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摆脱了政治危机,赢得第四次选举,但她的联盟党取得了1949年以来最差的选举成绩
默克尔又赢了。在9月24日举行的德国第十九届联邦议会选举中,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获得了32.9%的支持率,排名第二的社民党只赢得了20.5%的选民青睐,右翼政党“德国的另一种选择党”(以下简称选择党)以12.6%的支持率排名第三。这意味着,默克尔将开启自己的第四届总理任期,放眼整个欧洲,只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可与之相比。
但默克尔也输了。虽然再次连任总理,不过她所在的联盟党支持率比上次联邦议会选举时减少了8.6个百分点,这是1949年以来联盟党最差的选举成绩。选举结果一出,社民党宣布不再与联盟党联合执政,转而成为反对党。默克尔的总理职位虽没有受到挑战,但在执政纲领上,她不得不与自民党和绿党妥协,才能组成在议会占多数的联盟。
一年前,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如果以過去3个月的选战为一个周期,默克尔的获胜在意料之中。在这段时间的多轮民意调查中,她所在的联盟党支持率远高于主要竞争对手社民党。以至于德国人说,这个选举年唯一的悬念并非谁当总理,而是谁将进入默克尔的新内阁。然而一年前,她还因为在难民问题上的决定险些毁掉自己的政治生涯。
2015年9月的一天,默克尔像往常一样正在安排工作计划,突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是时任奥地利总理法伊曼。“滞留在匈牙利的大批难民开始成群结队徒步向西。据我所知,他们的目的地是奥地利以及贵国。”法伊曼的语气有些焦急。默克尔放下电话,陷入了沉思。
这些难民为了逃避战乱,几个月前从叙利亚出发,途经土耳其进入欧洲,寻找生活或者说生存的希望。他们一路颠沛流离,抵达了匈牙利。为了控制大批难民突然涌入西欧,匈牙利暂停了所有向西的国际列车。在匈牙利滞留多日后,看不到希望的难民失去了耐心,决定依靠双脚寻找出路。很多德国人,或许也包括默克尔,看到电视上难民的画面,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祖辈、父辈:二战结束后,德国版图被重新划分,大批德国人流离失所,拖家带口地走上了逃难之路……默克尔如果想阻止难民的继续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动用警察甚至军队。若果真如此,冲突难以避免,流血甚至伤亡的画面就会立刻传遍全世界。这是默克尔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的。情况紧急,她终于做出决定:开放边界,将这些难民接到德国。
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快超出了默克尔的预期,实际到达德国的难民远比预想的要多。据统计,2015年有超过100万难民进入德国。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很多难民没有被注册和识别,有些人一到德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真的是为躲避战乱而来?还是只希望借此机会留在德国,过上富裕的生活?他们中间有没有企图浑水摸鱼的“伊斯兰国”恐怖分子?这些都不得而知。2015年跨年夜,形势终于失控了,科隆火车站附近发生了大批“相貌看上去是中东和北非”的男子大规模侵犯女性事件。2016年,安斯巴赫、维尔茨堡、柏林等地又先后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人们不禁质问默克尔:你到底放进来一些什么人?与此同時,难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价值观与德国主流基督教文化的巨大差异日渐显现,民众从最初同情、帮助难民,转变为惧怕、排斥难民。但是,默克尔坚称“我们可以做到”并拒绝为接收难民数量设置上限,导致她的支持率大跌。
事实上,默克尔原本寄希望于所有欧盟成员国共担人道主义责任,在欧洲范围内分配难民。然而,面对难民在德国出现的问题,昔日的伙伴选择了沉默。一时间,默克尔内外交困,陷入了孤独,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扭转局势,因为“对手太弱”
