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课外阅读成长平台 铸就语文阅读品质提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应尝试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适应自主学习的模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大胆开发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建设和探讨尝试。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弊病百出,形成重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传授轻课外阅读品质养成的学习模式,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诸多不利。课外阅读不是校园的点缀,而是“课改”赋予语文课程的重要使命。良好的课外阅读平台架构,优秀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把课外阅读纳入小学语文阅读的轨道,实现课堂内外阅读课程化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效途径。
   一、基于阅读品质,强化良好动机
   阅读是中小学生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提升写作、提高素养的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既是传统教育强调的重要读书经验,又是信息时代人们所必备的学习素质。阅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必要途径。忽视课外阅读平台的建设和开发,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阅读品质养成就会沦为空谈,从而使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处于劣势和停滞不前的状态,成为阅读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阅读成长平台建设及阅读方法进行了些许的实践和探讨,以浅显易懂的阅读方法,以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课外阅读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自觉地养成阅读习惯,享受学习的快乐,并希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模式的形成、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产生积极作用,从而铸就语文阅读品质提升。
   二、有的放矢准备,夯实兴趣根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实践和经验一再证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最终途径。基于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家庭的学生或班集体,其开启阅读之门的方法则不同。最适宜的方法在于充分掌握学生阅读基础的条件下,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并把培养阅读兴趣视作重中之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为孩子们开启阅读的大门,激发阅读兴趣,解码阅读奥秘,铸就阅读品质。例如对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可以藉之来培养学生阅读初期形成的品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之前,可以默许小朋友们不求甚解,但阅读前的准备却不可或缺,这就需要教师在有意注意培养、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等方面刻意引导,以具体问题细化复杂的阅读工程,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朋友在读故事前先猜猜故事中的内容……众多有趣的问题一应而出,环环相扣,读罢,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沉淀一个关于表达爱的故事。这一过程既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久之,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不知不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形成了习惯。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三、营造良好氛围,搭建阅读平台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为了营造阅读氛围,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热爱阅读。氛围胜在对细节的构思上。身为语文老师,言传身教和刻意引导至为重要。教师刻意在办公桌上放一些门类齐全饶有趣味而又寓意深远的儿童文学读物,对学生爱上阅读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契机。这其中包括学生喜欢的绘本,或者深受学生喜爱的儿童小说,或者神话故事,或者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众多有趣的课外读物,会成功地捕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爱上阅读奠定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鉴于低年级学生对绘本特别感兴趣,把《爱心树》《给爸爸的吻》《长大做个好爷爷》等绘本刻意带到课堂上,每每都能赢得孩子们对知识强烈渴盼的眼神或异常欢喜之状。水到渠成就即刻浇灌,当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对世界各地有成就的名人轶事大力讲解,或对他人热爱读书的范例津津乐道,或对学生痴迷读书的现象赞不绝口,激励学生内省,让学生深刻明白课外阅读对自己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外阅读。在此氛围下,学生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爱上阅读,如此,学生在校阅读的氛围形成,平台搭建而成。
   四、优化课程设置,助力阅读品质
   教师改变落后的阅读现状,须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减少冗长的问答和机械式的练习,需要优化课外阅读的方法,优化课外阅读的书目,优化课程设置,以每周专设课时的形式承载课外阅读应有的品质塑造。课型要有阅读方法指导,要用精品书目来濡养阅读品行。课外阅读课程化,不是简单地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它既要求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还要让学生科学地阅读,最终让学生学会选择卓越,懂得甄选优秀作品而读的方法,让科学的阅读方法发挥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阅读方法的确定则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情节性强的文章适合于泛读,文笔精华或美文可采用精读。初读要精读,二读要速读,再读则要带着寻觅和发现去读。不同学段的学生适合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如:初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困难,就采用“定位认读法”引导学生多认字,学生的识字量大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二三年级学生则应重在情节把握,四五年级则更应突出构思、立意,甚至倡导以品评为主的批注式阅读。
   语文小天地,天地大语文。课外积极阅读的氛围形成,平台搭建好就位,还需要教师持续助力学生形成阅读品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可适时适机地组织开展诸如好书导读课、读书报告会、童书阅读课、经典诵读课、好书推介课、展评读书笔记、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把课外阅读引入课程,促进了课内外的融和。
   五、紧扣因材施教,多方联动教学
   阅读活动中的因材施教,就是结合每个学生阅读的基础开展阅读活动。实践证明,针对一年级学生,制定班级绘本读书漂流活动方案是一种有益而重要的课外阅读尝试。漂流活动伊始,可组织 “故事爸爸妈妈进课堂”,亦可邀请家长来校与孩子们分享有趣的阅读故事。锲而不舍,一幕幕温馨感人的亲子阅读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每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来交换绘本,学生每周都可以看到新的绘本。经过前期的积累和沉淀,二年级开展读写绘活动则水到渠成,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结合的办法,来挖掘低年级段学生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并通过阅读、讲述等多个细小环节打磨阅读品质。
