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声是两个及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发生而形成的独特音响效果,包括和声与和弦进行两个主要部分,通过和声的引用可以促使音乐形式丰富,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钢琴伴奏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音乐技能,具有应用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涉及到的音乐因素很多,和声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学前教育音乐伴奏课程中,和声基础理论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技巧。本文以下结合和声基础理论展开研究,阐述其在钢琴伴奏速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学习和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和声基础理论 钢琴伴奏 学前教育 速成教学
钢琴伴奏课程是钢琴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键盘弹奏规律,同时也要结合和声基础理论;但和声基础理论专业性相对较强,在针对学前教育中,很多知识不可能直接传达给幼儿,因此要强调在钢琴伴奏中的应用型,使其先“知其然”,为后期的“之所以然”奠定基础;但是,缺乏后期的完善工作,就会造成一知半解的情况延续下去,造成严重的教育纰漏。
1、高校学前教育钢琴伴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一方面,国家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从多个层面展开发展支持。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也逐渐丰富,但知识性、技能性相对弱化,以培养幼儿兴趣为主要目的。钢琴伴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技能,它包括了演奏技巧、音乐理论等内容,即要求教师拥有完善的音乐理论和娴熟的演奏技巧,同时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幼儿进行传达,实现边弹边唱。
钢琴伴奏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难度高于一般的演奏、协奏,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与幼儿进行不断的互动,随时停顿随时开始,为了增加整个伴奏过程中的协调性、形象性,积极地运用和声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而要实现行云流水、水乳交融的效果,就必须克服以下存在的问题。
1.1 和声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清晰
严格地说,高等院校中钢琴教学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为高师音乐教学,其二为专业音乐人才教学。前者主要以满足师资力量的培养、输出为目的,包括高等师范、高职教育、幼师等。而后者则是培养高超技巧的演奏人员,注重个人的音乐修养,主要以音乐学院为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音乐专业教育和音乐师范专业教育之间界限模糊,师范院校与音乐院校在钢琴人才教育上,沿用了相近的模式、方法和理念,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造成大量人才定位不准确的现状。例如,师范院校的人才与音乐型人才混淆,造成专业水平偏低、发展方向偏离,最终不伦不类,陷入发展迷茫的境地。
1.2 技巧联系中和声理论应用不充分
无论是师范高校人才培养,还是在学前教育体系中,过度的重视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忽视了和声理论的应用,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针对音乐作品风格、内容、质量等进行把控。具体的分析,在展开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活动中,容易忽略对音乐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教育的直接效果,仅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弹奏,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弹奏。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缺乏创造力、创新力的,只能按部就班的实现效果;这是目前钢琴教学中最大的障碍因素。
2、和声基础理论在学前钢琴教育伴奏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结合现状分析,在我国的学前音乐钢琴教育伴奏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演奏技巧强化训练特征。例如,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讲解某一段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弦结构、链接方式等,然后再接触钢琴的实际联系。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说是中国教育样板形式。包括其他教育内容也大多是先进性理论教学,在进行实践活动。通过钢琴伴奏与和声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再深入实际体验。而事实上,这种模式的弊端是较为隐蔽的,造成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的。
第一,这种模式会造成和声理论和钢琴伴奏技巧的掌握脱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忽视和声知识,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失去了主动探索精神。例如,为了快速的掌握弹奏技巧,教师会要求学生去强行记忆和声链接,这样反而导致学生对音乐的规律性觉察不敏感。
第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人才形式。教师希望通过语言描述来让学生理解教育内容,在学习中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过大,只重视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脱离教材,更不可能实现主动创造、举一反三的效果。
3、学前钢琴伴奏课程教学中和声的学习和应用
3.1 突破传统、发散思维
钢琴伴奏的难度虽然很高,但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伴奏的目的是突出歌唱效果,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突破传统思维和限制,钢琴伴奏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和实例学习,是对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浪费。而要实现“举一反三”,就必须应用到和声的理论和技巧。