选择党无疑是默克尔陷入困境的受益者。该党是德国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欧债危机期间靠反对欧元起家。随着欧债危机缓解,选择党一度销声匿迹。难民危机爆发后,民众的不满和不安在政治精英代表的传统大党那里得不到宣泄,选择党趁机东山再起。在刚结束的大选中,选择党破天荒地以第三大党的身份进入议会。要知道,德国在二战后对历史进行了彻底的反省,民族主义和排外思想一直是主流社会的禁忌。如今这样一个右翼政党进入议会,有人说,这都要怪默克尔。据报道,很多投票给选择党的选民并非右翼分子,而是因为感到自己的诉求被执政党忽视了。
尽管如此,默克尔依然轻松赢得了第四个任期,有媒体分析,这并非因为“默克尔太强”,而是因为“对手太弱”。原本,德国第二大党社民党的总理候选人舒尔茨是人们眼中有力的挑战者。他不仅史无前例地以100%的支持率当选社民党主席,今年2月其支持率还一度超过默克尔。舒尔茨有自己的优势:他曾从事图书销售和书店管理工作,了解社会底层,赢得了亲民的名声;常年在欧洲议会工作,还曾担任欧洲议会议长。所以他一出现,就掀起了一阵“舒尔茨热”。
不过,舒尔茨的优势很快成了劣势:他在德国只做过一个城市的市长,手腕远不如在政治丛林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默克尔。舒尔茨主打社会公平牌,但这在眼下失业率较低、福利开支高的德国,显然不合时宜。而默克尔代表的联盟党则以社会治安议题见长,今年7月G20汉堡峰会上的骚乱,使得德国人再次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默克尔戳中了民众心中的痛点,舒尔茨先输了一招。
难民问题是默克尔的软肋,舒尔茨也没有抓住。今年,在两人的电视辩论中,舒尔茨对难民问题的看法几乎与默克尔没有差别,更提不出像样的解决措施。事后德国媒体普遍认为,在两个大党身上看不到“另一种选项”。与此同时,民意也开始逆转:反正差别不大,与其选择舒尔茨,还不如选择“老熟人”默克尔,舒尔茨的竞选承诺好像也没什么是默克尔做不到的。眼看局势不利,舒尔茨表示“很多事没说明白”,公开要求进行第二次辩论。老练的默克尔当然选择了拒绝。
民众对舒尔茨的新鲜劲一过,社民党的支持率开始直线下滑。今年举行的3次州议会选举中,社民党连败3次,甚至失去了长期执政的北威州。从那时起,舒尔茨的败局就已注定。
“小姑娘”的大时代 如果只谈这次选举,默克尔的胜利或许可以归结为对手的弱势,但能在德国执政十几年不倒,就不得不提她的政治风格。2014年,德国《明镜》周刊曾发文称,默克尔对民意调查的依赖远超人们的想象。她每年通过联邦新闻局做的民调近150个,花费在200万欧元左右,一些民调的结果很快就能出现在其演讲稿中。懂得民意的重要性,顺应形势,适时调整政策,是默克尔的一大特点,这从她与两位德国前总理的关系上就能看出。
1989年,当柏林墙倒塌时,默克尔开始了自己的从政之路,加入了东德的“民主觉醒运动”组织。第二年,“民主觉醒运动”与基督教民主联盟(以下简称基民盟,其在联邦层面与巴伐利亚州的基督教社会联盟共同竞选,称“联盟党”)在东德的组织合并,默克尔成为基民盟党员。同年,默克尔见到了时任西德总理科尔,她视这个德國统一后的首任总理为“导师”。两次会面后,科尔认定默克尔是个可用之才,将其确定为德国统一后首届内阁中的妇女和青年部部长,帮默克尔跃升至“德国政坛的领导阶层”。如今,默克尔被外界称为“铁娘子”,但在当年,她是科尔口中“我的小姑娘”。曾有人问默克尔当初如何能引起科尔的注意,默克尔说:“我来自东部(东德),是女性,年纪又小,代表了基民盟内的三类少数人。”
在科尔的提拔和庇护下,默克尔成长很快。然而,基民盟在1998年的大选中落败,执政16年的科尔失去总理职位,社民党领袖施罗德接任。一年后,基民盟爆发了政治献金丑闻,科尔作为当事人受到猛烈攻击。此时,默克尔突然在报纸上撰文,表示基民盟必须与科尔从精神上决裂,才能重获新生。向自己的导师开炮,尽管默克尔受到不少非议,但她顺应了民众的情绪,选择与科尔划清界限。2000年,默克尔当选基民盟主席,开始准备冲击德国总理之位。颇为难得的是,在公开与科尔划清界限后,默克尔还能修复两人的关系。今年6月,87岁的科尔去世,默克尔深情悼念了他,称科尔是“伟大的德国人和欧洲人”。
2002年,默克尔由于公开赞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她审时度势,退出了选举,推选施托伊贝尔为总理候选人。虽然,施托伊贝尔最终失利,但默克尔在党内赢得了顾全大局的好评。在2005年提前举行的德国大选中,默克尔击败施罗德,开启了自己的時代。
