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研究下的曹禺与易卜生:出走的女性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著名的戏剧家、诗人。一生创作颇丰,共写了二十五部戏剧。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浪潮在欧洲大陆上风行的时候,易卜生深受其影响从60年代后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现实主义写作,试图从家庭关系中透析社会疾病和人的心灵。于是就有了引起轩然大波的《玩偶之家》(1879)。中国话剧在20世纪20年代的兴起与易卜生有紧要的关联。出现了一批“易卜生式”的戏剧作家。我国戏剧大师曹禺,不仅在思想观念上深受易卜生的影响在艺术手法也受其影响。其广为流传的代表作《雷雨》中所关注的家庭问题。使他们在世界剧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笔下的家庭剧都成功塑造出了出走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形象;出走;娜拉
  作者简介:王车力格尔(1995-),女,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一、易卜生的“娜拉”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演出时,观众首先感受到的是女性的家庭地位处于“奴隶”的位置,以前的作家在写女性地位不平等时,一般是因为法律和传统观念要求妻子必须对丈夫忠贞,而丈夫花天酒地却无人约束,或者是封建时期由父母做主的包办婚姻所带来的家庭悲剧。但是易卜生超越了前者,丈夫海尔茂是个老实人,身为一名律师他从来不接不正当的案子,也不花天酒地顾家也爱妻子。海尔茂对她从生活习惯到思想感情各方面的控制。就像娜拉自己所说的:“跟你在一块,事情都归你安排,你爱什么我就假装爱什么,或者假装爱什么—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也许有时候真,有时候假。娜拉只是个玩偶,她和生活嬉戏着,她并不懂生活,指导她与这种生活产生了严峻的冲突,决定撕破那张用柔情蜜意来束缚她的那张网。剧中的娜拉是从家庭中突围后另找出路的新女性。娜拉在清醒以前一直生活在虚伪的婚姻表象下,在家庭关系中努力扮演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娜拉在婚姻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除却人们提及的玩偶以及附庸,更是体现在看到现实的真相以后,娜拉便开始了决绝的反抗。最终砰的一声关上了家的大门,与自己的家庭作了决绝的告别。
  一个敢于揭露资本主义虚伪面孔的作家必定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家境变故,青年时期的遭遇让易卜生对现实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与家人的情感淡漠让易卜生更加注重家庭问题。在他的笔下有着“出走”的女性人物形象。娜拉出走的决心显示着易卜生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痛恨和对自由的向往。
  二、曹禺的中国式“娜拉”们
  曹禺的作品《雷雨》中的所有女性形象都走向了毁灭的道路。繁漪这个深受侮辱的女人,在后悔与自责中发了疯。侍萍这位勤劳、善良、面对命运的摧残,一直默默忍受着的女性,最终同样难逃疯狂的命运。无辜的四凤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乱伦的禁忌。等待她的只有死亡。
  《日出》中的陈白露原本是一个追求自由、向往爱情的进步女性,最后却沦落为只供他人玩弄的金丝笼里的鸟。她是属于黑夜的女人,其最终结局也只能是“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日出》是在日出时才结束的,其反讽意义不言而喻。因为这个清晨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好的东西:黄省三的孩子,小东西,李石清的孩子,陈白露都死了。
  《雷雨》的悲烈、《日出》的绝望,那些鲜活的女性无不为爱情、婚姻、家庭而断送了自己宝贵的性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包容畸形婚恋的牺牲仪式。这些女主人公因为在爱情上不得志而被传统的家庭所束缚自己。如《雷雨》中的繁漪。或者因为对爱情的失落而自甘堕落,如《日出》中的陈白露。繁漪这位最有“雷雨”性格的女性,偏偏嫁给最注重秩序、强调服从的周朴园,由此带来在思想与年龄上的冲突。注定了这桩婚姻的悲剧性。
  早期曹禺的创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都属于现实主义作品。饱含作者对20世纪早期对中国社会的初步反思和新旧社会交替中女性的处境。
  三、对于“出走女性”的反思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出走”热,无疑是易卜生《玩偶之家》所帶来的影响。面对这场“出走热”,鲁迅写了一篇名为《伤逝》的小說。以子君的形象向我们说明了出走女性之后的命运,也就是归来,归来 说明着她们的死去。曹禺更是直接受到易卜生的影响,出走的女性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如《雷雨》中的繁漪更是一位正在觉醒的“娜拉”。但是他和子君一样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懦弱又自私的男人的身上。当涓生没有把子君规划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子君已经成为了他“沉重的空虚”。自私的涓生为了自己的生活将子君毫无顾忌地赶出了家门。子君这位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没能避开“回来”的命运悲剧。最终只能郁郁而去。繁漪这位心里有着狂热和野性的女性,在周朴园的控制盒周公馆的控制下,一度变成了死人。后来因为与周萍的“爱情”二重新复活。但她同样没能避开惨遭抛弃的下场。当周萍每天喝酒胡闹时,就已经将 和繁漪看作是侮辱和悔恨的对象。
