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民族发展与福祉的民本路径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2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6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的第四章,提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5点指导意见,紧扣四川民族地区51县的实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案,着眼其未来发展和民生福祉,可谓字字珠玑。
  培育藏区战略支柱产业
  指导意见一: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这是四川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意见,摆在极为突出的位置。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黄河大草原马背文化旅游区建设,大草原和泸沽湖生态旅游等精品旅游区建设,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解读:
  四川藏区包括横断山脉及其以西的广大高原地区,风光独特,旅游资源富聚,藏族风情文化引人入胜。同时,又因片区内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发展工业和农业均有着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如果大力开辟空中走廊,发展便利的空中旅游航线,四川藏区将有着独特的旅游优势。
  目前,四川正全力推进藏区旅游行动计划,“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贡嘎生态旅游区和亚丁香格里拉旅游区。今年4月26日,四川又推出《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推8条精品旅游环线,以九黄、康定、稻城亚丁、红原4个机场为核心,整合空中旅游通道,全力做强藏区旅游产业。再加上成兰铁路和川藏铁路,以及雅康高速公路和汶马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四川藏区旅游业即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
  继续做强农牧业
  指导意见二: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这是四川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要发挥高原自然优势,加快发展马铃薯、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青稞荞麦、道地中药材、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解读:
  横断山脉以西的川西高原,自然条件险恶,地广人稀,但分布着广袤的天然牧场,如甘孜州石渠县,是四川最西的县,距康定696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可利用草地面积3317.13万亩,面积约占90%,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仅牦牛就达45万头。类似的县在四川民族地区占据很大比重。长期以来,农牧业是这个区域内的支柱性产业,是民生之本。可是,因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不足,又制约着区域的发展。因而,今后一段时期内,在继续发展农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走精深加工之路便是其发展方向。目前,红原县、小金县正积极进行探索,已取得很好的成效。
  精深加工科学开发矿产资源
  指导意见三: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稀土冶炼加工及载能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中,探索实行当地享受优惠价格政策,通过合理参股、资源就地转化、企业就地注册等方式,支持当地发展。
  解读:
  “带走资源,留下污染”,这是矿产资源粗挖滥采中形成的痼疾。中国稀土开发中引发的问题已引起深刻的反思,此种模式难以为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正是要打破此种模式。横断山脉资源带是国家的天然宝库,试验区正是要通过优惠政策及多种创新模式,将深加工企业引入区域内,引进工业,留下人才、资金和技术,从而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聚力,并最终建设资源型的攀西城市群,打造真正的中国西部硅谷。目前,试验区已设立一周年,正全力谋求政策资源优势,攀钢集团、江西铜业等大量企业已涌入攀西。
  生态环境保护是未来着力点
  指导意见四: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省级资金统筹力度,支持草原环境保护。推进标准化草场和现代家庭牧场建设,大力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耕地保护、水土保持、牧区湿地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
  解读:
  川西高原,是我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草原湿地和林地为河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乳液。可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容乐观,如地处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屏障建设圈的石渠县,四川省遥感中心2001年调查显示,其草地沙化面积严重,目前有草地“三化”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2.95%,沙尘暴每年呈递增趋势,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但因当地政府财力薄弱,保护难以有效进行。国家还需提供大量的资源支持,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天然草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
  连片扶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之本
  指导意见五:强力推进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确保完成“彝家新寨”建设工程,集中推进高原藏区全面扶贫,加快建设一批“藏区新居”建设工程。扎实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促进我省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电力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用能条件。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和牧区水利工程。
  解读: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切发展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近年来,四川全力推进“彝家新寨”和“藏区新居”建设,“新-甘-石”电力天路工程将电力送到千家万户,未来,这些工程还将加强。“牧民定居计划”解决住有所居,电力、水源解决生活之本,交通、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大力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的小康梦已越来越真切,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兴文地处川滇黔结合部边远山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革命老区县、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按照年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列入扶贫对象的要求,全面开展精准识别,全县有贫困村57个,贫困户15129户(50659人),2014年完成脱贫8484人,目前全县有贫困群众42175人。兴文县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全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力争到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其中:20
期刊
“这款公众喜爱的养生酒肯定会受苏杭一带消费者喜爱,这次远道而来值得。”日前,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御酒养生酒业有限公司的展区内,来自杭州一名姓施的老总手捧着一款泛着金黄的桂花养生酒爱不释手。他这次前来,主要是和该公司洽谈新款养生酒的合作,力争将这款泸州酒品推向江浙市场。  龙马潭区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面对酒业的深度调整期,该区积极引导企业调整酒体、抢占市场,实现稳步发展。目前,部分企
期刊
近日,泸州纳溪区联社采取与多样平台相结合,与业务推广相结合,与普惠金融相结合“三结合” 方式抢抓“开门红”旺季营销。通过独家冠名纳溪电视台“唱响纳溪”十强选手巡回演唱,投放广播电台产品宣传广告、制作移动宣传车,设置业务咨询台和产品展示台,发放宣传折页近万份等,将金融知识送进大街小巷、送进百姓人家。
期刊
最美人间四月天。  正是四月天一个温润的日子,《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感受着中国经济春天般的脉动,感受着四川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就四川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问题走进了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访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沈光明。  “一带一路”,分别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
期刊
“闭门三月传国工”。全国“两会”在3月间如期而至,春潮涌动,繁花似锦,与先期召开的四川省“两会”传达出的经济社会发展讯息叠加,可感知四川新一轮的发展热浪。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四川虽面临诸般挑战,更涌动着诸多机遇。  “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在全国“两会
期刊
在双流诚民村镇银行的开业庆典上,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曾评价道:“双流诚民村镇银行的开业运营,是双流金融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作为社会责任型金融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具体表现,是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创新之举,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有益探索,必将对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沿海金融合作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09年1月5日,由全国首批三家农村商业银行之一的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
期刊
“400-0832-111”,是常见于四川内江市的城村各处、让当地人记忆深刻的一组电话号码。2014年,先后赞助了内江市老年人运动会、市围棋公开赛、市业余篮球比赛、年度龙舟经贸文化节等地方群众性活动的内江兴隆村镇银行,通过四年多的历练,不仅在本地金融行业里竖起了一面大旗,更在当地百姓处留下了口碑。  自2010年12月27日开业以来,内江兴隆村镇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凭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勃勃
期刊
2014年6月20日,在四川省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座谈会上,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发布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报告》。四川省政府参事、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张成明详细解读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当前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发展目标和任务。  现状:十年
期刊
2014年6月20日,四川省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座谈会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举行,四川省51个民族地区县、1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县的县(市、区)委书记或县(市、区)长与会,共商四川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大计。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华小康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四川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社科院、省县域经济学会、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
期刊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深入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走出了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道路。在6月20日举行的四川省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座谈会上,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对未来西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径进行了解读。  核心战略: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国内相对发达地区水平。到2016年,在凉山州率先建成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