施罗德是一个立场坚定的政治家。他曾不顾美英的态度,明确表示德国不参加伊拉克战争,也曾不顾党内和基础选民的反对,力推“2010议程”改革方案,大幅削减无业者的社会福利。正因如此,施罗德丢掉了总理职位。默克尔与施罗德风格迥异,执政12年来,一直善于把握民众心理。比如在难民问题上,她反复表示“2015年的情况不会重演”,加强对难民审查,修复自己的形象。在德国民众的直观感受中,难民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与善于把握民意相应,默克尔的执政风格务实、冷静,是一个称职的总理。尽管有人批评她制定政策不够透明,经常在别人毫无准备时推出自己的主张,比如允许同性婚姻、取消兵役制度等。但她执政期间,德国经济快速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稳步发展;在民粹主义抬头、英国公投退出欧盟的情况下,默克尔坚持捍卫欧洲融合。可以说,在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一方面自身有积极发展,另一方面也承担了相应的国际责任,为国际和地区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年的“小姑娘”,已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我和中国领导人谈得很投机”
默克尔过往执政的12年,是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12年,中国国力的提升是重要变化之一。默克尔曾在2007年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私下接见达赖,令两国关系一度蒙上阴影。但总体来说,过去12年两国关系发展不错。中国和德国共同利益很多,两国在反对单边主义,促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一拍即合。在默克尔的任期内,两国关系提升至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自2005年出任总理以来,默克尔已经访华10次,这在西方领导人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一贯雷厉风行,外交行程往往安排得十分紧凑,然而每次与中国领导人接触都会有额外的安排。默克尔的丈夫绍尔平时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访问德国期间,默克尔都破例安排丈夫陪同相关活动。2014年7月,默克尔访华时由于和习近平对话比预定时间延长了近45分钟,使得原定在德国驻华使馆的招待会推迟了一个小时。等到招待会开始,默克尔上来就说:“我很兴奋,但不是因为北京天气太热,而是我跟中国领导人谈得很投机。大家找到了合作的主要抓点,所以感觉特别好。”在访问成都时,她还专门学做了川菜中的著名菜肴宫保鸡丁,在中国和德国的网民中传为美谈。
尽管在贸易上有些摩擦,但可以预期的是,在新的任期中,默克尔将继续保持务实的对华政策,合作依然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德国是贸易出口型国家,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包括宝马、西门子等公司在内的德国企业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双方在创新研发、人才培养以及环保和气候变化等众多领域仍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在构建多极世界秩序方面,两国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默克尔即将开始自己的第四个任期。如果任期顺利结束,她将追平导师科尔,成为德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尽管已经走出执政低谷期,但默克尔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德国如何引领欧盟,如何处理与美、俄等国的关系,如何解决难民问题……在右翼浪潮激涌的时代,默克尔作为欧盟的坚定支持者,代表着德国稳定的形象。但在稳定的表象下,民众渴望变革的诉求越来越高。社民党拒绝合作,默克尔势必调整自己的政策,德国政治也将如选民所愿,迎来新的色彩。
