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中应留足学生思维空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关注学生思維的培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科学;简单电路;思维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学生学习都是基于自己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地引导,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思,真正有效地探究学习。
一、精选教学内容,留足思维空间
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是“教什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什么”。苏教版科学教材,每一课的活动内容都很多,教师要有教学内容意识,把握好教什么,为什么教,精选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意识、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课例《简单电路》是苏教版五年级第三单元《电和磁》中的第一课,主要有四个部分内容:(1)提供问题,从思考“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2)让学生连接简单电路,认识基本电路知识,画电路图;(3)了解其他用电器的连接方法,用制作简单开关加入电路中;(4)拓展活动。
教材的内容全部在一节课中完成,必然会形成走马观花,点到即止的形式教学,可做两个课时划分,本课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第一,课程导入认识生活中的电;第二,做中学,通过动手—思考—动手的形式探索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第三,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第四,练习评测进一步认识电路多样性认识通路。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学习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认识电路图,这是学生的知识层面,学生探索简单电路连接过程,并向学生交流的过程才是本节课学生培养的重点,并能初步抽象意识到电是一种能源,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整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与思考交流活动的组织。
二、注重学生前概念,激发思维碰撞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之前,头脑里早已有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即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是学生基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让学生已有的概念能够展示出来,这样能让教师把握学生思维方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基于这些前概念基础上让学生知识发展或转变,从而构建科学概念,这样才是真正基于学生角度的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前概念充分暴露出,利用前概念激发思维碰撞。
本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的第一课,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电,对电学的知识都源于生活经验,存在对电的陌生和恐惧,基于这样的情况,电教学正是向学生普及安全用电的重要一课。因为电的抽象性,教师在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时,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电路的概念;在连接实物过程中,学生存在日常接线的前概念,在日常接手机一般都是把充电线接到手机尾部即可充电,所以很多学生会认为小灯泡接线只要接一个接线点即可,所以在初次连接时,大部分连接方式都不对,个别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偶然会让电灯亮起来,但并不知道电灯亮起来的原理。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前概念,把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在《简单电路》课堂设计中,其中探索让小灯泡亮起来环节,可以先让小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识,合作动手连接电路,组织失败的小组总结连接方式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教师揭示小灯泡内部的结构,进一步再让学生连接电路。这样的一个步骤进行,主要让学生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
三、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科学教师应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应该有利于激发儿童对探究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
1.注重动手探究意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经历。当学生从实验不成功到成功这一个过程,充分享受了探究成功带来的乐趣和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强,探索中的兴趣比老师的任何说教都更为有效。
2.注重学生交流活动和思维发展。学生从连接不成功后自主寻找原因,主动分析促进自己思维。通过倾听交流等环节中将抽象的电学概念转化成语言,进一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
3.根据学生认知模式,通过探究逐步开展的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建构教学知识。在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中,学生能够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小灯泡的金属外壳和锡点相连,但对于电流的通路却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所以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让学生交流总结形成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并把学生总结展示在黑板上,初步交流电在电路中流动的情况。再通过练习检测题:小灯泡两个连接点分别与两个分开的电池正负极连接,能否让小灯泡亮起,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方式,进一步建构补充通路的概念。
四、结语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把课堂面向所有的学生,把握好教学内容,少一点、慢一点,给足时间、创造空间,注重学生的思维的过程和发展。把培养学生思维当作我们每个教师、每节课努力的方向,注重学生的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芹.让思维看得见: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
[2]温.哈伦.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韦钰,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3]韦钰,(加)罗威(P.Rowel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林云华(1984.12—),男,民族:汉族,籍贯:平潭,就职于平潭第二实验小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
编辑 段丽君
关键词:小学科学;简单电路;思维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学生学习都是基于自己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地引导,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思,真正有效地探究学习。
一、精选教学内容,留足思维空间
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是“教什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什么”。苏教版科学教材,每一课的活动内容都很多,教师要有教学内容意识,把握好教什么,为什么教,精选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意识、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课例《简单电路》是苏教版五年级第三单元《电和磁》中的第一课,主要有四个部分内容:(1)提供问题,从思考“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2)让学生连接简单电路,认识基本电路知识,画电路图;(3)了解其他用电器的连接方法,用制作简单开关加入电路中;(4)拓展活动。
教材的内容全部在一节课中完成,必然会形成走马观花,点到即止的形式教学,可做两个课时划分,本课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第一,课程导入认识生活中的电;第二,做中学,通过动手—思考—动手的形式探索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第三,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第四,练习评测进一步认识电路多样性认识通路。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学习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认识电路图,这是学生的知识层面,学生探索简单电路连接过程,并向学生交流的过程才是本节课学生培养的重点,并能初步抽象意识到电是一种能源,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整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与思考交流活动的组织。
二、注重学生前概念,激发思维碰撞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之前,头脑里早已有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即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是学生基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让学生已有的概念能够展示出来,这样能让教师把握学生思维方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基于这些前概念基础上让学生知识发展或转变,从而构建科学概念,这样才是真正基于学生角度的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前概念充分暴露出,利用前概念激发思维碰撞。
本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的第一课,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电,对电学的知识都源于生活经验,存在对电的陌生和恐惧,基于这样的情况,电教学正是向学生普及安全用电的重要一课。因为电的抽象性,教师在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时,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电路的概念;在连接实物过程中,学生存在日常接线的前概念,在日常接手机一般都是把充电线接到手机尾部即可充电,所以很多学生会认为小灯泡接线只要接一个接线点即可,所以在初次连接时,大部分连接方式都不对,个别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偶然会让电灯亮起来,但并不知道电灯亮起来的原理。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前概念,把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在《简单电路》课堂设计中,其中探索让小灯泡亮起来环节,可以先让小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识,合作动手连接电路,组织失败的小组总结连接方式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教师揭示小灯泡内部的结构,进一步再让学生连接电路。这样的一个步骤进行,主要让学生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
三、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科学教师应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应该有利于激发儿童对探究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
1.注重动手探究意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经历。当学生从实验不成功到成功这一个过程,充分享受了探究成功带来的乐趣和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强,探索中的兴趣比老师的任何说教都更为有效。
2.注重学生交流活动和思维发展。学生从连接不成功后自主寻找原因,主动分析促进自己思维。通过倾听交流等环节中将抽象的电学概念转化成语言,进一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
3.根据学生认知模式,通过探究逐步开展的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建构教学知识。在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中,学生能够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小灯泡的金属外壳和锡点相连,但对于电流的通路却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所以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让学生交流总结形成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并把学生总结展示在黑板上,初步交流电在电路中流动的情况。再通过练习检测题:小灯泡两个连接点分别与两个分开的电池正负极连接,能否让小灯泡亮起,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方式,进一步建构补充通路的概念。
四、结语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把课堂面向所有的学生,把握好教学内容,少一点、慢一点,给足时间、创造空间,注重学生的思维的过程和发展。把培养学生思维当作我们每个教师、每节课努力的方向,注重学生的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芹.让思维看得见: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
[2]温.哈伦.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韦钰,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3]韦钰,(加)罗威(P.Rowel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林云华(1984.12—),男,民族:汉族,籍贯:平潭,就职于平潭第二实验小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