   读书漂流活动应当时常时新,让学生读出乐趣,读出营养。笔者依据三(1)班学情,确定小青豆读书会漂流目录,指定购买书籍并开展每周一次的好书共读活动。把《绿野仙踪》《鼹鼠的月亮河》《亲爱的汉修先生》《柳林风声》《昆虫记》《驯鹿苔原》《养家之人》《红蜡烛与美人鱼》等不胜枚举的优秀书目列入共读范围。而共读环节重在读书分享。共读《绿野仙踪》,可跟着多罗茜去历险活动;品读《柳林风声》,以读书报等形式让故事情节重现,知晓鼹鼠冒险旅行路线图;品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模仿着给汉修先生写信;阅读《昆虫记》,则以知识竞赛、昆虫表演秀。形式多样的分享会让班级共读活动变得可圈可点,于共同的话题中探寻个性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在讨论中提高个人阅读的能力,把共读和个性读有机结合,个性的读书方法与共读的优秀品质相得益彰,最终以思想纷呈的《小青豆》作文集面世,成了以良好读书方法给成长打上烙印的最美佐证。
   条分缕析深入文本,触类旁通跳出文本。针对中年级段学生,则灌输“深入文本”“对比阅读”的概念。四年级时,笔者带着学生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有九章节,每章节有固定的主要人物。可以设计问题:你觉得“秃鹤”和“秦大奶奶”的遭遇有什么相似之处?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进入文本中,概括两个人的命运发展线索,然后进行对比。这个问题不难,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得出的结论是两人都是一开始受到大家的排斥和诋毁,最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问题讨论,始终以形成文学素养为目的,以阅读品格的提升为宗旨,可谓一举多得。
   同时,笔者执教班级多年均有参加多期全国百班千人共读活动,精选阅读书目单,创意地完成了閱读写作单。“百班千人共读”,汇聚阅读的力量,传递智慧的火种,用阅读走遍世界,用文字去了解世界!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作为教师,须借助有效的策略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引领学生走上热爱读书的人生旅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
  侯文娟,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汇翠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习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句话语重心长,意义深远,引人深思。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语文课的“根”是什么?语文课的“魂”又在哪里呢?   如今,有些语文课就如纪伯伦的那句话:“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教材分析。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就是: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当然教材分析是一个宏观的概念,面向整本书的教材分析,与面向一则课文进行的文本解读,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但无论是什么关系,都无法改变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这一事实。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宏观的教材分析如何为微观的文本解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回答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一个关键词,这就是“教学设计”。所
类比阅读是通过比较文本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将两类阅读对象之间建立起某种推理关系,将学生思维导向纵向层次的认知推理和横向领域的知识转移的一种阅读方式。[1]《旅夜书怀》《阁夜》是杜甫在同一时期(公元765年、公元766年)写作的同类主题(羁旅)的两首诗歌,两首诗歌在句式、情感、境界等方面均有相通之处,可通过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相似点,在进行梳理归纳和相似联想的任务活动中推动学生实现思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进去,如果,他能爬过!  ——狄金森《篱笆那边》  篱笆这边,一双渴望的眼睛;篱笆那边,一棵红甜的草莓。  大千世界,诱惑无处不在。大至江山美人,小至草莓围裙。  无论什么人,总在诱惑中。无性无欲的亚当,也对善恶树上的果子充满着诱惑: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的现代语文课堂,教师应更多把关注的视角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写促学,以学促写”,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探索新作文教学途径,创设真实写作情境、精心设计写作任务、搭建合宜思维支架、关注写作阅读对象、完善评价体系,以达成提升学生写作思维
任何一篇文本的解读都是要追求深度的,对课文的深度解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解读视角。很多文本的解读往往有着多重视角,选择不同的视角,往往也就有着不同的解读过程与结果,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实现多元解读的原因。人教版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是近年来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之一,有同行在解读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解读认识:在秦统一六国这一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下,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逆历史大潮而动的,具有
文学即人学,每一篇作品都饱含了作者或悲伤或快乐或遗憾或痛苦的情感。有人说,人到五十方能解杜诗。我相信这句话一定是真的,对我个人而言,唐代诗人中,最喜爱的莫过于李白了,他的诗文《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让我喜爱到骨子里去,李白的诗文“险山恶水总关情”:他纵情山水,自然山水该有的柔美与雄伟都被他说尽了;他诗酒逍遥,锦绣诗文之下总是喷薄出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他以“大鹏”自比,毫不掩饰地表达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同,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立场,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而设置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起,该概念已逐渐被人熟知。但实际上,学界对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在实际教学中,校本课程在中小学课堂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出现被边缘化的情况,在开设校本课程的学校里,开课老师依旧缺乏方向和指导。   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校本课程虽已初具模型,但在其开发上依旧
王榮生教授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是什么”比“教什么”更值得语文教师推敲和琢磨。“是什么”是要实现的目标,“教什么”是为实现目标选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那么叙事诗选点教学也要根据其文体特征(文本是什么)来选取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目标。叙事诗的文体特征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故事情节,其中既有“叙”的成分,又有一般“诗”的属性。所以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紧扣“事”的发展脉络,包括“事”的外在
初中语文教材,从2018年秋季开始,全国使用部编教材。为此,从上到下,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培训,力求让执教的老师能深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和体系,顺利完成新旧教材的交替,科学安排和实施部编教材的教学。   在日常的交流和参加部编教材培训过程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论:教材变化最大的就是文言文分量增加了,课文总体数量减少了,其它的都是一些微调。似乎与过去的教材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因此,培训归培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