默克尔又赢了。在9月24日举行的德国第十九届联邦议会选举中,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获得了32.9%的支持率,排名第二的社民党只赢得了20.5%的选民青睐,右翼政党“德国的另一种选择党”(以下简称选择党)以12.6%的支持率排名第三。这意味着,默克尔将开启自己的第四届总理任期,放眼整个欧洲,只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可与之相比。
但默克尔也输了。虽然再次连任总理,不过她所在的联盟党支持率比上次联邦议会选举时减少了8.6个百分点,这是1949年以来联盟党最差的选举成绩。选举结果一出,社民党宣布不再与联盟党联合执政,转而成为反对党。默克尔的总理职位虽没有受到挑战,但在执政纲领上,她不得不与自民党和绿党妥协,才能组成在议会占多数的联盟。
一年前,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如果以過去3个月的选战为一个周期,默克尔的获胜在意料之中。在这段时间的多轮民意调查中,她所在的联盟党支持率远高于主要竞争对手社民党。以至于德国人说,这个选举年唯一的悬念并非谁当总理,而是谁将进入默克尔的新内阁。然而一年前,她还因为在难民问题上的决定险些毁掉自己的政治生涯。
2015年9月的一天,默克尔像往常一样正在安排工作计划,突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是时任奥地利总理法伊曼。“滞留在匈牙利的大批难民开始成群结队徒步向西。据我所知,他们的目的地是奥地利以及贵国。”法伊曼的语气有些焦急。默克尔放下电话,陷入了沉思。
这些难民为了逃避战乱,几个月前从叙利亚出发,途经土耳其进入欧洲,寻找生活或者说生存的希望。他们一路颠沛流离,抵达了匈牙利。为了控制大批难民突然涌入西欧,匈牙利暂停了所有向西的国际列车。在匈牙利滞留多日后,看不到希望的难民失去了耐心,决定依靠双脚寻找出路。很多德国人,或许也包括默克尔,看到电视上难民的画面,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祖辈、父辈:二战结束后,德国版图被重新划分,大批德国人流离失所,拖家带口地走上了逃难之路……默克尔如果想阻止难民的继续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动用警察甚至军队。若果真如此,冲突难以避免,流血甚至伤亡的画面就会立刻传遍全世界。这是默克尔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的。情况紧急,她终于做出决定:开放边界,将这些难民接到德国。
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快超出了默克尔的预期,实际到达德国的难民远比预想的要多。据统计,2015年有超过100万难民进入德国。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很多难民没有被注册和识别,有些人一到德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真的是为躲避战乱而来?还是只希望借此机会留在德国,过上富裕的生活?他们中间有没有企图浑水摸鱼的“伊斯兰国”恐怖分子?这些都不得而知。2015年跨年夜,形势终于失控了,科隆火车站附近发生了大批“相貌看上去是中东和北非”的男子大规模侵犯女性事件。2016年,安斯巴赫、维尔茨堡、柏林等地又先后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人们不禁质问默克尔:你到底放进来一些什么人?与此同時,难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价值观与德国主流基督教文化的巨大差异日渐显现,民众从最初同情、帮助难民,转变为惧怕、排斥难民。但是,默克尔坚称“我们可以做到”并拒绝为接收难民数量设置上限,导致她的支持率大跌。
事实上,默克尔原本寄希望于所有欧盟成员国共担人道主义责任,在欧洲范围内分配难民。然而,面对难民在德国出现的问题,昔日的伙伴选择了沉默。一时间,默克尔内外交困,陷入了孤独,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扭转局势,因为“对手太弱”
