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总复习:学生经过六年数学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对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掌握较零乱,知识间联系不紧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总复习又过份强调练习题量。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地指导好学生搞好总复习呢?
一、提高学生认识,明确复习目的
教师在复习前一定要因材施教,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指出,毕业考试是对知识整体性、综合性的考查,有时会因为知识的遗漏或大意考不出好成绩;对成绩稍差的学困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让他们明白真正不懂的知识为数不多,毕业考试题大多数是基础知识,只要认真复习,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达到毕业考试要求是可以办到的。
有了正确复习认识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复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它是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优化组合,构筑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复习使自己的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复习还可以发现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未能掌握的知识,通过“查缺补漏”使所学知识更加完整,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扎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加毕业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复习的目的,但应注意处理好复习与考试间的关系。如果把复习作为应付考试的手段,脱离课标和教材,依赖某种资料盲目机械重复地训练,不注重基础知识,陷入偏题、难题的怪圈,甚至去押题、猜题、背题以求成功,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构筑知识网络,提高双基能力
将小学数学知识系统化,是提挈领、理线索,抓本质、明目标,变厚书为薄书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可以用表格式、网络式、串联式、对比式等,对各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各知识间的脉络,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最后形成完备的小学数学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知识共有七大版块,即“数的认识”、“数的计算”、“代数知识”、“应用题”、“量的计算”、“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初步”。对于内容较多的部分,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将他们再分解为知识小块。
如“数的认识”再分为:整数、小数、数的整除、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应用题”分为: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典型型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工程问题等等。在复习中逐块地将这些知识落实,最后将这些知识串成线、织成网,使小学数学知识达到有机的统一。
总复习大体上讲分为三个阶段:即系统复习、重点复习、深化提高。在各知识板块的复习中可采用:
(1)清理知识结构
系统复习时,教师事先将各板块知识,设计成表格,让学生通过看书,归类整理;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探讨;对看书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他们看书和梳理知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将相关的知识组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做到真正过手。
(2)突出重点知识
复习课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的双基得到相应发展。
(3)辨别易混概念
復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易出现错误的习题,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别能力。
(4)介绍记忆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理解是记忆的基础,重复是记忆的窍门,比较是记忆的法宝,口诀是记忆的捷径。
(5)搞好知识应用
知识的运用是对知识内容的挖掘和延伸,有了知识应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教师要有目的地选出一些格式新颖,又具代表性的一类习题让学生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精心求解,规范书写,细心检查、归纳小结,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
三、面向全体学生,理顺“导”与“学”关系。
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全体学生顺利地通过毕业考试,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只钉住少数优生的观念,有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意识,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教学目标和进度,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均能在原有的基础有所提高。
在对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还应抓“两头带中间”,即要注意指导优生,让其能“吃饱”,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还要花大力气关怀和照顾学困生,切忌排斥他们,要耐心辅导,逐渐缩短差距,让他们恢复信心,使他们通过复习也能达成毕业考试的要求。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复习取得奇效的法宝。为此教师上课要做到精讲、精练、及时获得反馈作业信息。还要意识到学生的各种能力,是由他们自己训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具体表现在多让给学生时间看书、训练,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同学帮助和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养成自学、归纳知识的习惯,在议论、探究和练习中获得知识,在动脑、动眼、动手中形成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他们解题的能力、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正解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大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在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问题前,教师要创造必要的条件,设置适当问题先导;学生通过思考练习结束后,还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知识的本质。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才会更加完整、更加深刻,教师“导”与学生“学”就实现了和谐统一。
四、调动学生情商,提高复习效率
情商在复习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复习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因素,让学生完成接受、储存知识信息的任务,更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的情商因素,使他们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快乐。具体表现在:
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喜爱之情,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责任之情,因为生活时时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宽容之情,获得知识的成功必定有挫折,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赏试和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激发学生的情商因素,使他们的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自觉主动投入到复习过程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复习目的,采用科学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发挥情商作用,就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学生整体素质也就得到了相应提高。
