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方言实践的思考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kin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语文教学必然使用普通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方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同时,它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展现地域文化的窗口。学习与积累方言,是传承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也就是方言,成了游子的一种情结,维系着故土深情,是本土文化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沉淀,其价值无法复制与替代。
  但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与普通话的深入普及推广,社会的方言教育功能、甚至家庭的方言教育功能呈明显弱化趋势。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方言实践,有其深远的意义。
  一、方言资源的开发是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
  除共同语之外,任何一种方言都没有独立的书面语。但方言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作者在创作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乡土文化与方言的影响,在文本中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方言词汇,如鲁迅作品中多绍兴方言,老舍文章中有大量老北平的俗语,冯骥才的文章中充满天津卫方言。教材编写者考虑到教材全国通用性特征,往往对文本中一些方言进行适当的修改或注释,如温州籍作家琦君的《春酒》中“大约模子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一句,在选入人教版课本时,就改为“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约摸”二字还加了注释。笔者主张本地域的孩子对方言应当有所了解甚至积累,如果孩子能够对典型方言有所了解,则通过文本的阅读感知并体验广阔社会丰富生活之能力就会不断加强,如阅读经验丰富的学生,读到“打牙祭”“摆龙门阵”等词,就能迅速反映出文本所反映的是四川一带的生活。当然,从更长远角度看,学生能够从交谈中闻其言听其音而判断对方的生活处所,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能力。退一步说,学生对方言有所了解,对文本的理解自会加深。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两句中的“并”“最末次”“拍雪人”“塑雪罗汉”均为绍兴方言,“拍雪人”作者自己作注。“并”与“最末次”两词流露作者的怅惘之情,引导学生揣摩这两个词,对把握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是大有裨益。读到“塑雪罗汉”时,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塑雪罗汉”这一方言寄寓了鲁迅的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二、方言资源的开发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需要
  方言是地域性的普通话,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和普通话虽然同样是记录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反映亚文化的方言较之普通话具有亲切、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营造地域文化氛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的形成有着悠久的自身动态历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对于地域文化的反映是全方位的,也是经年不衰的。它可以体现一个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反映出一個地方的历史变迁与风俗民情等。可以说操着不同方言口音的人往往就代表着不同地域文化,也给对话者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文化心理感受。一言以蔽之,在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中,恰当地渗透方言学习,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需要。
  如今许多地方的电视台、电台开设不少轻松活泼的方言节目,公共汽车、地铁增加了方言报站,这些都是重视方言的文化传承的体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这两年组织的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上海、南京等地,都在轰轰烈烈的海选之后,选出了方言发音人,开始录音保存。在此基础上,许多地区还通过教育行政手段推进方言入课程的工程。许多幼儿园和小学也组织学生唱方言童谣。2012年,上海首部小学生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已经面世。苏州话的小学生教材也已编写完成……所有这一切,都是把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加以保存,或者说借助方言这种文化载体传承地域文化,传承地区精神。
  此外,许多方言带有诙谐幽默的成分,这点契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方言的教学引入在一定程度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学习生活,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宁波方言中将所有的狗都称作“黄狗”,于是出现了“白黄狗”“黑黄狗”“花黄狗”等其他地方看起来非常有趣的词;还有一些方言俗语也特别有表现力,如“黄豆汤”(傲慢自大者)、“滥好人”(老好人)、“老油条”(油腔滑调)等戏谑诙谐,饱含好褒贬之情,入木三分更加传神,学生积累这些语汇,必然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现力。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学习环境理论,对母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面关注衡量汉语母语教学的课堂与课外环境,就可以看出语文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为解决语文教育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学习;环境;理论;课堂;课外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母语的习得、外语的掌握都跟语言学习环境密切相关。在母语习得的问题上,世界最有影响的四大派别都重视语言学习环境。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界都是从教师“如何教语言”
期刊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缺乏写作素材、缺少教学情境、批改方式单一、交流活动匮乏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相信对中学作文教学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作文;问题;对策  “作文教学占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由此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后发现存在着众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缺乏写作素材、缺少教学情境、批改方式单一、交流活动匮乏等。本文将分析初中作
期刊
摘要:让学生学会群文阅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教师抓住群文“议题”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群文阅读 操作 方式方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孩子们到了学校后只见生硬的“教”,孩子们毕业后,回顾一下,似乎没有过共同的期盼,没有过同甘共苦,总之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没有精神生活。从将军晶的《让学生学会阅读》一书中让我更
期刊
摘要:“个性化发展”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取向,捕捉现实题材,并开展积极评价,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体验的方法之一。本文拟从激活源头活水和开展积极评价两个方面论述习作教学的点滴策略。  关键词:习作教学;建构主义;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是一种意义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的本体不是指导,而是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教学特征的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坚持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目的,从现实生活出发,
期刊
摘要:日记是学生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学生写下点滴感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增加了写作素材的积累;本文在教学中,利用日记让学生锤炼个性语言,培育个性认知,培育个性情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日记写作;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期刊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小学古诗教学要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要采取明诗意、探诗蕴、悟诗境、拓诗句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化的古诗学习,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古诗;语文核心素养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古诗供小学生进行阅读与学习。作为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古诗代表着我国古
期刊
摘要:当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华蓥市自2009年以来推行的“自学互帮导学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興趣,目的是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彻底转变,教师在自学互帮教学的设计上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学互帮导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讨
期刊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说明语文与生活之间相辅相成。在现今教育中,学生很少能将知识学以致用,造成死学的现象,背离了学生学习和我们施教的目的。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其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学阶段最关键的一年,学生应该更有条理的进行学习,尤其在后半段总复习中,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着重复习,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
期刊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诗意象明丽,凄美幽怨,颇受读者喜爱,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因其表达含蓄,意境深婉,诗评家在解读上见仁见智,也是自然之事。教学此诗时,对“错误”的理解,笔者有些感悟,学生也在理解上提出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笔者深入的思考。  《错误》全诗如下: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
期刊
摘要:依据学生注意力变化,掌控课堂节奏,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适时激发学生兴趣独特的教学语言,让教师语言的魅力感染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激趣点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就是“求知欲”。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皆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