和声的应用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也是丰富钢琴伴奏的重要形式,具体来说,包括和弦、和声进行的组合;学生必须对和声有一定的了解,明确和弦、和声进行的特点,然后再实践中不断的加入、融合,改善钢琴伴奏的效果。
3.2 注重细节、强化应用
和声基础理论是很复杂的,但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分析,却可以很好地实现配合效果。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和声部分,有针对性展开剖析,并强加练习;个人学习和使用的和声教材,也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并对钢琴教材与和声教材进行梳理,使两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共同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展开教授活动中,要注意细节的剖析,这也是对和声特色的分析,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
3.3 循序渐进、积极创新 鉴于和声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复杂性,利用钢琴伴奏,同时也是一项灵活性很高的音乐技巧。要熟练掌握钢琴伴奏与和声的结合,通常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改善创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学生在针对伴奏的和弦尽心编排时,如果只是模仿或照抄教材中的旋律、形式,是很难产生属于自身创新的做皮你的。那么不妨在钢琴伴奏的过程中不断磨练各种技巧,并针对某一方面的和声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在“熟能生巧”的情况下,逐步加入一些新颖的和声手法,循序渐进;事实上,只有演奏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和声的效果才能展现出来,进而确定该和声应用的范围是否合适,效果是否可取。
典型的音乐创作形式,是“混搭”类型的,近年来很多人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甚至中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而这其中所涉及的和声部分,也必须经过反复的推敲,才能符合音律美感的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伴奏课程教学中和声的学习和应用,对满足学前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现状而言,要求高校音乐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科学地制定音乐教学方法,严格区分专业技能和专业教育的界限,促使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钢琴伴奏作为一门技巧性、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和声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有密切的关系。充分的理解和融入,可以提高钢琴伴奏水平,丰富感染力和表现力,提高教学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亚军.“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3,06:178-179.
[2]邓玉涛.钢琴即兴伴奏的“速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00-103-109.
[3]齐俊波.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3:47-48.
[4]侯雪晶.和声在高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13:70-71.
[5]于学友.高师和声教学与歌曲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探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02:61-63.
[6]李沛煌.试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4,03:367
【关键词】和声基础理论 钢琴伴奏 学前教育 速成教学
钢琴伴奏课程是钢琴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键盘弹奏规律,同时也要结合和声基础理论;但和声基础理论专业性相对较强,在针对学前教育中,很多知识不可能直接传达给幼儿,因此要强调在钢琴伴奏中的应用型,使其先“知其然”,为后期的“之所以然”奠定基础;但是,缺乏后期的完善工作,就会造成一知半解的情况延续下去,造成严重的教育纰漏。
1、高校学前教育钢琴伴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一方面,国家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从多个层面展开发展支持。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也逐渐丰富,但知识性、技能性相对弱化,以培养幼儿兴趣为主要目的。钢琴伴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技能,它包括了演奏技巧、音乐理论等内容,即要求教师拥有完善的音乐理论和娴熟的演奏技巧,同时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幼儿进行传达,实现边弹边唱。
钢琴伴奏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难度高于一般的演奏、协奏,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与幼儿进行不断的互动,随时停顿随时开始,为了增加整个伴奏过程中的协调性、形象性,积极地运用和声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而要实现行云流水、水乳交融的效果,就必须克服以下存在的问题。
1.1 和声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清晰
严格地说,高等院校中钢琴教学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为高师音乐教学,其二为专业音乐人才教学。前者主要以满足师资力量的培养、输出为目的,包括高等师范、高职教育、幼师等。而后者则是培养高超技巧的演奏人员,注重个人的音乐修养,主要以音乐学院为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音乐专业教育和音乐师范专业教育之间界限模糊,师范院校与音乐院校在钢琴人才教育上,沿用了相近的模式、方法和理念,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造成大量人才定位不准确的现状。例如,师范院校的人才与音乐型人才混淆,造成专业水平偏低、发展方向偏离,最终不伦不类,陷入发展迷茫的境地。
1.2 技巧联系中和声理论应用不充分
无论是师范高校人才培养,还是在学前教育体系中,过度的重视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忽视了和声理论的应用,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针对音乐作品风格、内容、质量等进行把控。具体的分析,在展开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活动中,容易忽略对音乐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教育的直接效果,仅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弹奏,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弹奏。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缺乏创造力、创新力的,只能按部就班的实现效果;这是目前钢琴教学中最大的障碍因素。
