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钓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e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大头养了一条萨摩耶狗,那狗大得像个驴驹子,整天跟着他满处跑。
  新冠病毒肆虐,于大头每天宅家睡了吃,吃了睡,手机翻乱了,电视看腻了,半夜他沿着顶楼道爬出天窗,在顶楼盖上观月亮数星星,听到离楼不远山坡上的一棵大树上传来猫头鹰的叫声,他就跟着学了几声猫头鹰叫。
  对面树上的猫头鹰接下音,更加叫得欢,一人一鸟一唱一和地对叫了半个小时。那条萨摩耶狗听到主人学猫头鹰叫,急得抓门挠窗,大声狂叫,惊醒了好几家的孩子哭闹,整栋楼一个小时没消停。
  猫头鹰在楼顶上叫,居民们不知是于大头学的,家家心里都在犯疑。在民间,猫头鹰不是吉利鸟,又联想到疫情严重,越想越糟心,整栋楼的人就这样挨到天亮。
  第二天,又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楼顶上的猫头鹰又叫上了,一下把刚进入梦乡的人惊醒,这次狗没跟着狂叫,楼内却传来像女人哭叫的声音,像憋着气喘不上来,一阵一阵的咳嗽,外加惊醒的孩子的哭闹声,整栋楼鬼哭狼嚎一般。有的人联想丰富,认为那狗都咳嗽,是不是狗感染上病毒了?那人还有个好吗?
  居民们纷纷打110报警求助,不到五分钟警察赶到。警察寻着狗叫声找到于大头家叫门。于大头打开门,警察一看到狗都乐了。原来,那狗的嘴巴上戴着一个嘴套,张不开嘴叫不出声,只能呜呜地像狼一样嚎,憋着气了就咳嗽。于大头接受了警察的批评,赶紧解下狗嘴套。
  所长又提出上楼看看,于大头犹豫了一下,只得答應。所长带人来到楼顶,看到楼顶立着一个竹竿,上边拴着些肉块在飘来荡去,大家都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大头说,冬天下大雪时,好心人怕鸟找不到食饿死,就在山上打扫一块平地,自费买来粮食撒在那里喂鸟。前天这里下了一场大雪,猫头鹰找不到食吃会饿死,疫情期间不能上山去喂鸟,他就弄了些鸡肉剁成段,吊在这里,风一刮像个老鼠,猫头鹰就会来吃。
  所长皱皱眉头,问:“那你给狗嘴戴嘴套是为了啥?”
  于大头说:“狗跟着我会吓到猫头鹰,它就不敢来吃肉了。狗听到猫头鹰叫就狂叫乱嚎,我怕影响别人休息,这才给狗戴上了嘴套。打扰了邻居们,真是对不起。”
  所长严肃地说:“防疫关键时期,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你虽然是办好事,却也闹得人心惶惶,这责任你承担得起吗?”
  于大头连连承认错误。警察们打算离开于家,所长却好像想起了什么,突然转身又上了楼顶,到楼顶拿起挂着的肉饵,捏了一会儿,收起来装在包里,下楼喊出于大头,给他戴上手铐押下楼,拉到了派出所。
  于大头哭叽叽地说冤枉。所长也不多说,拿出肉饵掰开,露出一枚铮亮的鱼钩。于大头一下子傻了,只得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农历二月份是猫头鹰的交配期,这一个月它们白天睡大觉,晚上找伙伴,又是叫又是闹,哪有时间找食,往往几天也吃不到东西。于大头就动了坏心思,用鸡肉段挂上钩钓猫头鹰,一钓一个准……
  因为捕猎国家二级动物猫头鹰,又在疫情时期破坏公共安全,于大头被刑拘。
  大家都给所长点赞,问他是怎么发现端倪的?所长笑着说,以前曾破获过用鱼钩藏在肉里挂在树上盗猎猫头鹰的案子,看到那些肉片晃来晃去就起了疑心。这家伙真是无孔不入,谁能想到宅家还能玩“楼钓”!
