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特征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临床上皮损表现为红斑鳞屑的蕈样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皮肤科门诊的收集蕈样肉芽肿患者6例,年龄7~73岁,病程1~5年;男4例,女2例;斑片期2例,斑块期3例,肿瘤期1例.均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及相关检查确诊.RCM观察6例蕈样肉芽肿患者各3处皮损,选取1处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发现角化过度,棘层混乱,基底层色素环折光减弱,表皮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单个圆形或类圆形的高折光细胞,真皮乳头环内可见少许炎细胞浸润.少数可见低折光的,圆形至椭圆形的细胞聚集形成的一个囊泡样结构.这些RCM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对照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RCM可能作为蕈样肉芽肿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神经肽Y和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在人工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人工荨麻疹患者24例来自2011年8-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16例对照为除外过敏性疾病、躯体慢性疾病、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的同期健康志愿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神经肽Y的表达;用CD45-PERCP(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CD203c-藻红蛋白、CD63-异硫氰酸荧光素三联抗体标记嗜碱性粒细胞
期刊
目的 探讨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转归和治疗对未感染梅毒婴儿血清阴转时间的影响.方法 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15例,出生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rPPA)、19S IgM-TPPA检测.在1、3、6、9、12、18、24月龄时进行TRUST和TPPA血清学监测和随访.当TRUST和TPPA均阴性时,终止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Kaplan-M
2013年4月11日是我国当代皮肤科先驱者之一,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皮肤科主任董国权教授百年诞辰.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医科大学承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从病毒到肿瘤,从病因到防治"4月16-18日在沈阳召开,同仁们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纪念董国权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名誉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陈洪铎教授,论坛主席为长江学者特聘教
期刊
目的 探讨硬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1998-2012年住院治疗的8例硬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 男女患者各4例,平均年龄44岁.皮肤变硬增厚累及颈肩、背部6例;合并多系统受累6例;2型糖尿病5例中3例有糖尿病并发症;2例出现血清异常免疫球蛋f白,λ、κ型M蛋白各1例;发热2例;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4例行皮肤活检,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真皮全层增厚,胶原增生明显,胶原纤维
期刊
患者男,58岁,农民.因舌体反复破溃、皮肤进行性黑变2年,加重伴行走不稳2个月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体破溃,双手、双足各小关节处皮肤颜色变深,呈棕黑色或黑色,并伴乏力、纳差、餐后饱胀感,曾以消化不良处理,疗效欠佳,未再诊治.随后双踝关节、双下肢胫前、腰骶部等处皮肤亦出现黑变并粗糙,胸腹部出现类圆形色素脱失斑,头发灰白,腋毛、阴毛脱失,四肢麻木,舌体部分味觉丧失及便秘。
期刊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通过光敏剂和激光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肿瘤、癌前病变和尖锐湿疣等,损伤小,属于非侵入性治疗手段.我们采用以635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光源的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患者女,30岁,4年前其夫患有尖锐湿疣,在某医院检查,发现宫颈和外阴尖锐湿疣样赘生物,经检测HPV 11、HPV16阳性,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尖锐
期刊
面部肿瘤切除手术后常遗留大小不等的皮肤缺损,缺损面积较小者除可直接拉拢缝合外,大部分创面需要局部转移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来修复.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32例面部肿瘤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皮损,术后缺损应用Burow楔形推进皮瓣进行一期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卡介菌多糖核酸处理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并设立健康对照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卡介菌多糖核酸作用96 h后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IL)-4的水平.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不同浓度卡介菌多糖核酸作用96 h后
期刊
患者男,33岁,因头痛伴性格改变5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9月急诊入院.患者5个月前开始出现头痛,以头顶部、枕部为重,为持续性胀痛,夜间明显.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语言障碍.一直在当地医院神经内科治疗,考虑为血管性头痛,给予改善脑供血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有疼痛,间歇性加重,渐出现性格改变,易怒,孤僻,失眠,记忆力逐渐减退,尤以近期记忆力明显.1周前开始再次出现头痛加剧,难以忍受,到我院
期刊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CA-074Me对组织蛋白酶B的影响,以阐明其对肌纤维的保护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雌性短毛英国种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阳性对照γ干扰素组、PM模型组、健康组、假干预组(即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和阴性对照CA-074Me组.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留取血液检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M)、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取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