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速度、理解深度、理解广度、理解温度。案例中的引导过于单一,有了第一次,学生便凭思维惯性顺势推导。这样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引导作用就被闲置,教师的桥梁作用就会被弱化。
  汉字是传承知识的工具和载体,学习汉字则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所以,识字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于语文工具性的掌握、运用,而且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此,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从方法上构建一个策略——依形据义定法策略。教师要根据每一个汉字的形、声、义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构建一种适合于该汉字特点的认知环境,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引导方法,让学生的眼、口、心等感官作用于某个汉字,全方位参与,真正傲到“眼观字形,口读字音,心思字义”,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识记字形、明白字音、理解字意。让识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引导为学生思维创新服务!
其他文献
期刊
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实验教材正由编者的案头进入课堂,接受实践的检验。实验教材到底怎么样?当前的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搞清这些问题,自2004年下半年至今,我们坚持在学期末
<正>古老工艺的新生&#39;物&#39;的工作室,在台湾新北市巷弄的一间矮房里,老旧装潢加上斑驳墙面,与桌上的锡制品搭配得恰到好处。房间摆有砂轮机和布轮机,墙上挂着琳琅满目的
期刊
50年前的台北迪化街,还只是石子路。每年最重要的大事,是农历5月13日城隍爷诞辰大拜拜。摆在路中央的供桌,一桌接着一桌绵延了整条街。亲朋好友、生意客户,都从全台各地赶来同庆
期刊
一、情境识字(激趣)(一大早,有个小姑娘就来到了海边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也去看看吧!)1.请学生来到大海边,说说看到了什么。2.大屏幕出示背景图大海边及词语(沙滩、海鸥、军舰、
你能想象吗?躺在针线盒里布满小坑的顶针,通过丝线缠绕后也能诞生出青海波、矢羽根、金鱼等五彩斑幅的图案。这就是加贺顶针,其智慧来自于日本金泽地区的和服匠人,他们将手中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广大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教师也没少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语文实践性要求课程建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
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修改是很伤脑筋的事。教师在改作中往往精雕细刻,对习作中的错别字、用错的词语、用错的标点和一些语病等都一一订正出来。这样花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学生只是看看分数就把作文塞进了书包,至于老师在作文中的圈圈点点连看都不看,所以学生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假如着重在培养自己改的
利用网络来指导学生作文,在突破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方面可以取得比传统教学方法明显的教学优势。多媒体计算机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不仅可以增加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使学习者进入到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利用网络来指导作文,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一、感受情境,激发情趣    运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