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常识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密不可分的。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身心健康的必经过程,也是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好时光,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既符合初中生的成长特点,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德育教育被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帮助初中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旨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策略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德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70-01
  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策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时代的进步,每个人的思想也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理、逆反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辩知能力差,在当下信息时代的诱惑下,由于自身控制能力差,意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中,既影响了学习,还误导了人生观的建设,同时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不够重视
  中学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多数教师对于这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从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以学习好代表道德素质好的心理,导致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并不完善。人属于复杂的生物,人的发展需要后天的引导与培养,才能树立健康的人格和贤德的品质。德育教育的开展受道德与法治课程不重视的影响,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1]。
  2.轻于实践
  目前教学方法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弊端。众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基本的认知和理解,致使德育教育没有完全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另外,这门课程具有較强的实践性,通常教师们也只是知道书本上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却忽略了实践教育对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教学方法的创新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时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仅靠单纯的灌输式德育教育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还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如果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变,在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解“友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深化友谊的含义和怎样建立友谊并维持,从而认识到友谊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影像和幻灯片的形式将古今中外关于友谊的事迹播放给学生,如伯牙和钟子期的事迹,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事迹,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事迹等等,在多媒体的带动下,通过了解这些伟人之间的事迹和彼此的深厚友谊,加深学生对友谊的认知,引起学生对友谊的重视。
  2.情感教育的融入
  教师带有感情的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在真诚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实践。以集体中成长这一章为例,由于当下初中生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中,缺乏集体情感意识,甚至没有认知到集体的含义和概念,因此,作为教师,要以提高学生集体认知和集体荣誉感为目的,将高冷的姿态转变并融入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情感教育。针对平时抵触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办法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提高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比如,就集体荣誉这个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的见解,针对缺乏集体容易的学生,教师和同学可以多给予鼓励和帮助,做到不取笑不排挤,在课余多与缺乏集体荣誉感的学生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渠道,把学生组建到一个群里,让学生可以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分享出来,在这种欢乐轻松的“大家庭”气氛中,加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因此要达到在道德与法治中顺利渗透德育的目的,使学生不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就应做到以身作则,做到道德高尚,情感充沛,和蔼可亲,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要当每一位学生的知心朋友,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可以赢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从而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
  初中作为学生步入高中,进而走向大学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体来说还不是很大,所以现阶段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完善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构的大好时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阶段网络时代的诱惑下,增强学生的自我把控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而创造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其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并非全部目的。语文学科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小学语文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均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对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创新性思考,并提出了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是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  【关键词】兴趣 情境 学习效率 学习的主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66-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
期刊
【摘要】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都不高,导致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都得不到提升,所以需要教师能够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教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灵活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探究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素材 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不过由于德育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较为繁琐、枯燥,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往往并不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开展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德育
期刊
【摘要】作文,是中文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查一个学生全面运用祖国汉语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固化,急功近利,发明出为了应对考试而“量产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完全失去了独立性和文字创造能力。本文详细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以期能点醒一些教师同仁,让他们走上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学作文 功利性现象 改进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综合课程。它体现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成长需求。彰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童趣的探索,旨在把生活化的德育还给儿童,把童心童趣还给课堂,赋予道德与法治课堂应有的魅力和活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儿童视角 审美 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绘本阅读本身具有着诙谐幽默、画面精美、内容丰富等特点,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引发幼儿思考,使其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幼儿的阅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应用绘本这一阅读工具。本文针对绘本阅读培养幼儿阅读习惯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幼儿教育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绘本阅读 幼儿阅读 习惯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期刊
【摘要】生本理念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发展。生本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课堂,为现代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本理念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79-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学生的写作能
期刊
【摘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都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网络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广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有一定量的不良思想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保证人民整体素质水平的稳步攀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在此我们对互联网+技术在中职德育主题班会中的实践与研究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互联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不仅是通向大学的重要阶段,还是每一个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节点,因此这对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方面切实履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担当;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任。这就需要每一个政治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师角色来进行新的定位和转换,鉴于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进行初步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