  曹禺作品中的娜拉们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踏出了出走的脚步。成功走出了封闭的家庭。陈白露与繁漪虽没有突出重围,但是他们也尝试过。由于娜拉们在出走过程中过于依赖男性,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仅有不多的主体性也都中断了。繁漪曾一度发出:“我是个人,一个真正活着的女人”随后又陷入了变态情欲中的疯狂报复中而无法自拔。陈白露在出走后走向了堕落,但是又觉得不甘心。但是又走不出一条新生的道路。在清醒中死去了。用自己的毁灭来证明自己是厌世者。曹禺笔下的娜拉们出走而进入广阔的社会,其出走是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背离,是对男性专制制度的反抗。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种出走仪式。虽有成长的成分,但是对当时的女性解放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戏曲文化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同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纵观中国戏剧文化之林,多数作品常以“大团圆”作为结尾,即使是被列入悲剧之林的作品,结局也几乎都带有喜剧性色彩。本文旨在以《赵氏孤儿》、《窦娥冤》等作品为主,从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审美等不同角度浅析元杂剧“大团圆”结局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关键词:“大团圆”式结局;地理环境;市民阶层;审美意识;宗教思想  作者简介:
摘 要:沉默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沉默的正确理解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礼貌的视角来分析汉语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采访嘉宾王濛中的沉默用语。通过对此次的节目访谈的研究得出:1.在该访谈节目中主要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包括轮内沉默、轮间沉默和话轮沉默;2.节目中出现的沉默的功能主要有表达情感、做出判断突出强调和保全面子。  关键词:沉默;访谈节目;礼貌  作者简介:
摘 要:《人民公敌》是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人物斯多克芒正是当时易卜生自己的写照。该剧作颂扬了主人公斯多克芒为追求真理而不惜成为众矢之的的崇高精神。但在剧中,斯多克芒将过错归结为人民的愚蠢。他的某些言论显然是“精英主义”的论调,与人民相决裂,这是需要读者警惕的。  关键词:易卜生;人民公敌;精英主义  作者简介:兰博文(1995.4-),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
无线通信系统正在向一个完全基于IP协议的网络平台(即移动互联网)发展。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信息领域的核心,信息产业也开启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近年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电影中一直被带有歧视性的词“弱势群体”所贯穿,使中国形象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电影带给受众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要求受众挖掘在电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诺思洛浦.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美国小说改编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文中与电影中均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以及通过原型对应突出主人公安迪对肖申克囚徒从精神上与心灵上的救赎,揭示社会的阴暗和救赎的可贵。  关键词:安迪;圣经;救赎;原型  作者简介:张露(1988-),女,汉,安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本文从《卖花女》中鲜明各异的人物角色切入,结合二十世纪初伦敦的社会背景,力图解读英国不同阶级的精神面貌,剖析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上流社会;底层民众;中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賣花女》是萧伯纳1912年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贫寒的卖花女由于偶然机会得以向语言学家希金斯学习从而进入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传奇小说《聂隐娘》和电影《刺客聂隐娘》叙事艺术上的差异,整理电影对文本的接受与转换,探究同一母题在不同时代反映出的价值取向及思想内涵。  关键词:唐传奇;叙事艺术;聂隐娘;故事新编  作者简介:郁秀青(1995-),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山东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近年来,印度电影在华十分收捧。印度电影中通常伴有大量的歌舞桥段,民族宗教气氛浓厚。以沙鲁克·罕和阿米尔汗为代表的导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印度电影的特色。近期阿米尔汗
该文主要针对智能卡安全技术以及安全应用进行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卡安全技术的研究. (1)分析和总结了智能卡芯片安全技术.(2)总结了智能卡软件安全