选择党无疑是默克尔陷入困境的受益者。该党是德国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欧债危机期间靠反对欧元起家。随着欧债危机缓解,选择党一度销声匿迹。难民危机爆发后,民众的不满和不安在政治精英代表的传统大党那里得不到宣泄,选择党趁机东山再起。在刚结束的大选中,选择党破天荒地以第三大党的身份进入议会。要知道,德国在二战后对历史进行了彻底的反省,民族主义和排外思想一直是主流社会的禁忌。如今这样一个右翼政党进入议会,有人说,这都要怪默克尔。据报道,很多投票给选择党的选民并非右翼分子,而是因为感到自己的诉求被执政党忽视了。
尽管如此,默克尔依然轻松赢得了第四个任期,有媒体分析,这并非因为“默克尔太强”,而是因为“对手太弱”。原本,德国第二大党社民党的总理候选人舒尔茨是人们眼中有力的挑战者。他不仅史无前例地以100%的支持率当选社民党主席,今年2月其支持率还一度超过默克尔。舒尔茨有自己的优势:他曾从事图书销售和书店管理工作,了解社会底层,赢得了亲民的名声;常年在欧洲议会工作,还曾担任欧洲议会议长。所以他一出现,就掀起了一阵“舒尔茨热”。
不过,舒尔茨的优势很快成了劣势:他在德国只做过一个城市的市长,手腕远不如在政治丛林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默克尔。舒尔茨主打社会公平牌,但这在眼下失业率较低、福利开支高的德国,显然不合时宜。而默克尔代表的联盟党则以社会治安议题见长,今年7月G20汉堡峰会上的骚乱,使得德国人再次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默克尔戳中了民众心中的痛点,舒尔茨先输了一招。
难民问题是默克尔的软肋,舒尔茨也没有抓住。今年,在两人的电视辩论中,舒尔茨对难民问题的看法几乎与默克尔没有差别,更提不出像样的解决措施。事后德国媒体普遍认为,在两个大党身上看不到“另一种选项”。与此同时,民意也开始逆转:反正差别不大,与其选择舒尔茨,还不如选择“老熟人”默克尔,舒尔茨的竞选承诺好像也没什么是默克尔做不到的。眼看局势不利,舒尔茨表示“很多事没说明白”,公开要求进行第二次辩论。老练的默克尔当然选择了拒绝。
民众对舒尔茨的新鲜劲一过,社民党的支持率开始直线下滑。今年举行的3次州议会选举中,社民党连败3次,甚至失去了长期执政的北威州。从那时起,舒尔茨的败局就已注定。
“小姑娘”的大时代 如果只谈这次选举,默克尔的胜利或许可以归结为对手的弱势,但能在德国执政十几年不倒,就不得不提她的政治风格。2014年,德国《明镜》周刊曾发文称,默克尔对民意调查的依赖远超人们的想象。她每年通过联邦新闻局做的民调近150个,花费在200万欧元左右,一些民调的结果很快就能出现在其演讲稿中。懂得民意的重要性,顺应形势,适时调整政策,是默克尔的一大特点,这从她与两位德国前总理的关系上就能看出。
1989年,当柏林墙倒塌时,默克尔开始了自己的从政之路,加入了东德的“民主觉醒运动”组织。第二年,“民主觉醒运动”与基督教民主联盟(以下简称基民盟,其在联邦层面与巴伐利亚州的基督教社会联盟共同竞选,称“联盟党”)在东德的组织合并,默克尔成为基民盟党员。同年,默克尔见到了时任西德总理科尔,她视这个德國统一后的首任总理为“导师”。两次会面后,科尔认定默克尔是个可用之才,将其确定为德国统一后首届内阁中的妇女和青年部部长,帮默克尔跃升至“德国政坛的领导阶层”。如今,默克尔被外界称为“铁娘子”,但在当年,她是科尔口中“我的小姑娘”。曾有人问默克尔当初如何能引起科尔的注意,默克尔说:“我来自东部(东德),是女性,年纪又小,代表了基民盟内的三类少数人。”
在科尔的提拔和庇护下,默克尔成长很快。然而,基民盟在1998年的大选中落败,执政16年的科尔失去总理职位,社民党领袖施罗德接任。一年后,基民盟爆发了政治献金丑闻,科尔作为当事人受到猛烈攻击。此时,默克尔突然在报纸上撰文,表示基民盟必须与科尔从精神上决裂,才能重获新生。向自己的导师开炮,尽管默克尔受到不少非议,但她顺应了民众的情绪,选择与科尔划清界限。2000年,默克尔当选基民盟主席,开始准备冲击德国总理之位。颇为难得的是,在公开与科尔划清界限后,默克尔还能修复两人的关系。今年6月,87岁的科尔去世,默克尔深情悼念了他,称科尔是“伟大的德国人和欧洲人”。
2002年,默克尔由于公开赞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她审时度势,退出了选举,推选施托伊贝尔为总理候选人。虽然,施托伊贝尔最终失利,但默克尔在党内赢得了顾全大局的好评。在2005年提前举行的德国大选中,默克尔击败施罗德,开启了自己的時代。
