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妨尝试: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再引导学生写日记,自由表达真实自我;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并注重从欣赏包容的角度来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还要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让他们成为作文批改和讲评的主人。也就是说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写作兴趣
时至今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中毒偶的语文教师。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最好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在这里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既然已经明确了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作文目标、学期目标、写作意义。学生明确了以上写作目标才有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所以首先要在学生心中确立写作目标,这个目标有三点:
(1)作文目标。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目标即好作文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心里确立一个“模式”,好依“葫芦”画瓢。要知道,对中学生光凭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是无济于事的,得来点实际的例子: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下优秀作家的作品,感受一下优秀作品的文学魅力,这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可望不可即;那么,就再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身边的优秀作文,让他们感觉看得见摸得着。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谈谈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小结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2)学期目标。如果把一学期的写作当做一次长跑,那么,在“写作长跑”前,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明确前进目标:每月评比日记和作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凡被多数学生公认的作文为班级优秀作文;每月优秀作文较多的学生就荣获当月“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然后累计每月的成绩,凡一学期优秀作文篇数最多的学生就荣获班级本学期“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并把评比结果及时公布在班级专栏里。有了这样一个适当的激励机制,学生会觉得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自然对于写作是跃跃欲试。
(3)写作意义。引导学生探究写好作文的好处,再小结:如果作文写好了,自己的语文成绩就相应提高了,学习其他课程就更有信心了;作文写好了,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那么,在生活中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也就相应增强了。这样,就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走向成功的基石。既然如此,何不积极主动地参入到属于自我的写作实践中去呢?
值得注意的是,评选班级优秀作文的“门槛”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开始最好不要设得太高,这样会把许多学生拒之门外,会打消他们的写作兴趣,会使他们不再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那么我们想把学生变成作文教学的主体这个愿望就难以实现。
二、从训练写日记入手,引导学生表达“真实自我”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在学生初步明确了写作目标有了一点写作兴趣的情况下,趁热打铁,先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
(1)比较。这里,我们先要区别一下“日记”和“作文”这两个不大相同的概念:在学生看来,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惜“自欺欺人”,它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作业的、限制的、必须的、生硬的、冰冷的、虚假的、无情趣的;恰恰相反,日记,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自由写作,它带给学生的信息却是自我的、自由的、内心的、温暖的、无限制的、真实的、有情趣的。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写作文的时候,由于学生是带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写的,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艰难的、痛苦的、无可奈何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简单的机械的文字的排列与组合;而写日记呢,由于学生是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随心所欲的,因此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整个写作过程陶醉在情感的激荡和生命的宣泄之中。他这样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体温和情感的,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生动活泼的。
(2)小结。经过了上面的比较,我们不言而喻:写日记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表达自己心声的过程,不仅表达了学生自己真实的熟悉的和喜欢的内容,而且还表达了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的写作过程又有谁不愿意参加呢?自然,写日记就能使学生对写作兴趣盎然,能引导学生逐步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就应该从引导学生写他们自愿写的日记着手,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并把写日记这一特点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文就跟写日记一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
这是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重点。实践证明,除了要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入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的主人。这里,需要说明三点:
(1)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引导学生想一想他们所崇拜的优秀的作家们,他们为什么写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让人读了一见钟情、爱不释手,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了许多好的写作素材。这正是他们常常主动去体验生活的真正原因,他们深深懂得:如果离开了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趣的,写作就要被迫停止,创作就不能进行。遗憾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好心办了许多坏事,总是在学生还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的情况下,就进行作文指导,这就像还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吃饱肚子却考虑着要他去穿漂亮的花衣一样。 (2)强调要写好作文,不仅要观察生活,而且关键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在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可是,我们许多人就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而作家也是用一双常人一样的眼睛在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即用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发现了“家庭的温暖”、“人间的友爱”、“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社会的本质”、“科学的精神”、“大自然的奥秘”……,这就难怪作家们写出来的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了。生活中许多看起来极为平凡的小事,在作家的眼里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都能写成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这些恰恰表明学生如果也有了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就能找到生活的美,如果找到了生活之美就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使写作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和第一需求,这个时候,你要想他们停止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都难了。