2、和声基础理论在学前钢琴教育伴奏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结合现状分析,在我国的学前音乐钢琴教育伴奏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演奏技巧强化训练特征。例如,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讲解某一段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弦结构、链接方式等,然后再接触钢琴的实际联系。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说是中国教育样板形式。包括其他教育内容也大多是先进性理论教学,在进行实践活动。通过钢琴伴奏与和声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再深入实际体验。而事实上,这种模式的弊端是较为隐蔽的,造成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的。
第一,这种模式会造成和声理论和钢琴伴奏技巧的掌握脱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忽视和声知识,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失去了主动探索精神。例如,为了快速的掌握弹奏技巧,教师会要求学生去强行记忆和声链接,这样反而导致学生对音乐的规律性觉察不敏感。
第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人才形式。教师希望通过语言描述来让学生理解教育内容,在学习中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过大,只重视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脱离教材,更不可能实现主动创造、举一反三的效果。
3、学前钢琴伴奏课程教学中和声的学习和应用
3.1 突破传统、发散思维
钢琴伴奏的难度虽然很高,但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伴奏的目的是突出歌唱效果,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突破传统思维和限制,钢琴伴奏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和实例学习,是对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浪费。而要实现“举一反三”,就必须应用到和声的理论和技巧。
和声的应用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也是丰富钢琴伴奏的重要形式,具体来说,包括和弦、和声进行的组合;学生必须对和声有一定的了解,明确和弦、和声进行的特点,然后再实践中不断的加入、融合,改善钢琴伴奏的效果。
3.2 注重细节、强化应用
和声基础理论是很复杂的,但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分析,却可以很好地实现配合效果。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和声部分,有针对性展开剖析,并强加练习;个人学习和使用的和声教材,也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并对钢琴教材与和声教材进行梳理,使两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共同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展开教授活动中,要注意细节的剖析,这也是对和声特色的分析,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
3.3 循序渐进、积极创新 鉴于和声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复杂性,利用钢琴伴奏,同时也是一项灵活性很高的音乐技巧。要熟练掌握钢琴伴奏与和声的结合,通常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改善创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学生在针对伴奏的和弦尽心编排时,如果只是模仿或照抄教材中的旋律、形式,是很难产生属于自身创新的做皮你的。那么不妨在钢琴伴奏的过程中不断磨练各种技巧,并针对某一方面的和声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在“熟能生巧”的情况下,逐步加入一些新颖的和声手法,循序渐进;事实上,只有演奏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和声的效果才能展现出来,进而确定该和声应用的范围是否合适,效果是否可取。
典型的音乐创作形式,是“混搭”类型的,近年来很多人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甚至中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而这其中所涉及的和声部分,也必须经过反复的推敲,才能符合音律美感的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伴奏课程教学中和声的学习和应用,对满足学前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现状而言,要求高校音乐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科学地制定音乐教学方法,严格区分专业技能和专业教育的界限,促使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钢琴伴奏作为一门技巧性、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和声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有密切的关系。充分的理解和融入,可以提高钢琴伴奏水平,丰富感染力和表现力,提高教学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亚军.“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3,06:178-179.
[2]邓玉涛.钢琴即兴伴奏的“速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00-103-109.
[3]齐俊波.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3:47-48.
[4]侯雪晶.和声在高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13:70-71.
[5]于学友.高师和声教学与歌曲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探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02:61-63.
[6]李沛煌.试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4,0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