  得知真相,楼里的邻居们无不拍手称快。
其他文献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对上几联。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朱元璋望着秀才当枕头的书,吟出:  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  秀才一听,觉得这老头儿气度不凡。见
期刊
小時候朱元璋给地主放牛。由于从小没文化,他当了皇帝之后依旧用白话发布圣旨,一时之间竟然引领了“白话文运动”。  有一次,某群岛有倭寇来犯,地方官吏问咋办,朱元璋一道圣旨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中国的封建帝制实在漫长,浩如烟海的圣旨大多千篇一律,如此简洁扼要的圣旨恐怕只有他才能想得出来。  选自《幽默与笑话》
期刊
南北朝时期的南宋都城建康,住着一个讨饭的乞丐,名叫李道儿。自从12岁时死了爹就流落在街头,如今已经20岁了。  最近京城里都在传言,消失了10年的绿髯夜叉又出现了,夜叉们三五成群地守在黑暗里,专门抓晚上出门的人,抓到后先吸血,再吃肉,一个大活人不到一会儿就被他们嚼得连骨头都不剩。人们都吓得晚上不敢出门,而最倒霉的还是无家可归的乞丐,接连不断有人失踪,李道儿开始还不在乎,自从相熟的王七不见了,他心里
期刊
桃花坞的桃叶疯长的时候,孤寡老人王老太病了。病其实并不严重,但王老太八十四岁了,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了,任由镇里来的医生磨破嘴皮子,就是不肯配合治疗。  医生实在没辙,找到村委会妇女主任李花香。李花香常去照顾王老太,跟王老太关系亲近,听了情况说:“王老太肯定有心事,否则不会这样,这些天她对你说了什么没有?”  医生说:“王老太反复念叨,‘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个去。老桃树快死了,我也要死了。’” 
期刊
侯海勇是下派的扶贫干部,刚来到村里,接待他的村主任老李就告诉他,他的包保对象叫余得江,几年前在工地上打工时出了事故,左腿落下残疾,干活使不上劲儿。老婆是个病秧子,常年卧床。两人只有一个女儿,高中毕业后在工厂里上班,余得江两口子靠种几亩地勉强维持生活。  侯海勇一听就懂了,这类人缺挣钱的门路,更缺挣钱的心气,只要给他们鼓起劲儿,脱贫并不算难。  一走进余家,侯海勇就发现情况比他想象得严重。屋里一件像
期刊
古玩之雅好,始于逛店遛摊。买古董比玩古董有更大快感。  在古玩市场,就是逛店与遛摊这两样。店,即沿街那些大大小小的古玩店;摊,便是外来小贩或农民在街边就地摆设的古董摊。我很少逛店,多是遛摊,缘故有三:  一是地摊的东西,多是由边远地方来的“源头货”。小贩大半是外行,他们从乡村的农民手里,花几个钱买来古物,并不知道东西的价值,拿到城里,多换点银子罢了;如果是农民自己背来的,更会“藏龙卧虎”。倘若被你
期刊
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的三女儿,下嫁那拉安平,那拉安平是功勋大臣那拉端正的小儿子,那拉家族权势显赫,在当时有“倾半朝”之称。公主的婚期择定后,皇后照例要选出一名“试婚格格”,挑来选去,选中了荣宪公主的近身丫环朵白儿。朵白儿不仅机敏秀气,更重要的是对公主忠心无二。  所谓的“试婚格格”,就是在公主大婚前先行一步,去亲身体验额驸有无隐疾,第二天回来细细诉说给主子听,若额驸有生理缺陷不能人事,公主的婚姻就会
期刊
某日看到一张消防员的图片,稚嫩的面庞上满是烟火气,有一种别样的刚毅。我忽然想,常常有年轻消防员牺牲的报道,那他们的父母面临老年丧子的悲哀时,会遭受怎样的打击?  写故事,不能只靠一个灵感。而另一个灵感,同样来自于图片。那是一个小孩子,把矿泉水瓶递给了白发苍苍的老者。老人身穿的,正是熊大的卡通衣服。老人与孩子、纯真与世故碰撞到一起,产生的是浓浓的暖意。  这两幅图片在我笔下交汇,童年、成年、老年,在
期刊
一  一九四一年春,日军气势汹汹进军浙东,发动宁绍战役。国民党军一路撤退,有“猛虎连”之称的某连奉命退到风县附近驻扎。副连长甘向涛忽然想起,老连长兰铁城的老家就在几十里外的兰家沟。兰铁城和甘向涛是生死兄弟,半年前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兰铁城为了掩护甘向涛中弹,临终前留下一些遗物,甘向涛一直想找机会送回兰家去。  甘向涛带上一排长刘大锤,快马加鞭直奔兰家沟。到了兰家,却发现兰老伯正愁眉不展。一问才知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得凶猛,让人猝不及防。女记者肖文要对疫情进行深度报道,所以她没办法守在家里。昏天黑地连续加了几天班,等她回过神来,大街上的春节气氛早已消失殆尽,口罩也买不到了。母亲打电话来,让她想办法送几个口罩过去,因为去超市买菜要戴口罩。现在家里肉菜都缺,还要顺便囤点日常用品,准备打一场宅在家里的“持久战”。幸亏报社发了两个口罩,肖文赶紧戴好了,跳上公交车回家去救急。现在她的包里也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