一、提高学生认识,明确复习目的
教师在复习前一定要因材施教,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指出,毕业考试是对知识整体性、综合性的考查,有时会因为知识的遗漏或大意考不出好成绩;对成绩稍差的学困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让他们明白真正不懂的知识为数不多,毕业考试题大多数是基础知识,只要认真复习,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达到毕业考试要求是可以办到的。
有了正确复习认识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复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它是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优化组合,构筑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复习使自己的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复习还可以发现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未能掌握的知识,通过“查缺补漏”使所学知识更加完整,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扎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加毕业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复习的目的,但应注意处理好复习与考试间的关系。如果把复习作为应付考试的手段,脱离课标和教材,依赖某种资料盲目机械重复地训练,不注重基础知识,陷入偏题、难题的怪圈,甚至去押题、猜题、背题以求成功,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构筑知识网络,提高双基能力
将小学数学知识系统化,是提挈领、理线索,抓本质、明目标,变厚书为薄书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可以用表格式、网络式、串联式、对比式等,对各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各知识间的脉络,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最后形成完备的小学数学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知识共有七大版块,即“数的认识”、“数的计算”、“代数知识”、“应用题”、“量的计算”、“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初步”。对于内容较多的部分,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将他们再分解为知识小块。
如“数的认识”再分为:整数、小数、数的整除、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应用题”分为: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典型型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工程问题等等。在复习中逐块地将这些知识落实,最后将这些知识串成线、织成网,使小学数学知识达到有机的统一。
总复习大体上讲分为三个阶段:即系统复习、重点复习、深化提高。在各知识板块的复习中可采用:
(1)清理知识结构
系统复习时,教师事先将各板块知识,设计成表格,让学生通过看书,归类整理;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探讨;对看书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他们看书和梳理知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将相关的知识组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做到真正过手。
(2)突出重点知识
复习课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的双基得到相应发展。
(3)辨别易混概念
復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易出现错误的习题,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别能力。
(4)介绍记忆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理解是记忆的基础,重复是记忆的窍门,比较是记忆的法宝,口诀是记忆的捷径。
(5)搞好知识应用
知识的运用是对知识内容的挖掘和延伸,有了知识应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教师要有目的地选出一些格式新颖,又具代表性的一类习题让学生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精心求解,规范书写,细心检查、归纳小结,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
三、面向全体学生,理顺“导”与“学”关系。
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全体学生顺利地通过毕业考试,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只钉住少数优生的观念,有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意识,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教学目标和进度,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均能在原有的基础有所提高。
在对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还应抓“两头带中间”,即要注意指导优生,让其能“吃饱”,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还要花大力气关怀和照顾学困生,切忌排斥他们,要耐心辅导,逐渐缩短差距,让他们恢复信心,使他们通过复习也能达成毕业考试的要求。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复习取得奇效的法宝。为此教师上课要做到精讲、精练、及时获得反馈作业信息。还要意识到学生的各种能力,是由他们自己训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具体表现在多让给学生时间看书、训练,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同学帮助和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养成自学、归纳知识的习惯,在议论、探究和练习中获得知识,在动脑、动眼、动手中形成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他们解题的能力、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正解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大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在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问题前,教师要创造必要的条件,设置适当问题先导;学生通过思考练习结束后,还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知识的本质。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才会更加完整、更加深刻,教师“导”与学生“学”就实现了和谐统一。
四、调动学生情商,提高复习效率
情商在复习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复习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因素,让学生完成接受、储存知识信息的任务,更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的情商因素,使他们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快乐。具体表现在:
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喜爱之情,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责任之情,因为生活时时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宽容之情,获得知识的成功必定有挫折,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赏试和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激发学生的情商因素,使他们的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自觉主动投入到复习过程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复习目的,采用科学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发挥情商作用,就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学生整体素质也就得到了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