(3)要强调既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就不要过多地片面地追求“创设情境”,如让学生集体看一场电影,观看一次实验,或参加一项活动,然后就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自认为这样做了,就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其实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不同,写作的基础不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结果,经老师这样一“创设情境”,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情感,约束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主动参入写作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所以,少创设一些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或许他们会飞得更高。
四、从“信任包容”角度看学生作文,让学生参入批改和讲评
这是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强化。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要注重以信任之眼光以包容之爱心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学生已经写好的作文,并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
(1)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叫人痛心的是老师往往只注重作文指导,忽略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试想:在学生未动笔之前,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作文指导,大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亲自进行写作实践,所以他们肯定对你讲的没有兴趣,最多只有几个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可能理解了接受了,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广种薄收。更令人惋惜的许多老师就把批改当副业,其结果是:老师就会简单地用一些批改作文的“套话”给学生作文写尾批,敷衍了事。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就被老师“处理”了,学生既不清楚自己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而老师呢,当然既不知道学生作文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今后的作文教学如何改进。相反,如果老师认真批改了再进行作文讲评效果就迥然不同了,这样针对性强,易于落到实处:学生由于经过了自己的写作实践和亲身体验,所以无论你讲评他的优点还是缺点,他都能产生认同感,都能欣然接受。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跑在前面——事先写好作文,然后老师跟在后面——认真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
(2)要用包容的胸怀和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候,为了激励学生成为写作实践的主人,我也会把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作文找出来,从中尽可能找出一些优点来,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会把它用红笔圈起来,然后再兴致勃勃地把他的作文拿到班上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优点用兴奋的语调宣读出来。然后,再利用下课的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里,用包容的胸怀原谅他作文的不足,用诚恳的话语耐心地辅导他,鼓励他改正作文中一些他目前能接受能改好的地方。此后,我惊喜地发现他的写作兴趣大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
(3)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当作文批改讲评的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曾尝试了以下做法:一种做法——有时让学生当一回批改作文的“小老师”。具体做法是,先交换作文,让学生认真阅读手中的作文,再根据好作文应具备的条件来批改;改完后,再进行第二次交换阅读批改,依次循环,并每次改完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便于老师查阅学生批改作文的情况;三十分钟后,让学生把手中的作文本归还给本人,再让每个学生推荐他自己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好作文,互相传阅。可能学生的能力不同,改的质量也不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参入批改的热情高、兴趣浓、效果好。另一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把我自己已经批改好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看看他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再让学生看看别人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阅读和讨论本组里最好的作文,总结出个一二三来;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向全班推荐本小组的最佳作文。这样学生能在一节课内欣赏到较多的作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讲评的主体。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用欣赏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的同时,还要有包容之心。另外,取消作文批改讲评“一言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入到批改和讲评中来。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不能把以上几点分割孤立开来,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持之以恒地运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活”起来,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即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军.作文价值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七期
[2]郑承祚.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报,2002年3月第1期
[3]张振芬.作文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C].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2004
[4]文博豪.作文教学的一次革命——“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纪实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八九月合刊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写作兴趣
时至今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中毒偶的语文教师。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最好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在这里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既然已经明确了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作文目标、学期目标、写作意义。学生明确了以上写作目标才有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所以首先要在学生心中确立写作目标,这个目标有三点:
(1)作文目标。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目标即好作文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心里确立一个“模式”,好依“葫芦”画瓢。要知道,对中学生光凭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是无济于事的,得来点实际的例子: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下优秀作家的作品,感受一下优秀作品的文学魅力,这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可望不可即;那么,就再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身边的优秀作文,让他们感觉看得见摸得着。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谈谈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小结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2)学期目标。如果把一学期的写作当做一次长跑,那么,在“写作长跑”前,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明确前进目标:每月评比日记和作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凡被多数学生公认的作文为班级优秀作文;每月优秀作文较多的学生就荣获当月“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然后累计每月的成绩,凡一学期优秀作文篇数最多的学生就荣获班级本学期“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并把评比结果及时公布在班级专栏里。有了这样一个适当的激励机制,学生会觉得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自然对于写作是跃跃欲试。
(3)写作意义。引导学生探究写好作文的好处,再小结:如果作文写好了,自己的语文成绩就相应提高了,学习其他课程就更有信心了;作文写好了,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那么,在生活中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也就相应增强了。这样,就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走向成功的基石。既然如此,何不积极主动地参入到属于自我的写作实践中去呢?
