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p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经济腾飞,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显得重要。因而,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应担当起中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任,使学生善于说话,乐于交际。
  【关键词】口语交际重要性;忽视培养; “说话”要求;口语训练形式
  叶圣陶先生早年写过一篇《说话训练》的文章。他把口语交际这件事看得极其重要,提出中小学毕业生往往有“羞涩不肯开口,开了口又含糊不清楚……没有条理,又喜欢学人家说烂了的话的缺点。”他认为善于口语交际是指“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说的话要“合于论理,出于至诚”。二三十年代,我国许多语文教育家如黎锦熙、刘大白、朱自清等,都很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用问疑、发表、讨论、辩说等方式经受口语锻炼。
  但是,现今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在考试这根棍棒的指挥下,陷入了讲、练、考的怪圈中,由于考试形式的局限,对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仅仅只侧重于前两种能力的考查,这就直接导致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变成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虽是不断地强调素质教育,但绝大多数语文课堂仍就成了练堂:练字词、练修辞、练层次划分、练写作方法归纳……原本一篇文情并茂的诗文,却只在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上兜圈子,学生则成了被动的接收器。更有甚者,一些语文教师热衷于踩考点、摸题型,将课文的个别词语、句子、语段编造一些或浅显空泛,或艰涩绕人的习题,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苦苦挣扎。写作课的教学也不容乐观,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读写关系只剩下形式与技巧的机械模仿。文无定法,内容决定形式,这是作文教学的起码常识,有人却偏要搞出个固定的框架模式,还美其名曰:“有格式作文法”,并当作法宝给四处招摇兜售……课堂上充斥了读、练、写,口语训练自然就无从谈起。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里还有一个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吕先生认为:“语言是文字的根本。人类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书面语)……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共同提高的目的。”吕先生尖锐批评:“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遗憾的是人们长期以来对语言和文字的辩证统一关系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只重视书面语的读写教学,而忽略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然导致语文综合素质的普遍低下,一些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在不敢恭维,或是说起话来声音不响,有的连自己也听不清楚;或是颠三倒四,口头禅极多;或是无头无尾,重点不突出;或是语病较多,没有语法,没有逻辑。这样的状况若不改善,将有可能长远的影响到他们走上社會后的生活。我们都知道,现代化的人才必然要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所说的话要能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具有美感,起到能打动、感染、折服听者的效果,而语言木讷的人在求职应聘等关键场合往往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以致于坐失良机或累累受挫。这难道可以用“茶壶里有饺子倒(道)不出来”解释吗?试问:不倒(道)出来谁又认可你肚子里真有货呢?因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口语交际”即“说话”,而说话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必专门训练。固然,除了哑巴,人人都能说话,但能说话并不等于能把话说好。朱自清先生认为,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而本能的说话能力只是处于个人说话能力低层次阶段,要说好话,是要把话说得明白,说得得体,说得精彩。中学语文教学对“说”就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说普通话,力求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调受听,态度大方;内容实在,观点明白,思想感情健康,不说假话、空话;能围绕中心,前后连贯,条理清楚,用词妥贴,语句完整,合乎规范,注意礼貌,说话得体而有分寸等。但是许多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与此要求距离甚大,甚至一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功能退化到简单的生活用语以及粗俗无聊的逗贫嘴上。纵观现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急待提高。
  当然要将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必然要将话说得好,俗语云:“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首先,要把话说清楚。讲述某件事情的经过,或者说明一个问题,力求发音准确,口齿清楚,流畅而连贯。实际上达到这一要求也不是很容易的。
  第二,要把观点表述清楚,道理讲透彻,这就比把事情说明白更高一个层次。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持什么看法,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赞成,为什么反对,持论要有根据,说话要有条有理,切中要害。阐述观点、发表见解要求思维和语言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就会出现逻辑混乱、自相矛盾、让人不得要领的现象。
  第三,思维的敏捷与语言的灵活应变。这主要指对白、讨论和辩论性说话。出色的口才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这一类说话是思想、观点、认识的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它的指向性很强,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意见迅速作出反映。比如辩论,双方围绕一个论题,你来我往展开唇枪舌剑,既要抓住对方的薄弱点和漏洞穷追猛攻,还要在驳斥对方观点的同时,确立自己的观点,不断扩大成果。它要求辩论者反应机敏、口齿伶俐、措词严密、无懈可击。这里还有一个语言表达的技巧性问题,幽默谐趣、妙语如珠、句式变幻、摇曳生姿,都可以增强辩论的效果。我们为国际大专辩论会那些驰骋赛场的优秀辩手的出色口才而倾倒,可是谁有想象到,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曾经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呢?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台湾辅仁大学的林正疆同学谈到他“这一路走来”的体会时说,高中一年级他有严重口吃,讲话结结巴巴,根本谈不上有口才。但他 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历练,争取每一次比赛锻炼的机会。经过长时间的修炼,终于尝到了甘美的果实。也由此可见,出色的口才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来获得的。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矫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2003
  [2] 程启明《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语文建设》2004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在文言文中,实词所占的比例很大,再加上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活用现象的出现,想要准确解读实词的意义,难度很大。在每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第一个选择题就是实词词义的判断,做好这个环节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和学生答题帮助很大,以下就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教学实际介绍几种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方法。  1.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象形字、会意字,靠得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 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
期刊
培养青少年是关系到下一代成长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想把自己所带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但仅单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对于这一问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困生是指智力发育正常儿童,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难以达到学生。是谁造就了学困生?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因素可能都有,但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学困生是教育“疏漏”的特有产物!基于这种意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语教学的任务首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上可见,虽然小语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我们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突出的偏向和
期刊
教学理念: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给学生参与语言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在语言应用中学习,在语言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对英语学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铺开。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大家都对它是一片赞扬之声,但大家在评价的时候大多时候只看到了其中比较好的一面。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
期刊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此时正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上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特别需要老师的关怀和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直接地担负着塑造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做人的重大责任,因此更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期刊
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涉及的地理知识多,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把讲解内容分为三部分。  首先,复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其次,再分析教科书上图1.2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图1.23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都会涉及两个变量 :时间和空间。为了讨论方便,先要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分析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分时段分区域地进行观察,全方位动态地掌握整个变化过程。  ㈠ 先分析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昼夜
期刊
1. 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根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的特性和功能。冰箱和洗衣机是幼儿常见的家用电器,为此我选择了小班《科学》下册:《冰箱洗衣机真能干》这一教学内容来教学,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认识了解冰箱和洗衣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期刊
高二学生学完《数列》一章后,经常遇到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不知从何入手。下面通过一道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的探究过程,给出一种较通用的方法(先用不完全归纳法猜出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通项公式)。来帮助高二学生进一步的学好《数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