施罗德是一个立场坚定的政治家。他曾不顾美英的态度,明确表示德国不参加伊拉克战争,也曾不顾党内和基础选民的反对,力推“2010议程”改革方案,大幅削减无业者的社会福利。正因如此,施罗德丢掉了总理职位。默克尔与施罗德风格迥异,执政12年来,一直善于把握民众心理。比如在难民问题上,她反复表示“2015年的情况不会重演”,加强对难民审查,修复自己的形象。在德国民众的直观感受中,难民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与善于把握民意相应,默克尔的执政风格务实、冷静,是一个称职的总理。尽管有人批评她制定政策不够透明,经常在别人毫无准备时推出自己的主张,比如允许同性婚姻、取消兵役制度等。但她执政期间,德国经济快速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稳步发展;在民粹主义抬头、英国公投退出欧盟的情况下,默克尔坚持捍卫欧洲融合。可以说,在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一方面自身有积极发展,另一方面也承担了相应的国际责任,为国际和地区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年的“小姑娘”,已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我和中国领导人谈得很投机”
默克尔过往执政的12年,是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12年,中国国力的提升是重要变化之一。默克尔曾在2007年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私下接见达赖,令两国关系一度蒙上阴影。但总体来说,过去12年两国关系发展不错。中国和德国共同利益很多,两国在反对单边主义,促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一拍即合。在默克尔的任期内,两国关系提升至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自2005年出任总理以来,默克尔已经访华10次,这在西方领导人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一贯雷厉风行,外交行程往往安排得十分紧凑,然而每次与中国领导人接触都会有额外的安排。默克尔的丈夫绍尔平时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访问德国期间,默克尔都破例安排丈夫陪同相关活动。2014年7月,默克尔访华时由于和习近平对话比预定时间延长了近45分钟,使得原定在德国驻华使馆的招待会推迟了一个小时。等到招待会开始,默克尔上来就说:“我很兴奋,但不是因为北京天气太热,而是我跟中国领导人谈得很投机。大家找到了合作的主要抓点,所以感觉特别好。”在访问成都时,她还专门学做了川菜中的著名菜肴宫保鸡丁,在中国和德国的网民中传为美谈。
尽管在贸易上有些摩擦,但可以预期的是,在新的任期中,默克尔将继续保持务实的对华政策,合作依然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德国是贸易出口型国家,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包括宝马、西门子等公司在内的德国企业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双方在创新研发、人才培养以及环保和气候变化等众多领域仍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在构建多极世界秩序方面,两国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默克尔即将开始自己的第四个任期。如果任期顺利结束,她将追平导师科尔,成为德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尽管已经走出执政低谷期,但默克尔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德国如何引领欧盟,如何处理与美、俄等国的关系,如何解决难民问题……在右翼浪潮激涌的时代,默克尔作为欧盟的坚定支持者,代表着德国稳定的形象。但在稳定的表象下,民众渴望变革的诉求越来越高。社民党拒绝合作,默克尔势必调整自己的政策,德国政治也将如选民所愿,迎来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