值得注意的是,评选班级优秀作文的“门槛”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开始最好不要设得太高,这样会把许多学生拒之门外,会打消他们的写作兴趣,会使他们不再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那么我们想把学生变成作文教学的主体这个愿望就难以实现。
二、从训练写日记入手,引导学生表达“真实自我”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在学生初步明确了写作目标有了一点写作兴趣的情况下,趁热打铁,先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
(1)比较。这里,我们先要区别一下“日记”和“作文”这两个不大相同的概念:在学生看来,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惜“自欺欺人”,它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作业的、限制的、必须的、生硬的、冰冷的、虚假的、无情趣的;恰恰相反,日记,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自由写作,它带给学生的信息却是自我的、自由的、内心的、温暖的、无限制的、真实的、有情趣的。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写作文的时候,由于学生是带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写的,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艰难的、痛苦的、无可奈何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简单的机械的文字的排列与组合;而写日记呢,由于学生是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随心所欲的,因此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整个写作过程陶醉在情感的激荡和生命的宣泄之中。他这样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体温和情感的,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生动活泼的。
(2)小结。经过了上面的比较,我们不言而喻:写日记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表达自己心声的过程,不仅表达了学生自己真实的熟悉的和喜欢的内容,而且还表达了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的写作过程又有谁不愿意参加呢?自然,写日记就能使学生对写作兴趣盎然,能引导学生逐步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就应该从引导学生写他们自愿写的日记着手,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并把写日记这一特点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文就跟写日记一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
这是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重点。实践证明,除了要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入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的主人。这里,需要说明三点:
(1)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引导学生想一想他们所崇拜的优秀的作家们,他们为什么写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让人读了一见钟情、爱不释手,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了许多好的写作素材。这正是他们常常主动去体验生活的真正原因,他们深深懂得:如果离开了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趣的,写作就要被迫停止,创作就不能进行。遗憾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好心办了许多坏事,总是在学生还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的情况下,就进行作文指导,这就像还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吃饱肚子却考虑着要他去穿漂亮的花衣一样。 (2)强调要写好作文,不仅要观察生活,而且关键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在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可是,我们许多人就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而作家也是用一双常人一样的眼睛在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即用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发现了“家庭的温暖”、“人间的友爱”、“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社会的本质”、“科学的精神”、“大自然的奥秘”……,这就难怪作家们写出来的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了。生活中许多看起来极为平凡的小事,在作家的眼里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都能写成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这些恰恰表明学生如果也有了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就能找到生活的美,如果找到了生活之美就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使写作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和第一需求,这个时候,你要想他们停止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都难了。
(3)要强调既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就不要过多地片面地追求“创设情境”,如让学生集体看一场电影,观看一次实验,或参加一项活动,然后就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自认为这样做了,就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其实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不同,写作的基础不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结果,经老师这样一“创设情境”,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情感,约束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主动参入写作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所以,少创设一些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或许他们会飞得更高。
四、从“信任包容”角度看学生作文,让学生参入批改和讲评
这是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强化。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要注重以信任之眼光以包容之爱心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学生已经写好的作文,并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
(1)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叫人痛心的是老师往往只注重作文指导,忽略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试想:在学生未动笔之前,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作文指导,大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亲自进行写作实践,所以他们肯定对你讲的没有兴趣,最多只有几个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可能理解了接受了,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广种薄收。更令人惋惜的许多老师就把批改当副业,其结果是:老师就会简单地用一些批改作文的“套话”给学生作文写尾批,敷衍了事。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就被老师“处理”了,学生既不清楚自己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而老师呢,当然既不知道学生作文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今后的作文教学如何改进。相反,如果老师认真批改了再进行作文讲评效果就迥然不同了,这样针对性强,易于落到实处:学生由于经过了自己的写作实践和亲身体验,所以无论你讲评他的优点还是缺点,他都能产生认同感,都能欣然接受。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跑在前面——事先写好作文,然后老师跟在后面——认真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
(2)要用包容的胸怀和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候,为了激励学生成为写作实践的主人,我也会把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作文找出来,从中尽可能找出一些优点来,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会把它用红笔圈起来,然后再兴致勃勃地把他的作文拿到班上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优点用兴奋的语调宣读出来。然后,再利用下课的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里,用包容的胸怀原谅他作文的不足,用诚恳的话语耐心地辅导他,鼓励他改正作文中一些他目前能接受能改好的地方。此后,我惊喜地发现他的写作兴趣大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
(3)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当作文批改讲评的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曾尝试了以下做法:一种做法——有时让学生当一回批改作文的“小老师”。具体做法是,先交换作文,让学生认真阅读手中的作文,再根据好作文应具备的条件来批改;改完后,再进行第二次交换阅读批改,依次循环,并每次改完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便于老师查阅学生批改作文的情况;三十分钟后,让学生把手中的作文本归还给本人,再让每个学生推荐他自己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好作文,互相传阅。可能学生的能力不同,改的质量也不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参入批改的热情高、兴趣浓、效果好。另一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把我自己已经批改好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看看他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再让学生看看别人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阅读和讨论本组里最好的作文,总结出个一二三来;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向全班推荐本小组的最佳作文。这样学生能在一节课内欣赏到较多的作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讲评的主体。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用欣赏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的同时,还要有包容之心。另外,取消作文批改讲评“一言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入到批改和讲评中来。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不能把以上几点分割孤立开来,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持之以恒地运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活”起来,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即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军.作文价值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七期
[2]郑承祚.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报,2002年3月第1期
[3]张振芬.作文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C].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2004
[4]文博豪.作文教学的一次革命——“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纪实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八九月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